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良好的县域经济发展环境,是决定县域经济发展成败的关键。当前,要实现县域经济的腾飞,就必须实现县域经济环境从治理型向建设型的大跨越。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进一步解放,才能带来观念进一步更新,作风进一步转变。要坚定“环境就是生产力,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工作理念,树立“观念落后比贫穷更可怕”的忧患意识,树立“处处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是投资形象”的责任意识,树立“项目至上、客户至尊”的服务意识,形成“投资者是上帝、引资者是功臣、公务员是公仆、损害企业利益是罪人”的良好氛围。要努力解决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服务水平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做到在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上,全局意识要强;在效率与程序的关系上,效率意识要强;在服务与监督的关系上,服务意识要强;在创新与规范的关系上,创新意识要强。要进一步树立权力就是责任,管理就是服务,抓环境就是创政绩的责任意识。要切实降低标准入门槛,鼓励企业敢闯敢试,只要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都要积极为企业提供发展的舞台。要用真诚留住人才,用优惠政策吸引投资,用优质服务方便投资,用优良的环境培育企业,真正形成“资本跟着人才走,人才跟着环境走”的局面。
二、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是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一环。从当前实际出发,要尽快理顺部门之间的行政执法关系,建立权责明确的行政执法体系,从管理体制上减少重复执法、多头执法、重复处罚、重复收费的问题。要重新清理和规范执法主体,完善行政执法程序,推行行政执法项目、程序和结果的政务公开,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管,积极探索行政处罚决定权、检查权两分离的工作办法,最大限度地制约行政执法过程中的自由裁量权,减少行政处罚的随意性。要坚持亲民执法、文明执法,坚决纠正作风粗暴、“吃拿卡要”、以法谋私和设置行政处罚陷阱乱处罚的行为,要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真正形成执法机关与企业间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严禁行政执法人员私自对生产经营场所进行任何形式的检查,严禁在查处违法行为过程中以任何形式敲诈勒索。
三、进一步优化服务措施。创新服务方式,提高行政效率是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的重中之重。当前,要坚决克服“官本位”的思想和衙门习气的不良作风,要变审批为服务,变管理为开放,大力推进规范服务、高效服务、创新服务和廉洁服务。要逐步构建县级政务服务中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点为一体的行政服务网络,继续落实政务服务中心“一个窗口受理,一票制收费、一条龙服务”的办法,切实解决行政部门明进暗不进,行政职能在政务服务中心外循环的问题。要做到把企业的权利还给企业,把市场的功能还给市场,把社会的职责还给社会。要大力推行联审联办、投资代办、网上审批等新的审批服务方式,全面创建重点投资项目的绿色通道。要进一步深化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加大政府部门与企业间的交流合作,积极为银企对接、产学研对接、产业链对接创造便利条件。要加大相关职能部门的技术力量建设,解决群众与企业因为“环境污染”发生纠纷不能提供出权威检测报告的问题,同时还要调整企业周边的农业产业结构,使农业和工业进行有机结合,把企业对周围的污染程度减到最低限度。
四、进一步建设诚信环境。诚信环境的优劣已成为评价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环境优劣的重要标尺,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基。当前,要深化县域信用、企业信用和社区信用创建工程,要逐步建立起以个人信用为基础、政府信用为保障的社会信用体系,加大对恶意逃避金融业债务行为的整治力度,进一步优化金融环境。特别要抓好诚信政府、诚信中介和诚信企业的建设力度。政府要做诚信的引导,政府在健全诚信制度、推进诚信社会建立的同时,还要做诚信带头者,做到有诺必践,对企业承诺的税费、土地、服务等优惠政策要清理备案,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要继续清理中介组织,防止把行政权力转嫁给中介机构的行为发生,加大中介机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的监管,制定服务标准,加大服务公示力度,培育中介市场健康发展,在中介机构中引入竞争机制,促进中介机构诚信服务,诚实收费。
五、进一步健全保障机制。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从根本上讲,是与既得利益、传统观念和习惯的较量。要切实加强对经济发展环境建设的领导,建立经济环境建设的目标责任制,明确各部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职责,做到层层有责任、人人有压力。要进一步发挥经济环境监测点、经济环境监督员的监督作用,进一步加强人大、政协和新闻媒体对优化经济环境的监督指导,对企业经营的环境开展经常性的暗访活动,继续推行企业评议职能部门行风制度,并将评议结果纳入单位的绩效考核范围,与干部评先表彰、提拔任用挂起钩来。要充分发挥行政效能投诉中心的作用,畅通企业的投诉渠道,建立健全涉企矛盾调处应急机制,提高各级各部门在涉企矛盾调处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做到有诉必办、有查必果、有错必纠。要建立完善惩处机制,加大对破坏县域经济发展环境案件的查处力度,对于扰乱经济秩序、破坏经济环境建设、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案件,纪检监察机关要坚决进行查处,真正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国家权威报刊媒体发表和转载广西国史学会专家何成学的理论文章
广西国史研究会副会长何成学研究员在纪念建党百年和党史教育学习活动中,以高站位的政治责任感、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历史知识撰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光辉历程》一文,发表在国家级权威学术报纸《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6月8日第5版专版头条,该文系2021年广西社 【详细】
以产业集群打造新的增长极 为推动钦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2017年视察广西时提出“五个扎实”新要求,作出“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重要题词,“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在推进“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中,广西充分释放“海 【详细】
陆金学: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助推乡村振兴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近年来,广西各地积极发挥农产品种类多、产量大的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初步形成了蔗糖、粮油、果蔬 【详细】
全面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平稳有机高效衔接 走出一条具有灌阳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的思考
灌阳是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县,经过多年努力,扶贫开发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十三五”期间,全县贫困人口减少5.0841万人,占总贫困人口的96.19%,实现减贫史上的新跨越,成功实现整县脱贫摘帽,开启了乡 【详细】
钟恒钦:构建脱贫攻坚高效帮扶体系
广西靖西市属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基础差、底子薄。全市总人口67万人,经过精准识别和动态调整,“十三五”期间共有贫困村153个,其中深度贫困村11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7032人,贫困发生率为22.6%。贫困村数量、贫困人口数量分别排在全区第一位和第二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