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往哪里去土地效益如何最大化融资渠道如何更畅通社会化服务怎样适应农村新形势
毫无疑问,这四大问题几乎贯穿当前农村综合改革的全部领域。有效破解这些难题,是农村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
从“大包干”,到农村税费改革,再到农村综合改革,安徽一直站在农村改革的潮头……
今天,我省秉承“大包干”精神,先行先试,勇探农村改革深水区。各地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创新思路,释放改革红利,强化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为全国农村改革创造出可复制的“安徽经验”。
盛夏时节,记者走访皖北江南,深刻感受农村改革带来的新气象,体会新一代农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和干劲,看安徽农村改革再立潮头。
人往哪里去?
——农民“职业化”,对接现代市场,发展现代农业;“洗脚”进城,成为新市民
数说
全省百亩以上种粮大户26207个,注册登记家庭农场9700家,各类林业合作组织6580个,家庭林场3100个。去年,全省1710个美好乡村中心村建设规划完成,今年将推进800个左右重点示范村建设。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活”了,农村经济就“活”了。
金寨县果子园乡的青翠群山中,一种高附加值的山泉黑鸡,每天从这里运往上海。原种黑鸡加上良好的生态环境,形成其特殊的口感,每只近600元的高价依然供不应求。 “人工养殖难度很大,死亡率高。 ”专业养殖这种黑鸡的金林合作社负责人介绍,合作社研究多年,才掌握复杂的养殖技术。
数百公里之外的宿州埇桥区城东办事处十里村,六月夏收,麦子平均亩产814.6公斤,创下我省新纪录。 “从良种选择,到播种、施肥和管理,有一整套科学手段,这是夺取高产的保障。 ”安徽农业大学教授胡承霖告诉记者。
依靠科技提升农业效益,今年夏粮实现“十一连增”,高产攻关技术功不可没。
农业科技效益的发挥,离不开农民素质的提高。现代农业的发展,对农民素质提出了全新要求。如何培育掌握现代科技的新型农民我省将新型农民培训纳入民生工程,截至去年底,全省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共培训39.11万人,受训农民年人均收入超过12000元。
7月底,我省启动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计划,力争用5年时间培养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35000名。
“做了几十年农民了,现在给发了个‘农民证’。 ”在五河县,刚刚结束培训的农民开玩笑地说。 “过去农民是身份,现在是职业。 ”省农委科教处处长张匙说,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深化农村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大举措。
2012年,南陵、界首、五河和巢湖市4地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目前已遴选各类新型职业农民候选人1025人,即将颁发资格认定证书。“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还将接受中等职业学历教育,获得国家承认的中专文凭。 ”张匙说。
与之对应,“十二五”末,我省将努力让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8%,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
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新型经营主体的涌现,将“活”字演绎得更为精彩。
当别人纷纷进城务工时,凤台县店集乡农民苏振杰选择在家承包土地,做起了种粮大户。 “今年小麦平均亩产过千斤,每亩纯利润超过300元。 ”苏振杰说。
农业劳动力加速转移,谁能种好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壮大给出答案。今年夏收中,阜阳全市50亩以上规模的种粮大户,经营面积达110.4万亩,比散户每亩产量高出30%左右。
资金,是新型主体发展壮大的“拦路虎”。 7月25日,界首市光武镇家庭农场主刘大卫,从农行拿到60万元的贷款。 “这是我省首笔保证保险贷款,以农业保险保单作为抵押物。 ”省农行相关负责人说,贷款专门针对家庭农场抵押难、担保难的实际情况,为其发展提供信贷资金支持。
目前,全省百亩以上种粮大户26207个,注册登记家庭农场9700家,各类林业合作组织达6580个,家庭林场3100个。
繁华都市连接美丽乡野,才能共同迈向全面小康。
2013年底,我省发布进一步加强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到2016年,全省80%的乡镇建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村社区全覆盖。
将社区称谓带至农村,移植的不仅是概念,更有背后本为城市市民独享的公共服务产品。
2013年,我省被列入国家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省,27个县(区)推进村庄建设、环境整治、管理创新、兴业富民和土地整治等工程试点。
白墙灰瓦、围栏小院、草木葱茏……颍上县八里河镇仁里村,精美的建筑和秀丽的田园风光令人心旷神怡。美丽乡村,与人们记忆里破旧的皖北农村有天壤之别。
