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2月19日 来源:经济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图为湖北省宣恩县板辽村谭家坝农民小区。当地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针对农民进城购房、就业、上学难等问题,探索出山区农民“就地城镇化”模式,一座“袖珍小城”土家山村拔地而起。宋 文摄 (新华社发)

  “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刚刚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此前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这样具有人文关怀的表述不绝于耳。它意味着,新型城镇化将进一步强调以人为核心的发展路径——

  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城镇化,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推动新型城镇化要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突出特色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不久前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也提出,“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怎样才能让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真正惠及群众,让群众过得上好日子

  “无形之手”与“有形之手”配合

  新型城镇化体制方面要构建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发展模式。到底是听市场的还是听市长的,现在有定论了

  今年,河北省南皮县叶三拨村的村民沙永亮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用自己所有的积蓄并贷款30万元,在沧州市区买下了一所80平方米的房子。他的愿望是希望正在市里上职业学校的儿子将来能够在城市工作、安家,过上好日子。

  “近些年,村里已经形成了不成文的规定。小伙子找对象,必须要在城市里有套房子,否则免谈。”沙永亮说的这种现象并非叶三拨村的个案,北方的很多农村都存在类似的现象。

  “农民‘进城’的强烈愿望,会促使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自然而然推进城镇化的进程。”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表示,“新型城镇化体制方面要构建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发展模式。有形之手、无形之手必须两两配合,两条腿走路。”

  根据世界银行预测,未来20年中国城镇化率会从52%上升到70%,期间会带来无限的商机。人流、物流、钱流、信息流、能源流高速增长,人、业、钱、地、房五大要素流加快流转,吃、穿、住、用、行五大方面需求大大提高。但在专家学者看来,这也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需要解决的最难、最核心的问题。

  “到底是听市场的还是听市长的,现在应该有定论了。”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长、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尹成杰表示,政府不应作新型城镇化的主导,发展的主导力量应该是市场。推进新型城镇化,应尊重客观规律,让市场在城镇化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让市场决定商品、服务和要素价格,让市场主体平等竞争、自主决策。

  随着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在未来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将会有更多的企业、更多类型的资本参与进来。市场的力量将会主动与地方政府合作,通过市场手段提供城镇化的系统推进方案,建立起资源整合的市场化平台。

  期间政府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如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严格控制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就不能由市场决定,只能依靠政府来引导。此外,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健康”两个字对政府引导推进城镇化进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完善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机制,政府必须作好规划制定、制度设计、公共服务(特别是对农民工的公共服务)、环境保护、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等六个方面的工作。

  “城市群”和“中小城镇”并重

  一方面,要依托大城市发展城市群,让大型城市群起到新型城镇化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大中小城镇建设力度,发挥其就地城镇化主战场的作用

  在北京朝阳区香河园街道,来自四川省内江市的李长江经营着一家铝合金门窗店面。他来北京已经11年了,最近却动了回老家的念头。一个原因是北京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租房租店面的成本提升;另外一个原因是他的孩子明年就要高考了,按照规定必须回原籍报名。

  在我国,像李长江这样的流动人口大约有2.3亿人,大多集中在大城市。他们虽然已经在城市生活多年,却依然保持了农民的身份,没有享受到城市人口所能享受的大量优质公共服务。

  “中国城镇化路径抉择是背井离乡,还是就地拥抱希望是选择就地城镇化,还是进行异地转移我认为应该是‘两条腿走路’,就地转移为主,异地转移为辅。”辜胜阻表示,新型城镇化不是单纯把大城市做大,也不是单纯发展中小城镇。一方面靠依托大城市发展城市群,让大型城市群起到新型城镇化的带动作用。一方面是加快发展“五线城市”,让其成为农民就地城镇化的主战场。

  辜胜阻所看好的“五线城市”,指的就是中小城镇。如广东的虎门,目前依然是东莞下辖的一个镇,但是高峰时期虎门人口达到100万。本地人口10万,外来人口90万,这本身就是“五线城市”的雏形。从长期趋势来看,这样的“五线城市”将向农业人口最大限度“敞开胸怀”,更多的像虎门这样的小城镇会快速变为城市,当地的农民可以选择在将来的“虎门市”就地变为市民。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从“全面放开”到“有序放开”,再到“严格控制”,彰显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解读会议精神,就是要求走出一条在中小城镇就地就近新型城镇化的路子。”尹成杰说,现在全国每天有300个自然村消失,这样的城镇化是“记不住乡愁”的。2500多万农民工在城市和农村间流动,这种流动虽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给社会、城市及农民工家庭带来巨大压力。

  就地就近中小城市城镇化的路子应该提升到优先的地位,这样可以使农民就地就近得到就业机会,利用空余的时间又可以回去照顾农田。这种做法可以缓解大城市的压力,也有利于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形成。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顾朝林给出了推进新型城镇化具体建议:一方面建立具有地域特色的城镇化政策区。对于不同阶段的城镇化地区实施不同的政策,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另一方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城市体系。在中国集中培育30个城市群,既包括全球层面竞争的城市群,也包括成长型的城市群和欠发达地区在内的培育型城市群。其中,后两个城市群将成为农民就地实现城镇化的重点区域。当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也要充分尊重农民异地城镇化的选择。

  “县域经济”与“配套服务”共行

  没有产业作为依靠,新型城镇化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下一阶段必须建立产业政策与城镇化政策联动机制。同时,服务必须跟进,这样才能真正聚起“人气”

  在对李长江的1小时采访中,记者清晰体会到了他的纠结:习惯了大城市的节奏,不知道还能不能适应家乡的生活;那里的市场环境还能不能接受他赖以为生的工作。如果不能,他只能到家乡附近的纸箱厂去打工。

  李长江的纠结反映的是城镇化进程中普遍问题。多年来,大多数中小城镇的发展远远滞后于大城市,而中小城镇城镇化也远远滞后于大城市的城镇化。

  “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城镇化建设,必须产业先行。”辜胜阻建议,以特色城镇小产业为依托,建设一批特色小镇。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扩大就业,增加居民的收入。国家则做好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协调发展规划,优化布局,引导产业从大中城市和中小城市向小城镇、小城市转移,形成企业发展的龙头,带动小城镇的经济发展。

  “没有产业作为依靠,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产业的城市转移去的人就没有就业,这是难以持续的。”尹成杰表示,下一阶段必须建立产业政策与城镇化政策联动机制,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利用一些地方的经济特色,产品特色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做大小城市、小城镇的产业,这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必然选择。

  产业是以中小城镇为重点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基础,但如果要真正聚起“人气”,让农民工从大城市回到小城镇实现就地城镇化,还需要现代服务业的跟进。在这方面,中小城镇的“欠债”更多。

  “新型城镇化要着力发展多层次、广覆盖的现代服务业,推动城乡消费观念更新和消费结构升级。城乡个私企业、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民营企业,能够在现代服务业中抢占商机,把这一块市场做大做活。此外,农民和普通市民个人谋求自主就业创业,或者以城镇社区和现有农村供销合作社、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社等为依托,发展自助型、互助型社会经济组织,构建城镇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层自治平台,将是新型城镇化助推经济结构调整和市民社会成长的一个良机。”尹成林说。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