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3月28日 来源:广西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二、阳朔县推动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探索

阳朔县探索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既是因地制宜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也是广大农民群众艰苦创业、实行村民自治并得到实惠的过程,更是各级党组织整合资源谋发展、凝聚民心建家园的过程。

10年来,阳朔历届县、乡、村领导班子和各级各部门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紧紧咬住“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三位一体的社会管理创新实践探索不放松,用阶段性的目标、过硬的措施和扎实的作风,系统、整体、协调地推进各项工作,组织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于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伟大实践之中,从而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阳朔县各级各部门这种巨大的系统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始终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为进行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2002年以来,阳朔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和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前提。先后出台了《阳朔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阳朔县百里生态小康文明长廊建设总体规划》和《阳朔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总体规划》等文件,重点引导和扶持各村屯按优势产业规划布局的要求,发展具有本地优势的产业。通过狠抓“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和“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全县建立了水稻、水果、蔬菜、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示范基地90多个,涌现出了50多个初具特色优势的“一村一品”新村以及57个休闲农业旅游村。阳朔金桔已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品质最优、效益最好的特色产业。目前,全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达20多万亩,已建成规模生产基地56个;全县从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人员达5万多人,其中农民从业人员4.2万人。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基地”的农业产业化新模式,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主体地位。

2003年以来,每年开展福利“五月八”、金宝“二月十九”南峰庙会等20余个民俗文化节庆活动,尤其是每年举办一届渔火节暨金桔交易会,通过到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和各大媒体开展专题推介活动,阳朔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得到了同步快速发展和提升。2011年,阳朔实现旅游总收入38.6亿元,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占旅游总收入的57%,呈现出“农业促旅游、旅游带农业”的可喜局面。

始终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条件。2002年以来,阳朔县委、县政府始终把道路、水利、通讯、能源、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按照“规划与保护漓江生态环境相结合、与发展主导产业相结合”的原则,先后编制完成了全县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20户以上750个自然村的规划编制工作。在编制和实施规划建设过程中,既坚持依法依规办事,又尊重群众意愿,做到民主协商而不搞强迫命令、突出特色而不强求一律、引导扶持而不包办代替。通过不断完善“一事一议”等制度,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将新农村项目建设的决策权、资金使用权、工程质量监督权、参与权交给村民。引导村民对直接受益的公益项目进行集资和投工投劳,充分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了由“要我做”向“我要做”的转变,所有农村道路扩改建用地都由村民自行调剂解决。

10年来,全县先后投资3亿多元,完成了46条280公里的通村公路改(扩)建以及20条150公里通村水泥路建设。2011年,全县66%的自然村完成了村内居住区的道路硬化,实现了乡乡通油路和将近90%的行政村通水泥路。先后解决了16736人的饮水困难,改造(新建)农村电网配电台区635个,农村电视覆盖率达98.5%,村村建立了文化室和群众文艺队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乡镇卫生院全面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从而为农民群众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家园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始终把基层党建融入新农村建设之中,为新农村建设和进行社会管理创新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2002年以来,阳朔县委始终把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基层党建追求的目标,把生产发展、农民增收、社会稳定、环境改善作为衡量基层党建是否有成效的标准,不断加大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力度,把强化农村党员教育培训与提高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全面实行“两推一选”,选配好村“两委”领导班子。在抓好党建带团建、工建、妇建的基础上,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使党组织覆盖到所有行业。坚持实行“党建工作三级联创”、“扶贫帮困三级联包”、“科技信息服务三级联网”,建立健全党员议事制度、民主评议制度、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党务村务公开制度等,创新“四议两公开”、“自然村三会制”(自然村支部会提议、村民理事会商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和“党员提案制”工作法,以党内民主推动基层民主。

实行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新农村建设目标捆绑承包责任制,把党建工作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屯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138个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采取培训对象分层化、时间机动化、教材本土化、送学上门化等“四化教学”,有效破解了党员受训读不懂、钻不深、来不了等难题。通过培训,全县有500多名党员成为了致富带头人。该县由抓“一江一路”党建示范带和“百里新村党建示范带”逐步扩大到范围达300多平方公里的“一圈四带”精品党建示范集群,从而使基层党建与新农村建设、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形成了良性互动。

始终把综合治理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为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保驾护航。2002年以来,阳朔县委、县政府始终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把综治平安建设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入开展建设“平安阳朔”的决定》等文件,通过建立健全县、乡、村、屯4级社会管理网络,采取县委、县政府与各乡镇、县综治委成员单位以及农村家庭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状》等形式,强力推进城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县9个乡镇都建立了综治办及综治信访维稳中心,114个行政村(居)委都建立了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200人以上的自然村屯都设立了综治工作站、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站和报警点,全县组建了近6000人的综治队伍。建立健全了调处矛盾纠纷“三排查一分析”制度(矛盾纠纷排查、社会治安混乱地区排查和治安突出问题排查及分析研究)、“五项机制”(信息预警、排查、包案调处、联席会议和群体性事件突发事件处置)和“三调联动”工作机制(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联动),实行“四包”工作责任制(县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部门包案、村干部包组)。通过深入开展“法律五进”(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景点景区、进社区)等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群众法律意识。坚持开展“平安乡镇”、“平安村”、“平安户”、“平安景区”创建活动,并率先在全市部署“平安示范村”、“平安示范户”的创建评比工作。通过创建评比,全县9个乡镇全部被命名为“平安乡镇”,114个行政村(社区)全部被命名为“平安村(社区)”,实现了“小事不出村、中事不出镇、大事不发生”的目标。

2008年初,阳朔县委、县政府总结推广凉水井、蕉巴林等村创造的“十户联防”治安防控工作经验。一年后,仅在白沙镇就建立了“十户联防组”近1500个。随着“十户联防”等村民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许多治安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促进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其中“百里新村示范带”内41个自然村今年以来有83%的自然村实现了“零非访、零发案、零犯罪、零毒品、零邪教、矛盾纠纷零出村”的“六零”目标。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贺国强、李兆焯,赞比亚总统班达、东帝汶总统奥尔塔,以及自治区领导郭声琨、马飚、温卡华等先后深入“百里新村示范带”调研,对这里平安富裕文明的新景象赞叹不已。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