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出台为城镇化的未来历史功能作用定了性,即城镇化是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巨大引擎,是当前经济升级转型的强大动力。生产力的优化布局需要以国家城镇化规划为引领,优势产业集聚需要以城镇化为促进,城镇化机制需要予以不断创新,以推动经济活力的不断迸发。
一、经济产业的升级转型以城镇化为动力
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意味着有更多的农民通过改变就业方向转化为城镇居民,收入提高了,公共服务的待遇变好了,转化的市民有更多的富余资金用于消费,从而壮大城镇消费群体,消费结构得以不断升级,消费潜力得到激发,带动了城镇基础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房地产开发等一系列投资,带动钢铁、水泥等一大批第二产业的发展。同时,如此规模众多的人群进入城市,转变为市民身份,必然需要数量多、质量高的服务消费,从而带动大规模的第三产业发展。城镇化经济升级转型的强大推手,是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重要抓手,其中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是城镇化进程中经济升级的主攻方向。
目前我国服务业占国民经济总值的比重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服务业可以说是城镇化进程中就业的巨大容器。经济转型升级离不开城镇化,所以离不开服务业。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集聚、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要素的流通、产业之间的互动等都会扩大生活性服务需求。城镇化带动的知识传播增强了创新的活力,推动经济升级。城镇化过程中把经济改革成果转化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之中,让人们真真切切享受到改革的红利,激发改革的积极性,形成良性互动循环,为经济转型升级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城镇化带动的知识传播增强了创新的活力,推动经济升级。
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可以看出,新型城镇化要将新型产业升级成果一并融入到城镇化建设当中,得以使经济效率增高,资源分配更加合理,消费潜力大大增强。新型城镇化是集众多产业为一体的产业升级成果的综合展现,为未来的物流、交通、医疗、农业、环保等相关行业提供了一个快速升级的平台,为更高层次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等一系列经济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来源。
二、生产力布局需要以城镇化发展规划为引领
城镇化可以调动市民消费的巨大积极性,对整个经济结构将产生巨大的调整作用,无论是整个产业结构还是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将在城镇化的浪潮中做出史上最为广泛的、最为深刻的调整。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已经出台,这是一部科学的规划,起着纲领性的作用。从科学规划开始,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经济集约发展。首先,要完善城镇化规划体系,打破二元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统筹兼顾。做到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全盘考虑,相互兼顾,为推进城乡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体系等一体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优化城镇主体功能布局,突出特色发展。不同地区、不同时期都有各自的优势,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地理位置、历史基础和发展潜力,明确发展方向,彰显区域特色。资源丰富地区发挥资源禀赋,沿海地区发挥自身基础和地缘优势,潜力强大的地区充分激发潜力,定位自身主体功能,抓住重点,实现跨越式发展。再次,注重城镇规划管理,提高执行能力确保城镇化规划落到实处,保证经济转型升级在城镇化进程中相互促进。
三、以城镇化服务功能完善促进优势产业集聚
完善的城镇功能的缺失,必然不可能集聚优势产业。规模适度的产业支撑的缺失,充分的就业就不可能实现。相反,城镇功能的完善,产业优势就能够得以集聚,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的过程中,经济转型升级也就在同步进行。因此,推进城镇化必须要把功能完善、产业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一手抓城镇服务功能完善,不断提高城镇承载力、吸引力。一手抓优势产业集聚,不断增强产业支撑能力,城镇化公共服务功能完善与优势产业、重点行业集聚发展相互促进互补,从而不断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一)加强现代基础设施建设。以山东省泰安市为例,近五年来累计投入城镇化发展资金600多亿元,其中各类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超过300亿元,市区域内建成了“八横八纵”高标准道路体系,道路硬化率达到85%以上,能源供应、通讯通信、水利防洪、垃圾处理等重要现代基础设施基本接近山东东部水平,有效提高了城镇服务功能,为实施一大批重点项目创造了基础条件。通过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了当地产业的升级,逐步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
