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3日 来源:经济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作为基层的县(市)科技工作,是我国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战场、科技惠及民生的重要阵地和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在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显著,尤其是在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和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中表现更为突出。

  自1992年以来,科技兴县(市)专项工作围绕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和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建设两项核心工作,形成了一套从工作环境建设到管理系统建设等方面较为完整的工作体系。据对全国2025个县(市)的数据统计,2008年与2007年相比,平均每个县(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从5.04亿元增长到6.51亿元,增长29.1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在工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从10.48%提高到10.69%;年技术合同成交额从3222.72万元增长到8861.62万元,增长174.97%;每10万人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分别从15.44件和7.81件增长到19.87件和9.45件,分别增长28.69%和21%。数据有力地证明,科技兴县(市)专项工作充分发挥了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极大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引导先进技术到生产一线

  目前,全国已有7.2万余名科技特派员长期活跃在农村基层和生产一线,围绕当地产业和科技需求,采取“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开展创业和服务,实现多方共赢。

  辽宁省新民市法哈牛镇小三家子村的韩秀芬已经养了15年猪,在附近的十里八乡小有名气。可是,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她:每年到11月份猪就会咳嗽,且不长肉。近日这个问题已迎刃而解。

  她告诉记者,“在沈阳农业大学举行的农民技术员培训班上,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这是没打免疫针造成的。”

  韩秀芬参加的农民技术员培训班是辽宁省科技特派员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经培训农民技术员3345名。辽宁省科技厅厅长赵明鹏介绍,“这些人有的成为种植养殖大户,有的创办企业,有的创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他们把学到的现代农业技术、经营理念和人脉资源带到了农村,不但为自己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还带动了周边农民共同致富。”

  科技特派员活动是1999年福建省南平市首创。2002年,科技部会同原人事部在全国推广福建南平经验,开展科技特派员农村基层创业行动试点工作。辽宁省科技厅副厅长张强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开展科技特派行动要强化政府的推动作用,同时又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市场配置资源的规则,积极引导科技人员开展有偿技术服务和基层创业。”

  辽宁在开展科技特派行动中主要采取了4项措施。一是“引”,省科技厅建立了每年4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科技特派工作,各市也都建立了专项资金。二是“逼”,省农业科研计划中除重大专项外,对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不再立项。三是“放”,制定了扶持政策,鼓励科技人员有偿技术服务和到基层创业。四是“奖”,省、市、县对优秀科技特派员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对创办企业、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择优立项给予资金支持。对于科技人员,有创业能力的积极鼓励创业,没有创业能力的开展技术服务。

  截至今年上半年,辽宁科技特派行动已引进农业新品种1603个,推广新技术1039项,建立示范基地1188个,面积达到198.2万亩,创办农业专业合作组织277个,研发新产品236个,申请专利52项,授权专利19项,新增经济效益35.5亿元,为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提供了有效途径。

  除了农业领域外,辽宁还实施了“百家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创建工程”。目的是通过发挥科技政策、科技引导、科技扶持等系列措施,让“科技特派组”进入企业,直接为企业生产服务,使入选的百家企业的经济规模实现3年倍增的目标。经过一年的努力,98家企业销售收入增长30%以上。

  经过多年发展,科技特派员活动已在全国形成燎原之势,无论是东部的广东、福建、江苏,还是西部的陕西、新疆、甘肃,这项活动都开展得如火如荼。科技特派员活动既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又把大批高新技术成果引入企业,极大地推动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着眼未来布局高新技术产业

  科技对县域经济的推动是一项长期活动,急功近利肯定行不通。各级政府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着眼于长远规划科技布局,宏观入手,积极谋划建设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保证县域经济发展的持续性。

  江阴市科技局局长冯爱东告诉记者,“根据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要求,江阴市以实施科技计划项目为依托,把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现代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按照打造新兴产业链的要求,初步编制了江阴现代主导产业技术路线图,科学引导全市新兴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目前,江阴已累计建成“创新、创业、创意”载体144.5万平方米,引进领军型留学归国人才项目80多项,均为新能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物联网等市场前景好、市场容量大的新兴产业领域。江阴市政府还注册成立了总额达1亿元的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基金,共同为这些新兴产业的企业提供资本助推。

