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11日 来源:河池日报 作者:记者 林郁婷 通讯员 韦乐 文/图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图为工人在芒场镇垃圾场焚烧垃圾。 

  时下,“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已经开展10个多月,各地群众的清洁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如何更有效地处理农村垃圾,仍是各地政府亟待解决的难题。日前,记者走访南丹县部分乡镇生活垃圾处理场,了解到该县处理农村垃圾的一些新举措。 

  乡镇垃圾处理场:

  垃圾人工分类后焚烧处理

  2月26日下午,在南丹县芒场镇生活垃圾处理场,60多岁的黄民世正在分拣垃圾。他将玻璃、石头、煤球、泥沙、瓷砖等少量难以燃烧或有回收价值的垃圾分拣出来,分别装入编织袋中,然后将余下的垃圾装入焚烧炉中。

   芒场镇垃圾处理场是南丹县对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有益尝试,在全市率先采用无害化垃圾焚烧处理工艺,达到国家相关环保标准。其原理为:将垃圾人工分拣后装入炉内,垃圾燃烧后,从炉内出来的烟气经二道喷淋、活性炭吸附、高温灭菌、水没除尘等工序,再通过烟囱排放到大气。燃烧后残渣体积相对减少80%至90%,重量相对减少40%至50%,垃圾减量效果明显。 

  在一旁的“可回收垃圾”处,码得整整齐齐的20多个编织袋里,分别装满了玻璃瓶、塑料制品等垃圾,有的用来填埋,有的将卖到废品回收站。 

  “捡得手起泡,也卖不了几个钱。”该垃圾场场长李永龙笑着说,将这些垃圾拣出来,主要是有的东西烧不了,影响焚烧炉的工作;有的燃烧时会产生较大的污染。 

  影响垃圾焚烧的另一个因素是设备运行。此时,焚烧炉上方正不断冒出白烟,闻之呛鼻。李永龙说,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最近几天连续下雨,垃圾紧实潮湿,致引风机吸风不充分。在设备运转良好的时候,是几乎没有烟气外溢的。 

  据了解,该处理场分为焚烧处理区和填埋区,总投资120万元,设计日处理能力15至20吨。工作人员每天工作12个小时,约能处理15吨垃圾,刚好能完成镇公路沿线7个村的垃圾处理工作。李永龙对此喜忧参半:担忧的是,今后若垃圾量增大,可能处理不过来;可喜的是,清洁乡村活动深入开展后,群众不随意扔垃圾的意识得到增强,垃圾收集量渐渐增多。 

  村庄:村民简单分类后混装进车

  巴平村下街屯是南丹县乡村风貌改造和清洁乡村示范点,每家每户都配备有分类垃圾桶。 

  在该屯的清洁乡村展板上,有一块宣传简单垃圾分类的内容,标明了“农村五类垃圾处理模式”:沤肥垃圾——入沼气池,可回收垃圾——变废为宝,封存垃圾——回收封存,建筑垃圾——定点填路填坑,焚烧垃圾——集中焚烧或中转。 

  据介绍,在群众这一端,沤肥垃圾、可回收垃圾、建筑垃圾等基本上已经被处理掉了。 

  该屯的清洁理事会成员、义务保洁员覃家爱说,村民基本上都能将垃圾进行简单的自觉分类,再包装入编织袋。他通常都是将垃圾一起混装放进村口的大垃圾车,再由镇垃圾场的垃圾压缩车处理运走。

  群众:垃圾分类自觉性仍不高

  据悉,南丹县根据实际情况,探索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户集村收镇运镇处理、户集户运村(屯)处理等3种垃圾处理模式。每个乡镇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采用不同的模式交叉处理。 

  该县“美丽办”主任梁新源说,目前来看,处理农村垃圾主要存在以下难点,这也是整个广西在开展清洁活动中,都要共同面对的难题。 

  首先是群众对垃圾分类的自觉性较差,其次是垃圾处理设备虽理论上达到环保要求,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可能产生污染。工作人员是否严格按程序操作、系统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等,都成为其中制约因素。在一些交通不便的农村,焚烧成为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而从农村收集上来的,大多是诸如食品袋、尿不湿之类的白色垃圾,焚烧起来,极易产生二恶英等有害气体。 

  “每种垃圾处理方式都存在一定风险,无论是填埋、焚烧,都可能会产生有害物质。”梁新源说,在实际操作中,就是要尽可能减少垃圾处理所带来的污染,比如进行垃圾分类,严格按照流程操作处理,科学进行垃圾场、焚烧炉的选址,进行设备技术升级改造等。他表示,下一步,南丹县将加大宣传引导,鼓励群众进行垃圾分类,并加大对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投入。他还透露,今年,该县将联合住建、市政、环保、农业、铁路等部门,围绕铁路沿线村庄的风貌改造、环境卫生、绿化美化等方面,进行环境综合整治。 

  垃圾分类 箭在弦上

  自“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各地群众的清洁意识有了很大提高,随意乱扔垃圾的现象少了,农村环境改善了,天蓝、地净、水清的家园环境,不仅让农民朋友心情舒畅,也吸引了更多远道而来的客人。 

  毋庸置疑,此项利国利民的全民清洁活动,应形成长效机制,继续开展下去。但是,在清洁活动的另一端,如何将垃圾尽可能地无害化处理,成为令各地政府头痛的难题。在下一步的重点工作中,探索垃圾无害化处理措施,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垃圾分类,是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重要措施。“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明确要求,“开展乡村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理工作”。 

  与城市垃圾相比,农村垃圾所含成分相对简单,垃圾分类更易操作。在这方面,我们建议相关部门要强化宣传引导,重点引导农村群众将可沤肥垃圾、建筑垃圾、泥沙以及可回收的垃圾在前端“过滤”掉。其次,要加大对垃圾分类的专项投入,完善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三,大家要形成合力,把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纳入各级各单位绩效考核体系,作为评优评先的标准之一。唯有如此多方坚强有力的支持,才能真正建立起垃圾分类的长效机制。(河池日报记者 林郁婷 通讯员 韦乐 文/图)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