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2月20日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作者:符大纲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管理层次减少,省将直管县,县域城镇化在我国处于十分重要地位,将起到统筹城乡发展、改善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作用。因此,应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清形势,明确推动县域城镇化的重大意义,振奋精神,增强措施,奋力实施县域城镇化战略,加速提高城镇化水平,促进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坚持高标准规划,构建特色城镇

 

  城镇规划直接关系到城镇品位的高低、城镇功能的完善和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在城镇建设中要高度重视、精心编制、严格执行规划,以科学合理的规划来规范和推动城镇建设。

 

  (一)规划要具有前瞻性。规模编制工作一定要立足现状,着眼30—50年不落后,独具匠心,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现代城镇的基本理念,准确把握城镇发展的定位、定性、定向。因此,城镇规划要更新思维,城镇框架拉大要大手笔、城镇服务功能要大完善、城镇质量要大提高、城镇人口要大聚集,县城规划要达到中等城市的标准,一批经济强镇要符合小城市的要求。

 

  (二)规划要具有科学性。科学的城镇规划,本身就是最大的效益。要开明开放,积极引智。要突破规划自己做、建设自己搞的传统模式,舍得投入,聘请知名专业规划设计单位编制规划,力求用全新的规划理念编制县域城镇宏图;要按照“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城乡协调”的总体要求,着力汇编总体规划;科学编制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并针对城镇防洪、绿化及自然和人文遗产保护的要求,科学编制专项规划。

 

  (三)规划要具有独特性。要立足名县特点,以独具匠心的理念,科学的规划设计,凸显城镇的个性内涵和品位。要坚持以县城为龙头,着力构建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城镇体系。要按照党政办公区、商留物流区、文体活动区、工业开发区的功能划分,科学修编县城总体规划;高标准规划城市景观、光亮工程、绿化工程、公共公益设施、特色街、按房建筑风格等专项规划。着力发展中心城镇,突出一镇一特、一街一景、一路一树特点,真正成为拉动农村经济、活跃商贸流通的重要载体。

 

  (四)规划具有严肃性。规划一经确定,就必须严格依法实施,不能因领导的随意性和领导的调整而随意变更;在规划管理中,要坚持不符合城镇规划的项目不得批准立项,未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块不得出让、转让和开发建设,任何建设项目都不得突破规划控制范围。

 

  二、增强经营理念,加快城镇建设

 

  城镇建设投资大,资金筹措难,地方财力又有限,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增强经营城镇战略;要在政府的引导下,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把市场经济中的经营理念、经营机制、经营主体、经营方式等多种要素引入城镇建设,以加速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允许各类投资者进入除国家规定的特殊部门和行业外的城镇建设,以市场机制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以加快城镇建设步伐。

 

  (一)建设主体企业化。城镇建设中,县乡镇党委、政府不能直接进行工程建设,必须通过企业来运作,县乡镇党委政府可成立城镇建设领导小组,设立城镇投资开发公司或开发中心,授权经营城镇国有土地、公共设施建设和地域空间无形资产,实行建设主体企业化。

 

  (二)经营城镇土地。创新思路,强化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增加建设用地供给,提高土地收益水平;提高推进土地收储与交易方式的改革,根据规划和建设的需要,优先基础建设进行相关土地储备,以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储备土地增值,实现政府可支配收入的大幅增长。

 

  (三)经营城镇资产。一是盘活存量资产。城镇现有基础设施资产只要国家法律法规允许,均可通过产权出让、经营权转让等方式,吸纳社会资金,进行资产运营,实现存量资产的保值、增值、变现。二是激活无形资产。对城镇的开发权、冠名权、广告权、特许经营权等都可以实行公开招标拍卖,充分发挥城镇无形资产的经营效益。

 

  (四)招商引进资金。招商引资是加快城镇发展的有效手段,将供水、供气、供电、市场、绿化、环卫、市政管网、公共交通、城市路桥、广场等项目建设推向市场,打破公共事业政府垄断局面,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收益”的原则,敞开“城(镇)门”吸引房地产开发商、客商、农民、务工返乡人员、个私业主、乡镇企业、民营企业投资房地产开发,千方百计吸纳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及外资参与建设经营。

 

