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11日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作者:李杰 王长兴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河北近日出台《关于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意见》,要求用3年时间,对全省近5万个行政村面貌进行配套改造、整体提升。据了解,《意见》主要针对当前该省广大农村环境脏乱差、村庄布局零乱、房屋结构陈旧、基础设施不配套、公共服务水平低等突出问题,实施“环境整治、民居改造、设施配套、服务提升、生态建设”等五大工程,重点抓好民居改造、道路硬化、垃圾处理、饮水安全、厕所改造、污水处理、村庄绿化、土地整理、秸秆处理和厨房改造、新能源利用、村民中心建设、标语广告整治、村庄标识设计建设、公墓建设、传统文化保护开发等15项工作,强力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

  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指出,农村的全面小康,不仅包括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还包括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环境的改善、生活方式的转变。省长张庆伟也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是改善河北省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根本举措,是建设美丽河北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据悉,在环境整治中,今年底前,全省所有行政村要完成“四清”(清垃圾、清杂物、清残垣断壁、清庭院)、“四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任务,村内要建立卫生保洁员队伍,有条件的村要打造绿化景观街道,建设安装线杆、路灯等亮化设施,实现村内主街道夜晚有照明,推广使用路灯太阳能供电。

  在农村民居改造中,以已有5000个省级新民居示范村为重点,抓配套、提升与拓展,增强对周边村庄的带动能力和人口吸纳能力。对规划保留的大多数村庄,要积极开展外墙立面美化,引导农民进行坡屋顶改造,实现冬暖夏凉、与周边环境和设施相协调。严禁规划区外新建住房。到2015年底,全省完成40万户的危房改造及省定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修缮改造任务。

  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中,主要推进农村路、水、电、讯等基础设施以及污水、垃圾、厕所等设施建设。到2015年底,全省重点区域和重点村庄村内主街道要全部实现硬化,已列入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十二五”规划的村全部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一半以上的县(市、区)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和污水有效处理。新增沼气用户21万户、秸秆压块炊事采暖30万户,重点区域内村庄基本完成厕所改造任务。

  在公共服务提升中,加强农村教育设施、文化设施和活动场所、标准化卫生室、敬老院等建设,到2015年,全省农村互助幸福院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集中供养能力达到70%。

  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加强农村污染治理,开展植树造林,严禁污染企业到水源保护区、江河源头区及水库库区落户。在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的前提下,对田、水、路、林、村、矿以及滩涂荒地、未利用地实行综合治理。对村域范围内的沟渠、坑塘、河道等,采取近自然的水岸绿化模式实施全绿化。到2015年,全省村庄绿化率达到30%以上。同时结合国家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实施,编制农村区域性路网、管网、林网、河网、垃圾污水网一体化建设规划,成片连村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并逐步扩大整治范围。纳入全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计划的村庄,确保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率不低于60%,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到100%,无害化处理率大于70%。到2015年底建成国家级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100个以上。

  据了解,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采取分期分批进行方式,力争全省农村面貌“年内求突破、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今年全省重点抓好8000个村庄的改造提升工作,其中5000个村为深化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帮扶村,3000个村为沿高铁、高速、景区周边、首都周围及经济条件好、班子力量强的重点村庄,2014年基本完成1.5万个村庄的改造提升任务。到2015年底,全省行政村基本完成改造提升任务,并基本建立长效化的农村公共设施和环境管护机制。

  在整个行动激励机制与资金来源上,河北省实施以奖代补方式,对积极性高、干得好的村庄实行重点奖补。同时整合涉农资源,统筹“一事一议”奖补、新民居建设、农村土地整理、农村环境连片治理、农村危房改造、贫困村扶贫移民等有关项目资金,集中用于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相关建设。还要用好用足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增减挂钩指标收益的80%要用于置换出建设用地的村庄改造提升,土地出让收益要拿出一部分用于农村面貌改造提升。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资助农村改造提升行动,对工商企业捐款和投资建设农村公共设施,可按规定享受税前列支等优惠政策,有条件的县(市)可成立新农村建设投资开发公司。

  在督导考评上,将实行每季一调度、一年一观摩、每年一考核的制度,并建立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纳入省委统筹的重点考核项目,考核结果作为评价选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此外,《意见》要求各级干部要克服“大规模整治农村环境过于超前”的“阶段论”“农民长期形成的生活方式难以改变”的“习惯论”“各级财力难以支撑这项行动”的“条件论”等错误认识,确保实现布局优化、民居美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饮水净化、卫生洁化、路灯亮化、服务优化等“八化”目标。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木樨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