  江阴市还着力建设高新产业基地。在现有的江阴国家沿江新材料产业带的基础上,今年江阴市新建国家火炬计划江阴风电装备产业基地和国家火炬计划江阴软件产业基地。目前,江阴已拥有4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以天江药业和迈康升华、苏大力博、无锡博桥、百桥生物等生物医药类海外创业团队为代表的百亿级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以利奥创新科技、凯路威为龙头的百亿级物联网产业基地,以海润科技、浚鑫科技为龙头的百亿级光伏太阳能产业基地,以远景能源、吉鑫机械为龙头的千亿级风力发电机研发与装备产业化基地正在江阴迅速崛起,为江阴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在辽宁省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8年4月,辽宁省决定发挥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用5年时间打造千亿元产值本溪生物医药基地。仅仅8个月之后,70多个项目落地,预计投资84.6亿元,可创销售收入264.9亿元。

  截至目前,仅归口辽宁省科技厅管理的6个产业基地共引进535个项目落地,总投资额803亿元,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1715亿元。其中,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已落地项目116个,投资总额139亿元,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332亿元;抚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已签约落地和开工建设的项目共108个,总投资额255.85亿元;阜新液压产业基地已签约落地和开工建设的项目89个,总投资额60.32亿元;辽宁万家数字产业基地已签约落地项目105个,投资总额334.5亿元,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873亿元。特色产业基地的迅猛发展,不仅助推了各地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而且为辽宁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完善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链条

  从知识产权战略到产学研结合,从人才引进到资金支持,全国各地都在努力完善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链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2008年,湖南省湘潭县的湘莲贸易额达到15亿元,占全国市场的85%,主导了全国的湘莲市场。湘潭县县长张束林告诉记者,“关键在主导了产业标准的制定。”面对激励的竞争,湘潭积极引导企业组建行业协会,统一产品制造标准。目前湘潭县的湘莲产业协会所制订的生产标准,已成为行业标准,牢牢把握了产品生产的主导权。

  在全国,有许多县(市)和湘潭县一样尝到了无形的知识产权带来有形效益的甜头,加大了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的力度。江苏省江阴市成立了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设立了知识产权专项经费,在全社会营造重科技创新、重知识产权创造的良好氛围。江阴市科技局冯爱东局长说,“近3年多来,江阴市授权专利近4000件,比‘十五’时期翻了一番。此外,还有11家企业承担全国标委会工作职责,100多家企业参与了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

  由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仲伟俊等专家完成的《2007—2008年全国县(市)科技进步态势分析报告》显示,2008年参加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的2025个县申请专利、授权专利和授权发明专利总量分别达到28.75万件、13.39万件和1.66万件,平均每个县申请专利141.86件,授权专利66.06件,授权发明专利8.19件,分别增长32.93%、24.64%和31.88%,呈现出比较好的增长态势。

  产学研脱节,科技成果转化难一直是个突出的问题。在科技兴县(市)的过程中,各地从本地生产实际出发,积极推动生产主体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有效地破解了这个难题。

  湖南省长沙县充分利用邻近省会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区位优势,形成了科技成果直接转化的良好环境。近年来,全县共有近100家企业先后与国内60多所高校、研究院所联合,转化科技成果300多项,获国家专利1000多项。近两年,全县每年转化的科技成果和推广的新技术都在200项以上,产生直接经济效益5亿元以上。

  人力资源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是发挥高新技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不少县(市)由于远离人才聚集的大中城市,因此人才引进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为此各地都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引智工作成效显著。山东省寿光市实施了“招才引智”工程,市财政拨款建立了“高层次人才开发专项基金”,为海外留学人员建立了“海外留学人员调研开发基地”。寿光市市长朱兰玺说,“今年,寿光面向全国选聘了100名硕士和高层次人才,充实到科技创新一线。截至目前,全市共引进人才570多名,全市人才总量达到5万多人。”新疆阜康市则以项目为结合点,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为原则,建立了人才柔性引进机制,积极开展“科技借脑工程”。目前,共邀请到6家科研院所及46位专家在阜康服务。

  资金上的捉襟见肘,是制约高新技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在资金支持方面,各地在注重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的同时,积极引导金融、外资、民间等各方面资金向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山东省龙口市2008年财政投入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7900多万元,带动企业投入技术开发经费20亿元以上,占GDP的比重达3%。福建省福清市则在探索中建立了以政府科技拨款为引导,企业生产为主体,金融外资、民间集资和社会筹资相结合的科技投入体系。湖南省醴陵市通过召开银企对接洽谈会等形式,以企业开展科技研发为准入条件,化解中小型科技企业贷款难。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江山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