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9月20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袁琳 黄启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控制水产养殖生产过程中氮和磷的排放,减少捕捞生产中柴油机燃烧的废气、废油排放和船上生活污水排放。近年来,广西努力转变水产养殖方式,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广标准化养殖,将水产养殖引上了清洁生产的健康之道。

  海洋碳汇渔业抢占新高地

  碳汇渔业就是指通过渔业生产活动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并通过收获把这些碳移出水体的过程和机制。因此,对海洋生物,特别是藻、贝类及滤食性鱼类的合理开发利用,不仅为人类提供更多的优质蛋白,还对移除、减排二氧化碳、环境自净、缓解水体富营养化和实现渔业清洁生产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十一五”期间,广西通过近江牡蛎生态吊养技术、方格星虫围养技术等养殖模式技术的创新,有力地推广了海水生态增养殖技术;通过加快养殖品种结构调整,近江牡蛎(大蚝)、文蛤、马氏珠母贝(珍珠贝)、大獭蛤、栉江珧、泥蚶等低能耗品种的养殖比重加大;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海洋生物制药和保健产业、海洋休闲渔业、海产品加工业等,加强和稳固低耗、高效的海洋产业发展。

  节能液压泵站减少捕捞排放

  “节能型船用液压泵站节能减排的效果可谓相当可观。”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给记者列了这么一组对比数据——

  节能型船用液压泵站供油的起网机转速,比传统泵站供油高45%,起网效率提高45%。原来通常每天起网作业5次,需要2.5小时;采用节能型船用液压泵站只用1.375小时。按一台300千瓦柴油机油耗率每KW-h217g计算,原来起网机每天工作耗油是162.75千克,采用节能型船用液压泵站起网机每天工作耗油是89.51千克,节油73.24千克,每年正常作业200天节油就是14.648吨。

  保水渔业推进大水面养殖

  大力倡导和发展保水渔业,是我区切实推进大水面养殖开发清洁生产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

  保水渔业是一种纯生态的、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养殖模式,其原理是在水库中合理放养鲢、鳙鱼等滤食性鱼类,通过滤食减少蓝藻、绿藻、甲藻、少枝角类等浮游生物的数量,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食物链。同时通过食物链的转化,促进浮游植物的繁殖,从而促进氮、磷等元素的转化,加速水体中有毒物质的矿化作用,将水体中的碳、氮、磷等营养元素最终转化为商品鱼带出水体,延缓与遏制水质富营养化的进程,起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2006年至2008年,我区水产部门在天生桥水库隆林库区和西津水库米埠坑库区新增生态养殖产值4094万元,库区水质明显好转。项目成果实施的第二年,广西实施保水渔业大水面生态网箱养殖、围栏养殖面积99.76万平方米,产值超过32亿元。
  
  池塘标准化改造夯实基础

  为提高养殖基础设施水平,2009年广西就制定了《广西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规划》,每年示范改造5万亩池塘,到2015年完成30万亩标准化池塘示范改造任务,通过项目实施,整体带动全区100多万亩老化池塘改造。

  2010年,按照“生态、健康、循环、集约”原则,我区对老化池塘进行标准化改造,对池塘配套建设消毒沉淀池或循环过滤池等减排、清洁生产设施作了硬性要求,实施了19个池塘标准化改造试点项目,改造养殖池塘面积4300亩以上,示范带动池塘标准化改造5万多亩。

  标准化水产养殖有力地促进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据渔业统计报表,2010年全区渔业总产值257.76万元,增加值153.00亿元;渔民人均收入达1.596万元。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淡定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