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9月18日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龚绍东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中,工业化无疑是首要战略。可以说,中部的工业化进程决定着中部六省的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业化的发展水平。

  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已是一种共识。但是,中部工业化水平现在还比较低,中部六省工业化程度与东部沿海省市有较大差距。中部各省的工业整体上比较优势还算突出:工业增加值六省平均总量较大,整体实力较强;工业经济基础较好,资源型和传统型产业的竞争力较强;工业资源丰富,多种原材料储量和产量居全国前列。中部六省工业的劣势主要是产业层次较低,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小,仍以传统产业为主,特别是县域工业的大企业和产业集群很少,民营企业较弱小。面对这种现状,中部六省都已开始重视县域工业经济的发展。

  优势资源产业化,把中部六省拥有的经济战略资源优势转化为工业化产业优势。中部六省县域工业可以利用所拥有的优势经济战略资源大力发展工业:

  一是县域工业充分利用中部六省3.6亿人口的人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或承接国内外产业大转移,发展科技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装配产业,将中部大量廉价的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成本优势和经济效益。

  二是县域工业充分利用中部六省物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矿产资源和农林牧产资源为原料的加工制造产业,拉长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稀有金属、耐火材料等矿产品和粮、棉、油、菜、果、肉等农林牧产品产业链,从以卖矿产品和农林牧产品原料为主转变为以深加工精加工为主。

  三是县域工业充分利用中部六省通路资源优势,发展以西气东输的天然气为原料和燃料的石化能源制造业;发展以交通资源优势为依托的贸易加工和物流再加工产业;发展以南水北调工程资源优势为依托的环保产业。

  四是县域工业充分利用中部六省市场资源优势,发展满足中部六省及周边省数亿人口吃、穿、住、行、娱的巨大消费市场需求的加工制造产业,把人口负担转变为市场效益。

  为此,必须使支柱产业集群化,将县域工业支柱产业的分散企业集聚发展成为产业集群。

  一是尽快制定县域工业支柱产业集群化战略规划。从工业战略布局的高度,规划确定县域工业现有的和应有的支柱产业集群及其在全县的布局。二是大力培育初显集群化雏形的若干支柱产业。三是把有较大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成产业集群。四是把独立的优势企业、龙头企业培育发展成为企业集群。五是围绕支柱产业中有巨大市场的产品培育产业集群。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责任编辑:木偶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