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农民的就业,社会保障也没有跟上,就急风暴雨式地搞“村庄消灭战”,那么,这样的新农村,对农民有多大意义呢?
“农村就要像农村。”前不久到河南舞钢市“走基层”采访,市委书记高永华的这句话令人印象深刻。
农村就要像农村,联系现在一些地方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些现象,觉得这话很有道理。
比如,有的地方提出,要按照城市的标准建设新农村。于是,在一些地方,尤其是工业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会发现在田野里长出很多高楼,名曰“农民新村”、“农民小区”,实际上就是农民集中聚居区。农民就这样告别了“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庭院,“上楼”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这样有什么不好吗?客观地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传统的农村形态肯定会随之有所改变。一个农家,前庭后院固然自在,但现在的农村人口有几亿,条件成熟的地区推进农民适度集中居住,也是一种选择。笔者老家在江苏中部地区,当地有关部门测算,原先一户农民的宅基地平均占地1亩多,实行集中居住之后,平均一户用地不到0.5亩,这就节约出至少一半的土地。单从节约集约使用土地的角度看,推进农民适度集中居住,对于某些地区、尤其是相对发达地区来说,应当是一种趋势。
现在的问题是,新农村应该是个什么形态?建设新农村,并不是要把农村建得和城市一模一样,并不是要把农村也变成“水泥森林”, 还是应当保持农村特色,尊重农民的生活方式。要向城市看齐的,是农村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标准,尤其是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
舞钢市尹集镇张庄中心社区的农民新居,是请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的专家设计的,二层小楼,200多平方米,结构很新颖,也很合理。从居住功能看,和城市居民楼没什么差别,但它又照顾到农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和习惯,比如,每家都是两层,上上下下也方便;专门设计了放置农具的房间;家家户户还有个小院,想养些鸡鸭、种点蔬菜也有地方。“现在的新楼,美得很哩!”当地农民这样说。
农村就是要像个农村的模样,新农村建设,要充分考虑到农村的特点和农民的需求,不能搞得不伦不类,“农村不像农村,城市不像城市”。
有些地方搞新农村建设,就是急不可耐地赶农民上楼。这有认识问题,也有与农民争地的问题。因为发展工业的土地指标不够用,于是把手伸向农民的宅基地。至于农民上楼之后的问题,或许考虑得并不多。甚至,一些地方政府不惜用推土机把长势正旺的庄稼全部剃光,用来“建设新农村”。真不知道,这到底是建设新农村还是破坏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必须因地制宜。农民住进新楼房,并不意味着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就完成了。上楼之后收入从哪里来,如何实现可持续增收?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农民的就业,社会保障也没有跟上,就急风暴雨式地搞“村庄消灭战”,那么,这样的新农村,对农民有多大意义呢?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国家权威报刊媒体发表和转载广西国史学会专家何成学的理论文章
广西国史研究会副会长何成学研究员在纪念建党百年和党史教育学习活动中,以高站位的政治责任感、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历史知识撰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光辉历程》一文,发表在国家级权威学术报纸《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6月8日第5版专版头条,该文系2021年广西社 【详细】
以产业集群打造新的增长极 为推动钦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2017年视察广西时提出“五个扎实”新要求,作出“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重要题词,“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在推进“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中,广西充分释放“海 【详细】
陆金学: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助推乡村振兴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近年来,广西各地积极发挥农产品种类多、产量大的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初步形成了蔗糖、粮油、果蔬 【详细】
全面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平稳有机高效衔接 走出一条具有灌阳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的思考
灌阳是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县,经过多年努力,扶贫开发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十三五”期间,全县贫困人口减少5.0841万人,占总贫困人口的96.19%,实现减贫史上的新跨越,成功实现整县脱贫摘帽,开启了乡 【详细】
钟恒钦:构建脱贫攻坚高效帮扶体系
广西靖西市属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基础差、底子薄。全市总人口67万人,经过精准识别和动态调整,“十三五”期间共有贫困村153个,其中深度贫困村11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7032人,贫困发生率为22.6%。贫困村数量、贫困人口数量分别排在全区第一位和第二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