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13日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作者:唐福勇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眼下的农村土地流转大有越来越快,流转规模也越来越大之势,对于这一新形势下的现象,已经有上至部委高层,下至基层政府人士在密切关注,并对已经发生的一些不正常苗头提出了警示。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也看到了这一点,并在3月6日全国两会期间的记者会上明确表示,土地流转中不能搞大跃进,不能搞强迫命令,要有序流转。

  韩长赋说,“现在有一些地方下指标、定任务、赶进度,每年要流转多少,要提高多大比例,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强迫命令也有了,行政推动也有了,所以农民不高兴,也带来一些地方的矛盾甚至不稳定。”

  那么,农村土地到底应不应该流转应该如何流转地方政府在农村土地流转中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这些都成为2014年及未来五年中应该着重厘清的问题。

  虽然目前政府提倡土地流转,但并没有硬性下指标、定任务、求进度。准确地说,应该是对于一些有条件的地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与农民意愿,依法、自愿、有偿地进行土地流转,从而实现原有土地的更大经济效益或产出。

  这其中,广大基层地区一定要注意,并非所有地区都适合土地流转,也并非所有地区的土地流转后就能实现规模经济或效益。虽然目前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许多中西部地区农村只有老弱病残留守,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其土地流转也同样应当和当地农村劳动力和人口转出去多少相适应,不要一味地要求农村土地进行流转,也不要一味地追求农村土地的强行连片规模。

  对于地方政府与官员而言,农村土地流转的多少与快慢不能看成其在任时的政绩,否则农村土地流转必然会出现形式大于实质的现象。更令人担忧的是,一旦土地流转后的经济效益未能上去,一些地方或经营企业会通过将基本农田改变性质转为一般农田,甚至一般农田、农村集体性用地、宅基地等会被推平以求规模养殖、种植等,这种现象在未来农村一旦大量出现,将埋下农村经济与安稳的巨大隐患。

  记者了解到,目前一些地方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正着手将基本农田转为一般农田,而一般农田又很可能被推平变为规模养殖、种植用地,一旦企业在经营农村土地时发生经营不善或出现亏损而退出时,想复耕原有农田将是一件极为复杂甚至不可能的事情,这一点,可以从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工作中略见一斑。

  无独有偶,两会前夕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县域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上,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董祚继对于当前日益加快的农村土地流转及其各类土地流转的创新方式也感到有些担心。他表示,虽然在一些地区土地流转有利于促进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但全国各地的基层政府更要心系几条中央对于土地制度改革的红线:一是不能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二是不能够冲击耕地红线;三是不能够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四是不能损害农民合法权益。

  笔者十分赞同这几条红线,若这几条红线真能为地方政府在具体操作时所遵守,土地流转过快、流转规模过大、土地流转成政绩表现的情形将难以发生,一句话,关键还在于地方政府不能过于急迫与热心地去人为推动农村土地流转。

  水到才能渠成,对于农村土地流转,更应时刻牢记。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