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4月12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覃 巍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关于发展现代农业问题的思考

  完善投入保障体系,对发展现代农业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做好这方面工作。

  现代农业投入保障体系是指在一定历史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在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中所形成的能够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所需资金的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以及不同部门的有机集合体。基本内容包括:一是财政投入;二是信贷资金投入;三是农户资金投入;四是集体资金投入;五是乡镇企业资金投入;六是国外资金投入;七是城市工商业资金投入。完善我区现代农业投入保障体系,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保国家的财政投入

  确保国家财政投入,就是要保证财政支农资金能够到位,并且能真正发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作用。为此,应增强财政投入的力度和调整财政投入重点。

  在增强财政投入力度方面,应建立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的财政支农保障机制。首先,严格执行《农业法》,保证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并以此作为衡量各级政府增加农业投入工作的重要标准。其次,设立财政支农监督机构,监督财政资金到位情况,落实各级配套资金,防止截留财政支农资金和挤占挪用上级拨付的农业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在调整财政投入重点方面,许多研究表明,国家支农支出和农业基本建设投资的变化是影响农业保护的主要变量指标。中国当前农业生产是以户为单位,这种分散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有着强烈的依赖性,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愈高,这种依赖性就愈大。因此,财政投入的重点应放在农村公共品的提供和维护上,加强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二、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一)充分发挥农村金融各组成部分的作用。首先,农村金融部门应坚持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方向,同时政府及其中央银行和财政部门应当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比如农业是获利较低的弱质产业,现阶段农村金融部门对农业生产的信贷投入仍具有一定的政策性,国家在货币政策和税收政策上对农村信贷投入应提供支持和优惠;其次,如果农村非金融部门对农业、农村和农民提供了金融服务,就应当让其享受金融部门的待遇;第三,对于民间金融,只要不扰乱社会治安和金融秩序,应允许存在,但要合理规范、积极引导,通过市场竞争,监督管理和适当改造,发挥其融资速度快、信息费用低、利率具弹性、渠道广等优势。

  (二)规范农村合作金融。首先,农村信用社要坚持合作制的基本原则,体现社员入股、实现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的基本精神;其次,因地制宜地构建多层次的管理体系,形成灵活稳健的管理模式,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允许有不同形式的信用社存在;第三,农村信用社的业务领域应不断拓展,经营方式应灵活多样,在拓展贷款领域、拓展资本市场、发展农村保险等方面可进行探索和尝试,将合作金融系统内、外的业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第四,探讨社区合作金融组织形式。

  (三)进行农村金融工具的创新。以现行的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为基础框架,发展多种所有制成分,构建由国家、集体、农户和社会各界相结合的多元化的融资网络,增加直接融资,增强资本市场的筹资能力,扩大信用贷款范围和贷款品种,改进服务方式,满足农民多方面的贷款需求。

  (四)切实防范和化解农村金融风险。首先,建立农村金融监管体系,严格审核和监督信贷资金的使用;其次,借贷双方应严格遵守信贷制度,避免新的不良贷款产生;第三,加强市场调研,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决策,不断提高农村金融效益,适应市场经济的挑战;第四,对历史遗留的农村金融不良贷款,应参照其他行业剥离不良贷款的方式,享受同等待遇,减轻农村金融部门的负担。

  三、引导农民进行农业投入

  对制约农民投资的各项因素进行变革,积极为农民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真正给农业自我积累、农民自我发展的机会,提高农民的收入预期,形成吸引农民投资农业的动力源;科学界定国家、集体、农民的投资范畴,考虑农民生产规模不大,且已缴纳了税费、统筹和提留,不能将一些中长期投资寄希望于农民,而应该发挥政府和集体经济组织的主导和带动作用,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健全国家、集体和农民有机结合的投资体系。

  四、增强乡镇企业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农业投资能力,积极引导大型工商业进入农业和农村经济领域

  乡镇企业加快“二次创业”的步伐,提高经济效益,恢复和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并更好地承担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任务。在集体经济组织方面,应着重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当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所必须的公共设施,以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集体经济则担负着配合政府财政投入提供农业和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公共投入部分的任务。为了能胜任这一任务,应恢复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发挥集体经济中公共积累的生产和生活基金的功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经济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可参照国际经验,因地制宜地设立各种专业技术协会、产业化组织等,进行农村集体经济的组织制度创新。

  五、积极利用外资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广西农业的开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可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农业吸收利用外资的产业引导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改善农业和农村的投资环境条件,建立健全公正和独立的外资项目评估和监测体系,立足丰富的亚热带资源,在农业产业化建设中,建立和发展一批大型农业龙头企业集团,并使之成为吸收利用外资的重要载体。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系)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