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26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谢彩文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田间地头顺手捡”(相关报道见本报24日二版头条)——这是眼下在“清洁田园”活动中流传的一句话,也是农民朋友们在农耕劳作中倡导的一种新习惯。

  田园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看起来是一件很具体、很平常的事,事实上这关系到全区5000多万壮乡儿女生存发展环境,关系到广西对外开放形象,关系到人民群众文明素养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项必须全区动员、全民参与、全社会共同行动的大事。

  同时,这又是一桩难事。改变千百年来形成的不符合文明卫生要求的生活习惯,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需要极大的韧劲、恒心和耐心。

  从“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开展近两个月来的情况看,机关干部、学校师生等纷纷下乡进村,积极行动起来了;而作为受益主体的农民朋友,目前还没有成为“行动主体”。“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的声势造起来了,第一阶段的高潮掀起来了,下一步的问题在于怎样建立长效机制。“农民主体”和“长效机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两大难题。

  “田间地头顺手捡”,说起来朴实,做起来容易,推广开不难;真正是一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好经验,是一种值得大力提倡的新风尚。

  “顺手捡”,先要“捡今天”,把当天施肥、洒药等产生的包装物顺手捡走,养成这样的好习惯,田间地头每天都没有垃圾留下。

  “顺手捡”,也要“捡昨天”,把过去田间地头留下来、积下来的薄膜、秸秆等废弃物,每天顺手捡一些、清理一些,坚持一些日子,田间地头就会干净起来。

  “顺手捡”,还要“捡明天”,形成长效机制,保持田园持久清洁。在这里,“捡”是广义的,用文明的耕作习惯,让土壤、农用水越来越生态,在这样水土中生长的农作物越来越“绿色”。

  “顺手捡”,不仅适用于田间地头,也适用于村里村外,还适用于水边水面;也就是说,“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清洁水源”——“美丽广西·清洁乡村”这三大专项活动,都应该提倡“顺手捡”的意识,养成“顺手捡”的习惯,形成“顺手捡”的风尚。

  只要广大农民朋友都这样去做,“农民主体”问题就解决了;只要农民朋友习惯成自然地做下去,“长效机制”问题也解决了。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