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参加“漓江生态农业论坛”的专家考察“土地流转”的康华生态高质农业种植基地。 阳玮勋/摄
“土地”问题再次被中央高度关注。8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完善我国土地管理制度问题进行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8月25日,国务院上收22个城市建设用地审批权。8月31日,北京市平谷区“淘金谷旅游景区70年经营权”拍卖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此前的2008年10月,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权后,被称为“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第一拍”的淘金谷“土地流转”有过一次流拍经历。经过3年的准备和酝酿,该“土地流转”二度开拍,然再次以流拍宣告结束。在“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政治背景下,中国在“土地流转”问题上摸索着求解。
土地流转:南北的阴与晴
“淘金谷”是中央对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作出相关政策规定后的“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第一拍”案例。2008年流拍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有人急着尝试“第一个吃螃蟹”,另一方面是这突如其来的“土地性质的变化”,让所有的人准备不足。
2011年8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农村土地承包法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距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完善我国土地管理制度问题进行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的时间整整4天。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会上指出“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同时,宣布正式启动农村土地承包法执法检查。这没有理论上探讨“确权不明、边界不清”的意味,而是直接“奔着”由土地关系产生的社会矛盾而去。在这些社会问题中,“土地流转”处于矛盾的漩涡中心。
2011年9月5日,媒体又一次将目光聚集到“淘金谷”,还是“土地流转”,《中国房地产报》9月5日头版头条报道该事件。我们从“流拍”新闻的背后,看到“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背影!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但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却要背井离乡,离开长着“水稻和麦子的土地”,进城去谋生。这暴露出当代农民与土地的“生存与发展”的悖论。北方的“土地流转”在高调中流拍了,但南方的“土地流转”却在低调中冒出成功案例:2010年8月,广西康华生态农业种植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康华公司)“流转”桂林市近10万亩农村土地发展规模农业,建设优质稻种植基地。
康华“圈地”:从“漓江生态农业论坛”寻找答案
据《桂林日报》报道:2008年8月以来,康华公司从桂林所辖的灌阳、全州、平乐、临桂等县,成功“流转”10万余亩土地。康华“圈地”显得从容不迫,每一起“流转”都是低调而温和。康华没产生“泡沫”,但这在“土地流转”之初,也有人质疑康华公司以“土地流转”为名义另有图谋。
在我国的一些城市,确实存在某些地方政府官员把中央强调的“坚定不移地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扎实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抛在脑后,他们配合开发商,将“红线”内土地改变为商业或住宅用地,盖高档小区、别墅,甚至建高尔夫球场。这些项目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在短期内积累财政收入,拉高了GDP。在金钱和政绩面前,“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口号在少数官员眼里成为“浮云”。
2011年8月30、31日,立足区域,全球参与,关注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三农”战略问题,以“生态、高值、可持续”为主题的首届“漓江生态农业论坛”在广西桂林举行,来自农业部、中国科学院、台湾中华农业科技协会、美国乔治亚大学、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浙江农业大学、广西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200余人,围绕如何通过提高农业科技内涵和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在确保生态环境友好的前提下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高值化问题进行了探讨。
在“漓江生态农业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其国在发言中指出:“当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耕地、水资源和生态安全等问题。对于中国而言,不仅面临上述问题,还同时存在农业小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及农业劳动人口大规模转移与就业之间的矛盾。”
“漓江生态农业论坛”由康华公司主办,康华“圈地”的动机从“漓江生态农业论坛”上找到了答案。
“土地流转”的“康华模式”
“康华模式”与某些流转案例性质上是相同的,操作模式上有些不同的。后者是70年使用权整体转让,有众多经营者角逐,这种做法无法回避炒作的嫌疑,及短期投资、投机因素掺杂其中,一旦投机者进场,土地流转者设计的长期回报模式便夭折,这是某些流转案例流拍的原因之一。而“康华模式”是化整为零,没有角逐者,由康华公司把分散在一家一户的农民的土地承包下来,一租20年,不改变农田的权属及用途,农民既可安心出外打工,也可在家给康华公司打工。
在运作中还有一个显著不同的是,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康华公司在运营的设计上,以公益和学术性的“漓江生态农业论坛”作为推广和实践“康华模式”的一个平台。“康华模式”的本质是以“公司”的形式,把学术范围内的理论成果,尤其是农业科技前沿成熟的技术运用到“流转”来的土地上,转化成产品和商品,从而达到“推进特色农业示范点建设,促进农业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目的。
据参与康华“圈地”的一位知情人士介绍,康华与地方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到村里与农民谈“土地流转”时,面对的现实是:大量农民外出打工,土地荒芜,土地的开发利用摆在所有人面前,那些被捆绑在土地上而找不到“钱途”的农民,对“土地流转”欣喜若狂。康华“圈地”,是“漓江生态农业论坛”的大胆尝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成功实践。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国家权威报刊媒体发表和转载广西国史学会专家何成学的理论文章
广西国史研究会副会长何成学研究员在纪念建党百年和党史教育学习活动中,以高站位的政治责任感、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历史知识撰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光辉历程》一文,发表在国家级权威学术报纸《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6月8日第5版专版头条,该文系2021年广西社 【详细】
以产业集群打造新的增长极 为推动钦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2017年视察广西时提出“五个扎实”新要求,作出“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重要题词,“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在推进“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中,广西充分释放“海 【详细】
陆金学: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助推乡村振兴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近年来,广西各地积极发挥农产品种类多、产量大的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初步形成了蔗糖、粮油、果蔬 【详细】
全面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平稳有机高效衔接 走出一条具有灌阳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的思考
灌阳是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县,经过多年努力,扶贫开发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十三五”期间,全县贫困人口减少5.0841万人,占总贫困人口的96.19%,实现减贫史上的新跨越,成功实现整县脱贫摘帽,开启了乡 【详细】
钟恒钦:构建脱贫攻坚高效帮扶体系
广西靖西市属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基础差、底子薄。全市总人口67万人,经过精准识别和动态调整,“十三五”期间共有贫困村153个,其中深度贫困村11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7032人,贫困发生率为22.6%。贫困村数量、贫困人口数量分别排在全区第一位和第二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