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12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骆万丽 通讯员 丁爱民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百色市右江区龙川镇竹凤村的村民万师傅,刚到南宁打工没几天就遇到了堵心的事:在锯木材时,不幸被电锯锯断手指。在他痛苦的时候,工会帮扶中心伸出援手,联合法律援助中心深入企业现场,展开面对面调解,最终说服企业方同意支付相关补偿两万多元。

  如今,“有困难找工会,维权依靠工会”,已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认可和接受。

  从冬送温暖、夏送清凉到开展农民工技术技能培训,从法律援助站、职工律师团的全覆盖到职工服务中心的建立,我区各级工会以“培训到一线、服务到一线、维权到一线”为方向探索建立服务农民工长效机制,为离乡农民工营造一个在城市里的“家”。

  送农民工一把“金钥匙”

  2003年,南宁市江南区开办广西第一所农民工流动夜校,如今已整整10年。目前各种类型的流动夜校在南宁市内已超过20所。“哪里有农民工,就到哪里上课”,具体授课时间由各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由专业老师向农民工免费讲授安全生产技术、行业技术、公民道德教育及劳动法等知识,这样灵活的学习方式、有的放矢的教学内容让农民工感觉“很受用”。

  从山村走入城市,一技之长是农民工打开“城门”的第一把钥匙。为了让农民工更快地融入城市,我区各级工会把技术技能培训作为服务农民工的首要任务。2013年,自治区总工会制定了《开展技能培训促就业行动》实施方案,确定了全年培训6万人的目标任务。

  目前,依托各级工会干校、工人文化宫等场所,全区共建立了15家区、市级“工会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和100家县(市、区)级“工会职工就业培训基地”。各级工会组织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和农民工就业群体的不同需求,不断创新培训的方式方法:百色市针对边境线长、山区多的特点开展了边境0-3公里农民工职业培训行动,深入边境线对农民工进行大规模普遍培训;河池、崇左等市重点开展特色农业技术的培训,帮助农民工提高就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不少工会组织把课堂搬到工地、车间、班组、社区,或与农民工集中的企业合作,采取校企结合的“定单式”进行培训,实现农民工有效转移就业。

  为农民工撑起“保护伞”

  经过漫长的讨薪路,2013年春节前,100多名农民工终于从钦州市某房地产公司拿回了自己的劳动所得。“如果没有工会的帮助,估计我们的工资拿不回来。”两年多时间,他们多次上门追讨拖欠工资屡吃闭门羹。工会介入后,迅速与社保局、劳动监察支队、住建委、公安局等部门联动,多方合力,最终让农民工的利益得以维护。

  统计数据表示,2013年全区共办理农民工欠薪案件3891起,追发农民工工资3.5亿元,涉及农民工8.09万人(次)。

  “目前,南宁市法律援助中心受理的案件70%都是与农民工有关。”为农民工维权多年的李虹缤律师表示,“没有工会联合会时,农民工维权是单打独斗,往往处于弱势;工会的介入,能给农民工带来更专业的指导和更全面的保护。”

  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正成为各级工会工作的常态,也是近年来工会工作的一大亮点。“经过多年努力,我区工会农民工维权工作初步实现了从短期应对性措施向长期机制性制度建设的转变;由具体办实事向办实事与建机制相结合、重在形成长效机制的转变。”自治区总工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全区14个地级市、112县(区)工会全部建立了聘请有专业律师服务的职工律师团和法律援助服务站,实现法律援助工作区、市、县三级全面覆盖。借助完善的法律援助网络,工会维权的声音更响、覆盖面更广、农民工收益也更多。

  做农民工的贴心人

  2013年年底,全区14个市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悄然转型升级——涵盖困难帮扶、互助保障、就业服务、政策咨询、争议调解、法律援助等多项职能于一体的职工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

  自治区总工会保障工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从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到职工服务中心,尽管几字之差,但这项更名却意味着工会的关注视角越来越多地向农民工群体延伸,更凸显其维权、救助和服务职能。”

  目前,全区农民工会员将近200万人,约占工会会员总数的1/3。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这一数字不断扩大。

  近年来,我区工会大力推进农民工“普惠化”服务,通过为农民工办理职工(会员)服务卡,把农民工纳入“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的帮扶服务范畴,对农民工群体开展生活救助、医疗救助、金秋助学等方面的帮扶和优惠服务,做好农民工“平安返乡”和“顺利返城”等工作。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