去年,全省1710个美好乡村中心村建设规划完成,586个重点示范村建设进展顺利;今年将推进800个左右重点示范村建设。
美好乡村建设,激发了农民群众建设家乡的热情,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为推动农村综合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现代农业的发展,土地规模化经营,“人往哪里去”的问题凸显,对农村综合改革提出更高要求。
7月30日,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户籍制度改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户籍改革的核心,是赋予进城农民市民待遇,共享发展成果。
买了房在城市落户,很难享受市民待遇……进城农民的困惑,无法在农村寻找答案。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必须强化“一盘棋”思想,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寻找路径。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省将加快推行居住证制度,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更多的农民工将和市民一样,享受到各项社会保险。截至今年5月底,全省农民工参加职工养老保险达56.4万人,职工医疗保险39.38万人,工伤保险超过154万人。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就是要彻底破除不适应“四化”同步发展的制度障碍,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制度体系,让农民公平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分享现代化发展成果。
无论是留在农村,推进农业现代化,还是融入城市,加速工业化进程,一大批高素质、有理想、富于开拓精神的新型农民,正活跃在淮北江南,为美好安徽建设添砖加瓦。
土地效益如何最大化?
——以“确权”推动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畅通城乡要素对流渠道,做活土地“新文章”
数说
2014年在20个综合改革试点县启动建设城乡统一的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场;2015年,20个试点县完成土地确权登记发证;2017年,全省完成确权登记发证;到2020年,基本形成城乡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设用地市场体系。
不久前,一份名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实施方案》正式公布。
方案的重点,正是土地确权。 《方案》指出,在集体土地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进一步明确每户村民在集体经济组织中所占有的土地使用权份额,量化个体权利。
这意味着安徽将全面启动土地确权。一直走在全国土地改革前列的安徽,再次迈出实质性步伐。
农村的故事,总是围绕土地发展演进。今天,生产力发展对改革农村生产关系的要求,最集中的体现依然在土地上。
7月15日,阜阳市颍东区正午现代农业示范区内,几十位农民正在明珠园林苗木基地忙碌着。“老程,你们几个到西边给大叶女贞浇水,房大嫂你几个到南边给紫薇除草……”公司负责人赵友泉满头大汗,紧张地安排人手。
“土地流转后,农民都在我这儿上班,几十个人每月光发工资就好几万。 ”赵友泉对记者说,目前公司流转了1000多亩土地,主要栽植观赏性植物,往后要发展林下养鸡、养鹅的生态循环养殖。
盛夏,六安市木兰现代农业示范区里,农民许进正忙碌在他的15个蔬菜大棚里。 “大棚都是从西商食品公司租赁的,种菜不但不用操心销售,水电等基础设施都由公司搞好,还有技术员指导。 ”许进说。公司总经理赵平介绍,企业从农民手里流转土地,建好温室大棚,再出租给农民经营,“哪种经营方式更适合现代农业发展,就用哪种方式”。
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需要,土地从分散再次走向集中。截至今年5月底,全省土地流转面积2931.13万亩,其中耕地2085.27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33.5%。
政策扶持不断加强,服务平台基本建立。全省有13个市和80%的县(市、区)相继出台扶持政策,90%以上的乡镇和村建立服务站和服务点,88%的县(市、区)建立仲裁委员会。
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最终绕不开的是土地确权。
2013年11月12日,我省在涡阳县、颍泉区等20个县(区)开展土地确权试点。
“土地确权颁证,要解决的就是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强化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 ”省农委负责人强调,这是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农村土地流转健康发展的法律基础。
按照试点方案,土地确权需查清承包地块的面积和空间位置,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解决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空间位置不明、登记簿不健全等问题,把承包地块、面积、合同、权属证书落实到户。最终以确权登记成果为基础,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档案。
