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使新农村建设取得较大成效,根本性地改变农村面貌,就要从全局着眼,从实事入手,针对中国农村目前的实际情况,以信息化建设作为突破口。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发展生产是首要任务。我国农村耕地资源有限而各地物产资源不一,即便是许多闭塞的山村也有很好的特产。在目前的农业格局中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让信息走进来、让产品和劳动力走出去”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事实上,实现农民网上购物、销售的目标并不遥远,目前在全国农村建设现代通信网络是见效最快、扶贫效果最明显、也最容易切入的基础设施建设。
山西省积极打造“三农”信息服务网,构建农村信息平台的效果已经显现。山西省柳林县高家沟乡红枣总产量正常年景900万公斤。全乡通电话后,每斤红枣至少多卖0.5到1元钱,全年增收800万至1000万元。而且村里的劳动力输出也比往年多了许多。闻喜县石门乡盛产蘑菇、木耳、板栗等特产,电话开通后,村里土特产价格翻了两倍多,而且全部销往外地,给农民带来了可观收入。
用信息化提升农民素质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政府只从政策、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给予农民扶持和帮助还不够,关键要调动农民的力量,这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然而,我国8亿多农民平均受教育不足7年,4.9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只占13%,初中占49%,小学及以下占38%。从我国当前的教育模式看,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非一日之功。
新农村建设需要经济、科技、文化、卫生等方面的人才。在没有更好的教育投资情况下,搭建一个覆盖广泛的农村信息平台就地培养农村人才势在必行。让农民看到、听到和城里人一样的东西,在广大农村传播先进文化,使农民改变观念,拥有健康的文化活动,了解政策法律,树立道德观,最终提升农民素质,使之成为这个伟大事业的价值创造主体,是目前最适合国情、既经济又高效又长久的最可行的手段。
农村信息化应由政府牵头
近年来,信息产业部积极推进“村村通工程”,使全国95%以上的行政村通了电话。目前的问题是,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建设农村信息平台。
2005年底,山西省静乐县首开“三网合一”先河,实现互联网、电视网、通信网资源整合,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一户村民既要安装电话,又要上网,还要看电视,在通常情况下至少需交800多元接入费,而“三网合一”只需400多元。由此可以看出,“三网合一”是农村信息化建设最理想、最节约的构建办法。然而,目前的机制下,“三网合一”需要政府出面促成电信和广电的合作才有可能。
另一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软件内容涵盖了各个方面:农业科技、产品供求、种子农药、畜牧养殖、天气预报、医疗卫生、物流配送、劳务输出、支部建设等信息涉及许多行业,只有政府牵头才有可能达成一致。
由政府牵头,电信部门实施搭建农村信息交互和应用平台,是目前符合我国经济现状的选择。当然,若要保持这个信息平台长久持续的生命力,真正服务到农户,则必须靠市场运作。
农村信息平台如何搭建
农村信息平台在政府牵头、电信实施、市场运作的框架下进行整合,有如下模式:
模式一:利用电话资源,开通农村专线咨询,请专家为农民答疑解惑。
模式二:开通农村信息专网,政府各部门负责提供专用信息。在农村中心学校开设农村网络文化信息站接收信息,专人负责电脑管理和传单印刷以及科教光碟刻录,通过学生联络员向农民随时发布实用信息并将农民需求信息收集上来形成互动,使信息入家入户。
模式三:在乡镇政府辖区设立网络文化服务站,为农民查询信息提供帮助。同时建成农村文化生活俱乐部,适时播放文化、科教等节目。充分利用农村广播,将最新信息每日向农民播报。
模式四:发挥致富带头人作用,选择村里文化素质较高或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户给予政策支持,设为信息示范点。
村情不同,信息需求不同,建设信息平台的方式可以不同。但不论哪种方式,其目的都应以信息传播的最大有效性为前提。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开始进行农村信息平台服务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实施者也在日渐增多。信息通,百事通。无论从经济建设方面还是精神文明建设高度来说,农民只有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信息,农村和城市的鸿沟才会最终消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会落到实处。 (作者:山西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国家权威报刊媒体发表和转载广西国史学会专家何成学的理论文章
广西国史研究会副会长何成学研究员在纪念建党百年和党史教育学习活动中,以高站位的政治责任感、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历史知识撰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光辉历程》一文,发表在国家级权威学术报纸《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6月8日第5版专版头条,该文系2021年广西社 【详细】
以产业集群打造新的增长极 为推动钦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2017年视察广西时提出“五个扎实”新要求,作出“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重要题词,“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在推进“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中,广西充分释放“海 【详细】
陆金学: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助推乡村振兴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近年来,广西各地积极发挥农产品种类多、产量大的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初步形成了蔗糖、粮油、果蔬 【详细】
全面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平稳有机高效衔接 走出一条具有灌阳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的思考
灌阳是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县,经过多年努力,扶贫开发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十三五”期间,全县贫困人口减少5.0841万人,占总贫困人口的96.19%,实现减贫史上的新跨越,成功实现整县脱贫摘帽,开启了乡 【详细】
钟恒钦:构建脱贫攻坚高效帮扶体系
广西靖西市属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基础差、底子薄。全市总人口67万人,经过精准识别和动态调整,“十三五”期间共有贫困村153个,其中深度贫困村11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7032人,贫困发生率为22.6%。贫困村数量、贫困人口数量分别排在全区第一位和第二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