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8月18日 来源:光明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这对中国县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课题。中国有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41000多个乡镇。各地情况差异很大。在县域和镇域范围内,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因地制宜,培育项目。从2000年开始,随着文化产业在中国中心城市的崛起,一些县域开始试点因地制宜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比如桂林阳朔的印象·刘三姐大型山水实景演艺项目,把优美的阳朔山水、民族风情和创意演艺结合起来,动员了200多位当地农民和渔民参与,成为开创先河的文化产业明星项目。

  第二阶段为集聚企业,打造基地。2005年以后,一批优秀文化产业企业家的崛起,在多个县市和乡镇带动了一批具有规模优势的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如东阳横店的国家影视产业实验区、顺德陈村的花卉文化产业基地、南海的平洲玉器城——玉文化产业基地等,在县镇的沃土上逐渐壮大起一批领军文化企业,在集约型、规模型、专业化的道路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第三阶段为壮大规模,联动发展。2010年以后,在浙江、广东、江苏、山东、福建等沿海地区,在“县域经济”“镇域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一大批工商业强市(县区)蓬勃崛起,包括长三角的昆山、江阴、无锡、太仓、义乌、东阳、萧山、诸暨、余杭等,珠三角的顺德、南海、东莞、宝安等,它们下属的容桂、乐从、龙江、横店、花桥、大唐等专业集镇也形成了GDP接近或超过百亿的产业强镇。它们在积极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依托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发展,在推动文化创意与工商业、建筑业、旅游业和现代农业的联动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比如:位于长三角腹地的昆山有“全球电子工厂”的美誉。在参与全球化竞争的过程中,昆山人深感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不利态势,鲜明地提出“代工经济谋变必须立足产业、依靠创新,走产业高端之路”,其突破口就是全面实施“昆山设计推进计划”,通过设计研发、品牌建设、营销推广、时尚引领等专业服务,提升昆山制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建立了先进的“汇设计”创意服务平台,从整体上推动“昆山制造”向“昆山创造”升级。

  第四阶段为立足高远,展望未来。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全面实施,中国文化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也对县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型城镇化高度重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互动关系和协调发展,成为新兴生产力的培育基地。县域文化产业必须注重吸收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成果,以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成果发展新兴业态。上述的东阳横店国家影视产业实验区,在2013年底获得中宣部、科技部、文化部等部委评选的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成为全国两批34个示范基地中唯一的县级城市。

  县域文化产业要注重城市空间拓展与农村人口素质提升的协调发展,关键在于培育一大批文化产业的企业家和领军人才,正如浙江省培育“文化浙商”群体,他们起兵于城乡,驰骋于市场,成为浙江省打造文化产业“一核三极七心四带”总体布局的重要力量。县域文化产业必须扩大社会各界参与和共享的资源空间和流通渠道,打造多层次、多领域的公共服务平台,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提供机会,让一切文化财富充分涌流。此外,县域文化产业要结合集约、智能、生态、低碳的空间布局,使得城镇的空间形态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从发展集聚型的产业园区走向综合性的创意社区,再迈向共享型的文化城区。

  (作者: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