“原以为家里是8亩地,一测量才知道有10.9亩。 ”7月17日,六安市金安区高皇村小店村民组,农民李国安向记者展示他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上面清楚地标注了他家土地的四至边界,“有了这个心里踏实”。
更进一步,确权登记,还给予农民财产权,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我们正在探索让种粮大户凭土地证进行贷款,化解贷款难题。 ”金安区副区长汪家胜介绍。
显然,安徽肩负着为全国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破题的重任。而《方案》进一步明确以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探索建立新型的农村土地制度。2014年在20个综合改革试点县启动城乡统一的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场建设;2015年,20个试点县完成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2017年,全省完成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到2020年,基本形成城乡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设用地市场体系。
目前,20个试点县(区)积极推进,领导组织、工作机构、实施方案、业务培训、经费保障等工作普遍得到落实,二轮承包调查摸底全面展开,专业测绘机构招标有序开展。同时,今年我省已被国家列为土地确权的整省推进试点省,实施方案正在打磨之中。
土地改革中,另一个难题是农村宅基地退出。
2002年-2013年,农村人口大量转移进城,我省农村土地的人口承载力从每平方公里的4126人下降到2822人,农村人均建设用地从242平方米增加到360平方米,大量空置宅基地缺乏流转或退出机制,导致空心村加剧。
与之相反,城镇建设用地指标日显不足,无法满足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对土地的需求,这在经济较发达的皖江地区尤为紧迫。建立宅基地退出补偿激励机制,成为我省深化土地改革的重要内容。
2013年,作为全省唯一的统筹城乡土地使用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宁国市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宅基地退出后复垦为农用地的,将对原使用人予以补助,根据不同类型,每亩最高可获6万元补助。
趟进“深水区”,啃下“硬骨头”,在城乡统筹的总体框架之下,以改革做活古老土地的“新文章”,就能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焕发蓬勃生机。
如何引来金融“活水”?
——发展依托市场的农村金融服务,农村金融困局开始破题,为农村发展引来一潭“活水”
数说
2009年-2013年,全省共安排财政奖补资金102.0亿元,带动农民筹资30.4亿元,建成项目11.1万个,累计受益群众2.2亿多人次,平均每年有1.5万个行政村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受益人口4800万人。
村前的路谁来修要不要把村里的水塘清理一遍类似这样的公共事务,多年来都因缺少建管机制而荒废。
2012年,一项改革在全椒、金寨、南陵县3县展开,“对属于村集体所有所管、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农民使用受益的公共设施建设,推行村民自选、自建、自管、自用和政府监管服务机制。 ”农村公共建设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直面难题。
以全椒县为例,2年来共确定试点项目28个,总投资227.56万元,涉及全县8个镇20多个村民组。截至今年3月底,完工项目25个,成效实实在在。
县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把建设权交给群众自身,既调动了群众积极性,还保证质量,节约投资。全椒县石沛镇联盟村修建一条长1.8公里的水泥路,招投标价45万元,村民自建造价30万元,其中当地村民参加劳动获得报酬9.45万元。
支农为农,财政资金起“引子”作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公共财政要坚持把“三农”作为支出重点,优先保证“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拓宽“三农”投入资金渠道,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贴息、奖励、风险补偿、税费减免等措施,带动金融和社会资金更多投入农业农村。
“为解决基础建设缺资金、资金集聚缺载体等问题,我们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建立专项资金、整合资金、省级补助、信贷支持、土地收益、村级投入、社会参与、群众筹集八大投入机制。”合肥市农委有关负责人说,全市设立美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超4亿元,其中市本级达到1亿元;整合各类涉农资金16.87亿元,整合各类建设项目1255个;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通过合作共建等方式,累计投入美好乡村建设3053万元;结合“一事一议”等财政奖补政策,发动群众筹集资金3550万元。
