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9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蓝大煌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建成,将为广西进一步拓展与东盟的合作带来带来新机遇。崇左市江州区处在中国通往东南亚国家最便捷陆路通道上,位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是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中心城区。抓住自贸区全面建成机遇,加快发展,努力把江州区建设成为中国-东盟陆路大通道上的工业发达区、农业特色区、商贸繁荣区、文化先进区、交通枢纽区、社会和谐区、生态文明区,是江州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

  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打造工业发达区

  坚持“工业强区”战略,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以蔗糖循环经济、锰铝加工、特色资源加工为重点,做大工业经济总量,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增强工业综合实力。一是建设蔗糖循环经济示范基地。以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壮大总量为目标,采取政企结合、政策扶持、技术支撑、管理增效等措施,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快甘蔗种植方式转变,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走出一条具有江州区特色的“科技兴蔗”道路。以循环经济科技产业园为平台,下大力气抓蔗糖的综合开发利用,加快发展蔗糖循环经济。二是建设锰铝科技集中加工基地,以锰铝科技产业园为平台,进一步做大做强锰产业。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锰业发展道路。三是建设特色资源加工基地。形成优势产业率先发展、特色产业相继跟进、各类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打造农业特色区

  在稳定粮食总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加工需求型、城镇消费型两大农业特色产业,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构建具有江州特色的农业产业体系。加工需求型农业方面,重点发展糖蔗、木薯、剑麻、瓜菜、生猪、肉牛等产业,为农产品加工提供充足资源;市场消费型农业方面,重点发展无公害蔬菜、食用菌、蛋类、禽畜养殖等菜篮子工程,满足城市消费市场的需求。坚持用工业的理念来抓农业,通过招商引资,努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农业加工型龙头企业,建设一批种养示范基地,扶持农村产业大户和专业户发展,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促进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着眼于江州区的区域特色,实施品牌战略,给江州区的特色产品注册商标,着力打造水牛奶、食用菌、名优果蔬等一批农业品牌,增强特色优势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把特色优势转化成市场优势、经济优势。

  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产业

  打造商贸繁荣区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大量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将经过江州区走向东盟,带来无限商机。要把商贸服务业发展放在重要位置,继续完善城区商贸基础设施,优化中心城区商贸布局,加快商贸服务业集聚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连锁企业、知名品牌,建设一批规模较大、辐射力较强的专业市场,将江州区建设成为面向东盟的商品集散地和交易中心。

  建设完善交通体系

  打造交通枢纽区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效、便捷、畅通的交通运输体系,把江州区建设成为崇左市面向东盟、连接北部湾、通往首府的区域性交通枢纽中心。重点是配合崇左市抓好崇左至钦州高速公路、南宁至凭祥高速铁路改造工程,加快建设崇左-驮卢、驮卢-渠黎、驮卢-富庶二级公路,规划建设连接城区和各乡镇的环形二级公路,形成以城区为中心,通向各县(市)的“一小时交通圈”和通向各乡镇的“半小时交通圈”。

  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打造文化先进区

  文化是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和谐文化是促进发展的重要支撑。要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街道、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舆论氛围,提高社会文明水平。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打造社会和谐区

  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民生为重,切实保障民生,努力改善民生,千方百计解决好就业、教育、住房、医疗、征地拆迁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坚持财政投入向农村和民生领域倾斜,集中财力、人力、物力,推进为民办实事和扶贫开发工作,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好实惠。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打造生态文明区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江州区的一大优势、一大品牌。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巩固提升江州区“全国生态示范区”的建设成果,大力实施“五大生态建设工程”,即实施城区生态建设工程、左江河生态建设工程、黑水河生态建设工程、西大明山生态建设工程和白头叶猴聚集区生态建设工程,以这“五大生态建设工程”为载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迈出新步伐。

  (作者系中共崇左市江州区委书记)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icy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