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1月04日 来源:左江日报 作者:林森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加快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龙州县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落实到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实际行动上来。

  一、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推进产业化发展

  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一是不断深化蔗糖加工业。经过多年扶持,龙州蔗糖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2005/2006榨季,全县入厂原料蔗达196万吨。蔗糖业虽然已经形成了规模化发展,但生产的产品仅局限于白砂糖等食用糖料,产品非常单一,原料蔗的综合利用产值低。要做强做大蔗糖加工业,就要支持制糖企业完善技术改造和扩建工作,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扩大企业生产水平,围绕蔗糖综合利用和深加工,把产业链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延伸,提高甘蔗资源的利用率,使蔗糖业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生态循环系统。二是做好制药工业。方略制药公司作为龙州仅有的一家制药企业,目前形成6个剂型27种产品的生产规模能力。但由于产品没有成为全国知名品牌产品,没有形成市场优势。要使龙州制药工业不断发展,一方面要鼓励和扶持方略公司加大技术投入,创造广西和全国优质品牌产品,把产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周边县市和越南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广泛引进社会民营企业经营制药业,把制药业作为龙州的优势产业加快培育发展。三是做好制茶工业。龙州制茶业曾经拥有辉煌的历史,但由于市场变化和体制因素,使传统制茶业不能有效应变而走向衰退。为重新启动制茶业发展,经县委、县政府大力培植发展,龙州的乌龙茶已形成初步种植规模,为制茶业发展创造前提条件。要利用龙州县悠久的制茶传统和正在大规模种植的乌龙茶基地,引进国内先进制茶工艺技术和设备,尤其重点引进知名制茶企业和人才,加快以乌龙茶为主导产品的制茶业发展,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制茶业,使之成为能够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重要的工业支柱产业。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龙州既有红八军军部旧址等人文资源,也有着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自然资源。龙州要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不断提高旅游品位。一要进一步全面深入挖掘龙州旅游资源。在充分挖掘自然景观基础上,要着重挖掘龙州深厚的民族历史文化资源,如天琴艺术、民间工艺等,彰显龙州旅游独特的民族文化品位和魅力。二要强化县城旅游服务功能,加快城市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推进与旅游相关的第三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全县旅游服务业的整体水平。三要大力挖掘发展与旅游业相配套并具有龙州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食品。积极推动与旅游业高度关联的加工业发展,创新发展各类新型的旅游商品和食品。四要重视旅游环境建设。要制定相应法规条例,强化全民旅游意识和素质培养,自觉保护全县旅游资源、设施和生态环境。

  依托区位优势,做大做强口岸经济。龙州县要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重大发展机遇,积极推进口岸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一要启动建设口岸边境经济合作区,统筹抓好全县口岸、边贸互市点的规划建设、招商引资及对外贸易。二要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口岸仓储、货场、停车场及餐饮、住宿等相关配套服务设施。改善口岸查验设施,完善联检设施,实现快速便利通关。三要瞄准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发挥龙州县的独特区位优势,主动接受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辐射,吸纳国内面向东盟市场的各种要素和资源集聚龙州,积极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进一步搞活对外贸易,促进全县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首先,要加快小城镇开发建设步伐。要以中心城镇建设为重点,加快龙州、水口等中心集镇建设步伐,使城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一是抓好城乡规划工作。要明确城市规模、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同时抓好乡镇总体规划,加快区域中心城镇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加快城市新区开发建设。要以行政中心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快城东新区水、电、路、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步伐,完善城市功能。三是提高城市经营管理水平。要以开展“城乡清洁工程”为契机,逐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龙州的城市品位,树立龙州的良好形象。同时,要加快盘活现有国有资产,扩大融资渠道,为城市建设积累资金。四是加强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监管和使用,强化对土地一级市场的管理,促进土地二级市场的开发和经营。同时,采取拍卖、租赁等形式,依法盘活县城闲散土地,实现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合理利用,把资源、资产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发展优势。五是加强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土地,清理整顿违法违章、乱搭乱建现象。

  其次,要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当前,我县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仅为33.81%,与发达地区相比有着非常大的差距,说明第三产业发展的空间还相当广阔。龙州要从自身优势出发,积极发展服务于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各种服务业,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

  三、抓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抓好传统农产品的改造提升。要不断提高甘蔗生产“六化”水平,巩固稳定原料蔗生产。要按照“围绕糖厂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的思路,调整减少部分肥力低、缺水的低产蔗地种植面积,加大水田种蔗力度,增加蔗田种植面积。要以建设专业乡、专业村为目标,连片开发,形成“单体成规模、总体成区域”的优质高产高糖甘蔗生产基地。加大科技兴蔗的力度,推进甘蔗生产“六化”建设,努力提高甘蔗单产和糖分,降低甘蔗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种蔗收益。保证全县甘蔗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左右,力争良种率达到100%。

  加快培育优势特色农业产业。要围绕“抓特色、建基地、扶龙头、树品牌”的发展思路,根据各地的地域优势和条件,大力发展乌龙茶、木薯、剑麻、菊叶薯蓣等特色农业,抓好牛品种改良工作,努力培育各具地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同时,要积极扶持培育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政策、用地、供电、收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在龙头企业的主导下,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

  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转变政府工作职能

  一要明确政府的职能定位,认真理顺行政审批事项。从“服务”的角度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事项,放弃不必要的审批。二要强化市场监管,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要消除地方和部门的保护主义,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做法,杜绝“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行为,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三要立足公共服务,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四要建立科学决策机制,推进政府管理方式创新。要逐步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决策责任制度等,提高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积极探索高效便民的新型服务方式,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为社会提供高效、透明、较高水平的公共服务。

  (作者系中共龙州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