  (五)发挥财政作用。实行财政贴息,举债建设城镇,充分发挥有效的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足额收取城维费、建设配套费、公用事业附加费、国土出让金和收益金及罚没收入,专项用于城镇建设。

 

  三、发展壮大产业,打造活力城镇

 

  任何城镇如果没有支柱产业作为支撑,即使建设和管理的再美丽,也可以说是一座“空城(镇)”,毫无生机与活力,算不上魅力城镇,更不具竞争力城镇。由此,应加大产业培育力度。

 

  (一)全力发展第二产业。第二产业是富国富民的支柱产业,也是转移农村劳动力的重要渠道。要立足县内资源优势,革新技术,精深加工,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大力宣传,创立品牌,增强竞争力,奋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不断增加经济总量。

 

  (二)着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是吸纳劳动力最多的行业,也是投资少、收益高的产业。应立足旅游、交通、区位等优势,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着力发展流通服务型、休闲旅游型等特色经济,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二)努力发展第一产业。逐步把农业作为农副产品加工业的第一车间,将农民转化为工人;实行土地集中化、农业园区化,并统一组织指挥、技术要求、生产流程,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切实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上档升级。

 

  四、加强科学管理,规范城镇秩序

 

  常言道城镇“三分靠建、七分靠管”,说明管理在城镇建设和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一)改革城镇管理机制。立足改革与创新,引入市场机制。打破“大锅饭”式的管理模式,推行市政、环卫管理片区和清扫面积的定人、定责、定岗、定酬制度。对管理经费的筹措、分配使用进行改革,除财政解决部分管理经费外,还应通过市场运作筹集城镇管理资金,弥补管理经费的不足。

 

  (二)细化城镇管理职责。制定城镇建设市场管理、城镇交通管理、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规章、规定,将城镇管理职责细化、量化到相关职能部门。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把组织和发动群众作为城镇管理的关键环节,激发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城镇管理的积极性。

 

  (三)加强城镇管理执法。以人性化管理求公平,坚持依法管理、依法办事,为了防止和克服城市管理中的执法不公正,执法不文明,以言代法,重罚轻管等现象,应建立长效机制,制定绿化、卫生、交通等方面的一系列城镇管理办法,强化城城管理的责任机制和考核机制,以制度管理人,以制度约束人。

 

  (四)提高公民的素质。常言道“城镇是我家、管理靠大家”。要围绕创建国家级、省级文明城镇为目标,以生活、工作在美丽的城镇为自豪,在公民中深入持久地开展以“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建文明城(镇)”为主题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礼仪素质,道德素质,形成“人人爱城镇、人人管城镇”的良好氛围,让魅力的城镇与高素质的市民融为一体。

 

  五、创造体制改革环境,助推城镇化进程

 

  创造体制政策环境促进城镇化水平提高十分重要,在一定程度上起关键性作用。

 

  (一)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放宽常住人口的准入条件,建立以居住地划分城镇识户口和农村户口,以职业划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户籍登记制度。实行城乡户口一体化管理。凡在城镇有合法的职业,有稳定生活来源,有稳定住所的,其本人及其随同居住的直系亲属,均可登记为城镇居住户,与原有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以此作为我县城镇化进程中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建立由改革、用工单位和个人三者共同负担,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管理和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乡居民就业和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政策;二是改革传统的就业制度,实施全面的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职业道德和劳动技能,增加就业机会,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市场和人才市场。三是大力发展各类社会福利事业,鼓励和发展民间组织、企业、个人以独资、合资、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发展各类社会福利事业。

 

  (三)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力度。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实行集约化经营,逐步割断转移劳动力与土地的“脐带”,按照明晰土地产权、激活流转机制、规范操作程序的总体思路。吸引产业资本介入农业,鼓励农户将承包的少量耕地转让或折算成股份加入农场,部分农户以农业工人的身份成为新组建的农场职工,更多的农民则进城务工经商。

 

  (四)加速建乡镇重组步伐。目前,我国还有很多乡镇面积小、人口少,城镇集聚能力弱,对农民吸引力不高,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乡镇所在地“名存实亡”。因此,应加快乡镇机构改革步伐,撤并一些带动力、影响力、幅射力不强的乡镇,扩大乡镇区规模,完善功能,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步伐。(作者系四川省南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