省农村综合改革办提供的数据显示,2009年-2013年,全省共安排财政奖补资金102.0亿元,带动农民筹资30.4亿元,共建成项目11.1万个,累计受益群众2.2亿多人次,平均每年有1.5万个行政村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占行政村总数的90%,受益人口4800万人,占全省农业人口总数的九成多。
“今年,省以上财政安排‘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7.4亿元,目前已批复实施项目近2万个。 ”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说。
农村金融服务渠道不畅,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如何破题我省开展农村金融全方位探索,省政府先后确定金寨县、凤台县为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县,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更有效、全面、便捷、实用的金融服务。
7月15日,凤台县杨村镇农民吴永急用钱,跑到家门口的“金融服务室”的取款机上取钱。“这在以前啊,我们得去3公里以外的镇上取钱,现在不用跑那么远了,24小时服务,咱农民也像市民一样享受金融便利啦。”吴永说自己手上这张金融IC卡,有多重功能,既是银行卡,又是社保卡,在“农”字打头的金融机构跨行异地取款都不要手续费。
与政府主导性金融改革不同,凤台粮食银行的脱颖而出源于“草根”,服务“草根”,成为近年农村金融的一大亮点。
7月16日,在凤台钱庙社区的“粮食银行”现场,种粮大户们追着行长王玉奎跑,他们要追加自己的存粮额度,因为“粮食银行”规定,单个储户存粮的上限为8万斤。一位袁姓受访大户说:“今年,粮食丰收,价格走高,但也有幸福的烦恼,就是自己存粮难,方法不得当,差不多有近10%的损耗。 ”
为解决这一难题,今年初凤台县初涉“粮食银行”,县财政每年拨款200万元,用于支付保管费用和利息,不仅为农民免费保管粮食,还支付存粮农民利息,一时之间,来存粮的农民络绎不绝。
存粮有收益,贷粮也有需求。对于需要粮食的加工型企业,还能从“银行”贷到粮食,支付“银行”利息,相当于解决企业融资苦恼。据统计,凤台“粮食银行”运行半年多来,已拥有储户800多户,存粮逾3.5万吨,其中开展贷粮业务9笔,解决企业1200万元融资困难。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把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
铿锵话语给包括“粮食银行”在内的金融创新改革以勇气和信心。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和首创精神,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安徽农村金融改革之路会走得更远、更稳。
谁来服务现代农业?
——全程社会化服务顺应时代需求,农民可自由选择多元化菜单式服务,促进规模化标准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
数说
截至目前,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4.4万个,较上年底增加2191个;农机专业服务组织达7800个,病虫害统防统治组织9157个,工厂化育秧专业服务组织712个。
从一家一户耕种,到对接市场规模经营,对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出了全新要求。
新要求催生新改革。 2013年,我省被列入全国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省范围,并选择在庐江、埇桥等6地进行试点,着力培育经营性服务主体,加强公益性服务能力建设,创新社会化服务方式。
望着自家地里生长茂盛的庄稼,凤台县杨村乡店集村村民苏振杰露出舒心的笑容:“从生产到销售都有‘田保姆’帮着操心,种田省心多了。 ”
苏振杰说的“田保姆”,指的是县里的沿淝糯米专业合作社,该社拥有插秧机10台、育秧生产线4条、育秧盘20万张、育秧基地50亩。社里按照“依法、自愿、有偿、退出自由”的原则,为农户提供从种到管、从技术服务到物资供应的全程服务。沿淝糯米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宏斌介绍,“全程保姆式服务,为农户提供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其实质是农业生产托管。 ”
苏振杰告诉记者:“咱家20亩地,全交给社里托管,每亩比自己种少投入260元,却增产一两成,多收入300多元。这一来二去的,一年算下来,每亩能多赚五百元。 ”
不远处,竖立着合作社托管服务价目表与协议书样板,小麦水稻的全程托管服务价格与非托管自己经营的价格赫然在列,种粮的“老把式”们一比对,如何选择就心如明镜了。
以小麦供种为例,“良星66”市场服务价格每亩71.6元,全程托管服务价格41.6元;同样的病虫防治,市场服务价格每亩55元,全程托管服务价格40元。根据2013年麦稻午秋两季成本支出来看,市场化运作小麦和水稻支出共计982元,而交给“田保姆”打理,则午秋两季共支出651.6元,每亩少投入331元。
“土地规模化经营,使得农业生产服务从未像今天这样凸显其重要性。”省财政厅农村综合改革处处长胡德林说,土地托管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化服务,既可以为独立经营的农户服务,也可以为生产型的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服务。
