2006年06月08日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厚勋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当前,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因此,我们不仅要继续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还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着力解决好农村地区文化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

    近几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形势,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在农村精神文化建设方面,也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从基层面临的实际情况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高度重视:一是有些地方在部署工作时只讲经济建设,考核工作偏重经济指标,解决问题依赖经济手段,忽视思想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有的县、乡甚至严格规定县乡宣传文化干部必须完成下达的招商任务和指标,结果导致思想宣传和文化工作者常常“荒”了自家的“责任田”。二是一些地方思想宣传工作方式和手段落后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三是宣传工作效果亟待改进。四是健康的文化消费渠道和设施相对匮乏。

    因此,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一定要从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切身利益的这些实际问题入手。

    新农村文化建设必须与其他各项建设工作同步协调推进

    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着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重要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各项要求,在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的同时,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因此,要使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村其他方面的各项建设工作同步协调推进。

    首先,要着力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俗话说“基础不牢、就会动摇”。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也要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加强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培养造就大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的各种技能、本领,不断提高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认识和自觉性。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中,一是要紧贴农村与农民的生产、生活实际。基层群众的思想教育和引导,既靠说更靠做。宣传引导要说得实在、贴切、管用,思想宣传教育工作要多做得民心、顺民意、暖人心的事情,要把工作真正做实。农村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只有顺应变化了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才智,帮助新一代农民增加文化知识、增进致富技能、增强经营本领,才能提升新农村建设的“软实力”。二是要积极营造和谐稳定的舆论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健康稳定发展。一方面要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及时正确地传达到农村基层,另一方面要做好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言人,把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及时准确地反映上来,做好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纽带和桥梁。充分发挥思想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推动作用,让广大农民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其次,要着力打造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先进文化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适应、适合新农村与新农民需要的先进文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一是宣传思想工作要确立新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的新思路,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破除“小农意识”,引导和鼓励农民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宣传思想工作要有的放矢地在农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倡导团结友爱、勤俭持家、勤劳致富、诚实守信的社会公德、公民道德和家庭美德,在村一级建立农民道德评议会,实现农民对传统道德的自我传承,自觉摒弃腐朽落后和带有明显封建迷信色彩的文化,塑造积极、和谐、健康、文明的乡风、民风。三是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保护和发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乡土文化,用农民喜闻乐见且耳熟能详的民俗、民间文化,丰富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村庄治理上要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要本着节约原则,充分立足现有基础进行房屋和设施改造,防止大拆大建,防止加重农民负担,扎实稳步地推进村庄治理。

    第三,要着力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繁荣农村文化事业。一是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要配备好乡镇宣传文化干部,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和比较稳定的宣传文化工作队伍,努力形成以县乡宣传文化人员为主体,村级组织和党员为骨干,有一定文化程度的青年农民、民间艺人和农村学校教师为主力的农村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大军,紧密结合农村实际,不断提高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的本领。二是加强新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增加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广大农村和社区,配置、建设一批精神文化消费阵地,真正实现农民口袋与脑袋并富、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共富。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