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26日 来源:和讯网 作者:董玉华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而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金融机构,如何支持具有鲜明草原特色的“三农”工作,服务好县域经济,是一个颇具现实意义的课题。

  随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色资源开发、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等的不断推进,内蒙古地区的民营经济、特色经济、板块经济等多元化经济形式蓬勃发展,一大批经营规模大、市场化程度高的中高层次农村经济主体将加速成长,中小企业异军突起并出现“集群化”发展趋势。而且,随着产业转移和城乡经济联动发展,农牧民正在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新型农牧民群体也日益扩大。县域经济实力的增强,使得各类客户群体的金融需求日益增加,对多元化金融服务的呼声更高,尤其是对银行电子渠道的服务要求更为迫切。

  电子渠道服务“三农”的意义

  电子渠道服务“三农”的意义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电子化服务渠道是传统物理网点服务渠道的有力补充和替代。目前,银行为农牧民提供金融服务,主要采用在农牧区设立物理网点和创办流动银行两种方式。一般运作模式为:政府免费提供办公场地、公安部门负责安全保障、电信部门负责线路布放,涉农金融机构在当地设立简易物理网点,网点营业时间与农牧民赶集的日子相吻合,以达到有效服务农牧民的目的。这些服务方式虽然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牧民的金融需求,但由于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有悖于银行安全第一的经营原则,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而遍地开花设立乡镇物理网点,由于成本和效益、投入和产出比不经济,又不符合现代商业银行追求盈利最大化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最为可行的办法就是充分利用电子渠道,通过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和手机银行等手段使农牧民享受到金融服务。这样既可有效降低农村金融服务的交易成本,又能免去物理网点的安全隐患。

  第二,电子化服务渠道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经营市场化的有力手段。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存在流通环节多、交易成本高、对市场信息响应迟钝和失真等“弊端”, 使生产者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迫切需要进行农产品营销手段创新。银行电子渠道有利于搭建农产品现代化销售平台, 突破农产品从小农户迈向大市场的“瓶颈”, 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主要体现在:降低交易成本, 缩短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距离;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可提供7×24小时的交易机会, 并拓展了交易地域; 还可为农户和农业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市场信息, 帮助农民进行成本与效益分析, 及时调整产业结构, 使农业的产、供、销比例更加合理。

  第三, 电子化服务渠道可以提高县域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电子渠道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推动产品创新等方面作用明显。电子渠道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活动成本,并能有效解决县域企业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有利于县域中小企业在国际水平上的产品创新,同时还有利于加强企业间的相互联系, 形成产业集群和牢固的供应链伙伴关系,提高县域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

  积极推进电子渠道服务县域经济和“三农”工作

  电子渠道的最大好处就是利用现代科技,发挥电脑、电话、手机等载体的优势,做到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服务,实现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同时,通过宣传和培训,让农牧民具有现代金融意识和操作技能,接受信息化时代的金融创新,并主动实践,提高农民的素质,使得农牧民享受到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拓展电子渠道在农村地区的辐射范围。银行应继续加大对农村金融科技的投入,扩大小额支付系统等在农村的覆盖面。同时,还要大力促进农村地区用卡环境的改善,增加收单机构的签约数量,加快农村地区ATM、POS机具的应用。在积极拓展金融服务方面,应全面发展网上支付、电话支付、手机支付等新兴业务,进一步弥补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不足的问题。

  第二,做好推动与引导,积极推广适合农牧民的金融产品。由于受生活环境、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制约,广大农牧民的金融需求与普通客户的需求差异较大。作为内蒙古地区的金融机构,应结合这一现实情况,积极推广真正适合他们的金融产品,推动和引导农牧民改变观念,享受电子银行产品服务的安全和便捷。例如针对广大农牧民群体,推出以集中账户为载体、赋予农民个人固定账户模式的“电子钱包”业务,向农民工普及银行卡为主的支付工具,向经济组织和个体工商户推出以“三票一卡”为主体的支付工具,向公务人员推出以公务卡为主的支付工具。

  第三,建立现代化支付体系覆盖县域和农牧区的服务网络。“产品推广,系统先行”,要实现各类电子化金融产品的服务功能,首先应做好支付体系和服务网络的覆盖和搭建。银行系统应按照“尊重农村支付习惯、选择操作简便且兼具现金和非现金支付功能的支付工具”的思路,推动支付清算系统向农村延伸。依托银行卡结算账户和惠农账户体系,大力推动电子支付业务的发展。开通农牧区大小额支付清算系统、联网核查系统、同城票据交换系统、支票影像系统、账户管理系统,并通过上述系统实现办理诸如“惠农一卡通”“富民一卡通”“农民工卡”“邮政绿卡”“农行惠农卡”等特色业务,进一步改善农村牧区的支付服务环境。

  第四,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建立县域地区电子渠道服务的宣传长效机制。电子渠道服务“三农”工作的深入发展,离不开自治区政府及相关金融机构的大力宣传和引导,对传统的农牧区而言,电子服务渠道毕竟还是一个全新领域,还有较多的农牧民和县域企业没有深入了解到电子渠道的诸多便利和好处。所以提升宣传能力、丰富宣传内容、创新宣传手段尤为重要,农牧民和县域企业的支持和认可,是该项工作持续发展的关键和保证。银行要利用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渠道服务农牧民,关键是送知识下乡,大力培养农牧民的金融意识、操作技能,让农民牧民接受并学会使用它。因此,可以考虑与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利用开办农民牧民夜校、远程培训等方式,大力提高他们利用现代科技致富的意识和能力。

 (作者为中国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副行长)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