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24日 来源:左江日报 作者:陆明翔 方安宁 王岳琛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江州区以全新的科学理念抓农业,坚持以富民惠民为根本目标,以3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为抓手,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以水利工程建设为助推器,以引进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为示范,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现代农业创新发展实现重大跨越和突破。

  “春耕夏种、秋收冬藏这些常识性的农业知识农民比我们知道得更多,我们没有必要在这方面去花费太多精力。”江州区一乡镇书记如是说。这说明,老一套抓农业的思路和方法已然落伍。抓农业也要有全新的理念。观念上的跨越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抓农业就是与农民群众一起种植和收割,就是扩大种植面积,这是传统且陈旧、落后的理念。

  农业稳,民心定。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

  江州区委书记黄云革对于如何抓农业有着全新的观念和理念,这可以从他发表的论文里看出创新的理念诠释和思路的清晰脉络。

  黄云革深刻认识到,如果不彻底改变江州区传统的小农家庭种植、长期传统的窄行种植、浅层耕作等观念,农业现代化将永远都是空谈。

  在《如何推进江州区农业现代化的思考》论文中,黄云革对江州区的农业现代化进程进行了入木三分的条分缕析:

  加快推进江州区农业现代化,重点抓四个方面——一是重在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当前,推进农业现代化战略,就是要把农业科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提高单产为主攻方向,以信息化为核心,实施良田、良种、良法、良制“四良”配套工程,按照优质、高产、高效农业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二是重在构建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加快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农产品产业带。三是重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水利为重点,大幅增加投入,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推进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四是重在培育新型农民。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必须发挥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要深入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加快培养村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到村任职大学生等农村发展带头人,加快培养种养大户、农机大户、经纪人等农村生产经营人才,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队伍。

  这是黄云革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重大任务与江州区的实际结合做出的深层次思考,与江州区近年来的工作重点相一致,也是新形势下一个地方主官站在制高点上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和战略思考。这是对传统的抓农业工作理念的颠覆、创新和跨越。

  跨越从何而来从科学而缜密的规划而来!江州区对宏观的目标和具体的实施都进行了严谨规划,从而为现代农业目标的实现夯下了坚实的基础。规划上的跨越

  农业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路子漫长且艰辛,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有长远和高起点的统筹规划。

  江州区党委、政府把实现江州区农业现代化作为振兴江州、富裕江州和和谐江州的平台和突破口。

  首抓农业的“命脉”建设。2013年10月24日至12月25日,用两个月的时间,江州区突击完成了投资1亿多元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将2011年以来积累下来未能完成的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重点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派也、渠甘、跃进、那开、六蒙、上峙等7座水库蓄水工程;100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涉及2.1万亩甘蔗的小农水重点县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水利工程以及一批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工程、水土保持坡改梯项目全部完成,创下了“江州速度”。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命脉畅通无阻,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就有了切实的保障。

  在2015年前,实现村村通二级路目标。路通事事通,路通百业旺。大力实施土地流转。只有实现了小块并大块,才有可能进行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也才能有大谈特谈现代农业的底气和魄力。

  农业机械化大提速。2013年通过引进专业种植公司,为以土地流转形式承包种植甘蔗的农业公司开展甘蔗机械化种植面积1.38万亩。为突破甘蔗生产机械化收获"瓶颈",去年以来,江州区以广西机收服务公司为主体,引进7台高性能甘蔗联合收割机及配套集运机具,通过统筹协调,与以土地流转形式承包种甘蔗业主签订机收合同、与制糖企业联合制定优先入厂机制、运费补贴机制的"政府部门+专业公司+项目基地+制糖企业"四方联动模式开展甘蔗联合收获作业,机收甘蔗达2万多亩,为在江州区全面实施甘蔗机械化收获进行了大胆而成功的尝试。

  引进农业科技公司,以公司引领农业现代化大踏步前进;大力培植种养大户,增加种养业在现代农业中的比重和含金量。

  城镇化加速。江州区在思想理念上实现突破,以先进理念提升城市战略规划,以高起点的城市规划引领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跨越从何而来从规划而来。"三角一圈"的发展布局,正是根据地理位置特色和区域经济特点,形成组团,形成互补,形成特色,形成拳头,形成气势。这样的大思路,将会促进江州城区的大发展。

  规划再怎么好,关键的还在于行动。江州区从实实在在的试验实践过程中,对现代农业的推进做出了努力而又成效卓著的探索。行动上的跨越

  现代农业化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增产增收。

  如何实现增产增收江州区驮卢镇在这方面给予了满意的回答。

  收完甘蔗,种上马铃薯,收完马铃薯再种上甘蔗。这种土地经营模式,在驮卢镇被称为"甘蔗-马铃薯"间歇种。

  这种经营模式是驮卢镇在2012年秋冬2013年春季探索创新出来的一种新的农业经营模式。2013年12月3日,崇左市委、市政府在驮卢镇安定屯召开2013年秋冬种现场会推广此模式。