(二)加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培育。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长期驱动机制,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点。大力实施产业升级计划,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全国各地要因地制宜,制定主体功能区规划。主体功能区即各地区所具有的、代表该地区的核心功能。各个地区因为核心(主体)功能的不同,相互分工协作,共同富裕、共同发展。核心(主体)功能是自身资源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也是更高层级的区域所赋予的。我国各地区各种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差别迥然,各地区不能按照统一的发展模式进行发展,根据全国整体发展规划及各地具体情况,我国国土空间按开发方式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一是明确产业空间布局。要按照“梯度分布、专业集聚、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原则,加快形成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区、先进制造业基地构成的“圈层式”产业布局框架。二是要依托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加强产业聚集区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县域经济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经济强国提供重要支撑。
四、在推进城镇建设机制创新中释放经济活力,促进经济升级
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是城镇化的不竭动力,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推力。在城镇化进程中,要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深化改革创新,在简政放权、资金支持和土地制度改革方面积极探索。一是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如果政府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审批上,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过度干预微观经济,必然阻碍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和完善。同时,权力越是过分集中,留给权力“寻租”空间就越大。所以,要真正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必须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减少审批,简政放权,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二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首先要改变严守耕地红线的思路,从保证实物耕地总量红线转向保证以产量加权的土地当量红线,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土地占补平衡。建立土地“当量”制度,包括土地“当量”评估、交易和投融资体系是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其次改革建设用地供地方式。在当前建设用地供给模式下,政府直接参与征地、卖地,一方面导致土地价格高企,房地产价格上涨;另一方面政府财政过度依赖土地收入,政府行为被土地“绑架”。再次是提高农地和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效率。鼓励耕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发展农业科技和农业金融产品,加大水利工程等农田整治力度,更加集约利用农业土地,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地产出。通过转变政府观念、提高管理高密度人口能力、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屋建设技术水平等提高建设用地容积率。同时,推动盘活城镇低效用地和农村闲置建设用地。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颁布,意味着大规模的城镇化踏上了征途。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必须服务于经济的转型升级。城镇化不是简单的造城运动,也不是单纯的经济行为,而是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由“乡”到“城”的根本转变。只有真正服务于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推进城镇化才有正确的方向,才能释放巨大的红利,才能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资源县]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
凭借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桂北山区资源县曾荣获“中国最美生态休闲旅游名县”、“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中国十佳最美乡村”等众多与“美”有关的荣誉。近年来,资源县积极参与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在旅游规划开发、设施配套、宣传促销、行业培 【详细】
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提升梧州城镇化水平的建议与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市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农村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脱离出来,将自己承包的农用地租赁给专营农业的农户,从而带动和促进了农村农用地的流转。土地流转使土地资源在不同利用主体之间进行优化配置,推动了农业规模经营,提高了 【详细】
强降雨致广西9.11万人受灾 直接经济损失2185.1万元
4月25-27日,广西境内出现一次大范围明显的降雨和强对流天气过程,其中,以桂北、桂东北、桂东及桂东南地区降雨较强。受强降雨影响,桂东部分河流出现明显涨水过程,柳州、来宾、贺州等地不同程度受灾,造成9.11万人受灾,因灾死亡3人。 【详细】
[罗城县]“筑巢引凤”助工业经济展翅腾飞
“当地政府积极搭建平台服务企业发展,总公司有信心在罗城发展新项目。”广西长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说。2014年初,公司与黄金镇签约长达20年共租用1000多亩土地作为有机蔬菜种植示范基地。之前,总公司投资4亿元在罗城建设广西最大水煤浆项目已开工,预计投产后,可 【详细】
[南丹县]林下经济产值达1.5亿元
“去年,我承包了一片果林,在果林里放养上百只优良土鸡。一年下来,仅是卖鸡的收入就有近万元,生意很好,而且供不应求。”南丹县罗富乡村民罗谷说,今年,他打算继续扩大养殖规模。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