目前,全省农机专业服务组织达7800个、病虫害统防统治组织9157个、工厂化育秧专业服务组织712个。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大力发展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竞争充分的社会化服务,推行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等服务模式,扩大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范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具有资质的经营性服务组织从事农业公益性服务。
陈宏斌认为:“土地托管服务更是当前土地流转经营的有益补充,对那些不愿流转土地的农民来说,它是规模化经营的另一种选择。 ”
在宿州市,意利达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515亩,托管的有1.6万亩,社会化服务面积达3万亩。合作社负责人介绍:“土地托管后,我们给农户提供保姆式服务,原有的土地经营权、种植结构、产品归属等都不改变。合作社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每亩可以让农民节本增收300元左右。 ”
源于市场、扎根市场的社会化托管服务非常“接地气”,农民可以选择全托,也可半托。
陈宏斌介绍,一些季节性在外打工和家庭劳动力不足或缺少技术的农户,可选择半托式管理,而那些常年外出打工或无劳动能力的农户,可选择土地从种到收的全托服务。此外,还有承租型和土地入股型合作模式。 “总体来看,最受欢迎的是菜单式托管模式。 ”
目前,店集村近5000亩土地,均交由“田保姆”进行社会化托管服务。托管后,粮食生产机械化效率显著提高,农机收割效率比以前提高40%左右,农机户效益增加30%以上,一家一户分散零星的土地,经过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服务,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或办起来不划算的事,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
外出务工的农民“托管”土地后,完全从土地中解放了出来,安心外出务工经商或就地转移从事二、三产业,解决了种田不赚钱、田地没人种的问题,同时还减轻了进城务工人员的来回奔波之苦。胡德林表示:“规模经营并不意味着所有土地都要流转,探索不同形式、符合民情民意的适度规模经营很有必要。 ”
我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支持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 ”
凤台县副县长李萍介绍,目前全县社会化经营耕地面积已达46万亩,23个合作社与24个村结对开展社会化服务5.6万亩,带动农户2万多户。各种类型的合作社组织不仅经营自家田,还走出去积极开展外向型土地托管经营,去年在周边3个省开展经营服务10多万亩。
与经营性服务同样重要的,是政府公益性服务。
庐江县郭河镇北圩村农民王士照家里四口人,经营着900多亩土地。王士照坦言,这在以前根本无法想象,但现在播种、施肥什么的,关键环节有县农技站的技术干部来指导,田间管理和作业有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服务。今年起,水稻育秧又和公司签了合同,植保、机器插秧、机耕机收等,都有专门合作社提供服务。
在全省,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正逐步建立。
人、土地、资金和社会化服务,这些农村生产要素在农村综合改革的推动下,正在不断整合、重构、集聚和优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建设家乡的积极性,重塑安徽“三农”发展新格局。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安徽3990万元奖励新设县域以下地区金融机构108家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安徽省加强小微企业和服务“三农”金融推进会上获悉,为解决金融“最后一公里”问题,安徽省兑现3990万元奖励新设县域以下地区金融机构,推动各类银行金融机构设立90家分支行及18家村镇银行。 【详细】
武鸣三农民要捐50亩茄子给云南灾区 你愿帮吗
云南鲁甸发生6.5级地震,看到灾区的情景,武鸣县有三位农民再也坐不住了。他们合伙承包种植了50多亩茄子,丰收在望。三人商量,把茄子全捐给地震灾区,为灾区出一份力。 【详细】
农发行广西分行上半年投放139亿元贷款支持“三农”发展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涉农行业风险凸显、风险防控压力骤增等形势,农发行广西分行全力支持广西社会经济发展,上半年共向新农村建设、粮食收储、农业生产、扶贫等领域投放贷款139亿元,同比增加10亿元。 【详细】
[象州县]俯身向“三农” 服务促升级
象州素有“桂中粮仓”之美誉。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该县结合实际,以破解农业转型升级难题,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服务“三农”工作,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详细】
安徽军工集团原董事长涉嫌贪腐三千余万元受审
安徽军工集团原董事长黄小虎涉嫌贪污、受贿、行贿、职务侵占合计3162.1万元一案,5月29日在安徽淮南市中级法院开庭审理。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