  2012年11月中旬,驮卢镇党委、政府在逐盎村逐盎屯甘蔗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砍收完甘蔗后,引进广西容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1000亩土地试种马铃薯。种植的全过程均实现机械化,并充分利用水利资源优势进行灌溉,盖膜、保温保水等都采用现代经营手段。马铃薯亩产2000公斤,亩产值5000多元,每亩纯利润3000元。3月底收完马铃薯后接着种上甘蔗,经营模式"短、平、快",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去年11月中旬,驮卢镇又在安定甘蔗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对质量较差的1500亩宿根蔗地进行翻根,种上马铃薯,扩大"甘蔗-马铃薯"间歇种规模,并成为江州区乃至崇左市重点推广的土地经营模式。这一模式标杆性意义在于它典范性地诠释了江州区在现代农业经营的大胆创新和开拓进取。

  甘蔗生产是一项劳动强度大、需要大量劳力的农业生产项目,如果不破解劳力缺乏、劳务成本高的瓶颈,甘蔗产业的支柱性毋容置喙,但从支柱中获取的利益,尤其是蔗农得到的利益最大化将成为不现实,更谈不上现代农业。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驮卢镇把安定屯甘蔗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作为探索实施甘蔗全程机械化经营的示范基地。基地总面积5580亩,通过土地整合、节水灌溉、机械化种植、收割一体化示范,创下广西实施甘蔗全程机械化作业最大的连片示范区。基地从一开始就采用120马力的大型机械进行深耕深松,80%的土地集播种、施肥、盖膜机械化于一体,采用长臂大马力拖拉机进行中耕、除草和施药防病虫害。

  实施甘蔗全程机械化的最大难题则是甘蔗机械收获这一环节。为破解此一最大难题,项目区一运营,驮卢镇就争取到上级农机部门的支持,引进凯斯纽荷兰管理有限公司和广西收获农机服务有限公司以及江州区农业局开展合作,在安定屯建立江州区首个甘蔗收获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基地建成后,凯斯纽荷兰公司和广西收获公司与广西机电工程学院合作,培养甘蔗收割机专用人,同时推广"凯斯"和"约翰迪尔"两大农机品牌,全面推广甘蔗收获全程机械化作业。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探索,从本榨季起,广西收获农机服务有限公司进驻10台凯斯7000甘蔗收割机,分别分布在甘蔗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的安定片、大桥片、逐盎片,每台收割机每天可收获甘蔗20吨左右,每台机子每天的功效相当于20个青壮劳力。甘蔗机械收割的高效工作,既有力地缓解项目区劳动力短缺压力,又明显地降低甘蔗收获成本。

  驮卢镇的试验示范,为江州区的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尝试和借鉴。而驮卢镇实践和探索,正是江州区发展现代农业勇于开拓创新、勇于探索实践的缩影。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各种艰辛而努力的探索是否给农民群众带来真真正正利益上的好处,空口无凭不算,要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予以佐证。成效上的跨越蔗糖产业是江州区的支柱产业,为财政提供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80%左右;甘蔗种植面积11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84%。36万人口中有29万农民,其中蔗农有27万。而江州区则处于广西三大旱片之一左江旱片的中心,甘蔗生产长期面临干旱缺水、单产低、劳动力缺乏等瓶颈问题,要做强做大甘蔗产业,提高单产和真真正正使蔗农增产增收,必须解决缺水等诸多问题。

  2011年7月,江州区紧紧抓住中央一号文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决定的难得机遇,按照崇左市蔗糖产业"4331"工程和实施100万亩甘蔗高效节水灌溉的战略部署,以成功申报第三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区)和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区)为契机,引进新疆天业集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149团和广西高良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9家公司,并联合辖区内大型制糖企业,以"政府主导、企业投资、农民参与、利益共享"为模式,从2011年起用5年时间,投资13.5亿元实施30万亩甘蔗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以实现甘蔗生产水肥一体化和种植、管理、收获全程机械化现代农业。项目实施以来,已建成甘蔗节水灌溉10万亩。

  项目推进过程中,在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土地经营集约化、项目建设专业化、生产运营精细化和农民收益最大化的同时,项目成效十分明显:项目区甘蔗平均亩产8吨以上,比非项目区高4吨以上,10万亩项目区甘蔗增产40万吨,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645元,比非项目区农民高出2478元。

  由于项目实施成效卓著,江州区甘蔗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得到了水利部、农业部等国家有关部委和自治区、崇左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被誉为"江州经验"和"江州模式"。江州区因此被评为2012年全国"十大基层治水经验"之首、广西现代农业"十大典型"之首,荣获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孔香甘蔗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被中国农业节水和农村供水技术协会选定为"农业高效节水新技术示范园"。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园区建设管理研讨会、全国农田节水项目验收暨现场观摩会、广西糖料蔗春季种植现场会、广西现代农业创新发展现场会等40多个现场会先后在江州区召开,数量之多、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均前所未有,《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多次进行了专题报道。江州区知名度和美誉度日隆,为江州区向农业现代化纵深进军铆足了后劲!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