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道远
党的十八大庄严承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确保这一目标实现,明确提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中央提出的两个“翻番”指标,是经过周密测算,从量化分析到科学定性的过程。“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个五年规划,广西如何通过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和民生基本保障均等化的五化融合,从中列出项目清单,协调加快发展;如何通过加快“两区一带”新的生产力布局,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用五、六年时间,使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两个指标赶上全国平均水平,值得我们大家认真思考和更多讨论。
当前广西经济在全国的主要差距
一个省域的人口规模,直接影响经济总量的平均水平。从统计资料测算:1980年至2000年,广西人口规模占全国总人口的3.3%-3.5%。近年来,由于统计按常住人口计算,2013年广西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3.9%。占比数的增大,一方面反映了区域经济加快发展,带来人口聚集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加重了经济体量平均计算的下降压力。
一个地区的经济体量越大,平均水平也就越高。从1980年代起,广西的经济总量在全国的占比,一直徘徊在2.1-2.4之间,没有拿到人口规模应有的份额。2003年以后,尽管广西经济发展加快,经济体量在全国的占比也依然在2.1-2.5之间,进步性的变化并不大。
人均经济是一项重要的量化指标。1980—2002年的22年间,广西人均经济仅占全国的0.61-0.64之间,就是说全国人均100元时,广西人均只有60元多一点。到了2010年,广西经济总量开始有了明显的进步,2010年占比为0.67、2011年为0.72、2012年近0.73、2013年达0.73。说明人均经济正在缩小与全国的人均差距。
财政收入是一项体现真金白银的经济指标。2007年至2013年,广西财政收入在全国占比,差距更大,每年仅占1.3-1.5不等,与人口规模的平均数相差甚远。说明政府在公共性投入方面受到财力拮据的制约,同时对经济发展支持性的动力不足。
党的十八大把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千方百计地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做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充分体现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统计数据反映:2013年,广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占比为全国水平的0.86,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国的0.76。要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赶上全国平均水平,我们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没有量化的目标就不称其为目标。从数量分析,找出广西与全国的差距所在,认识差距所在的根本原因,瞄准和赶上全国平均水平,才能找到加快发展的动力、对策和措施,这对广西“十三五”的发展全局,影响至深。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发展的简要回顾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的10年,中越边境战事不断,广西处于国防前沿的军管区域,除1980年代中后期中央安排北海对外开放、红水河水电开发和沿海铁路建设外,总体上不能与全国同步改革发展。真正进入和平发展、对外开放的是1992年。这一年,国务院决定对外开放南宁和凭祥、东兴边境城镇,明确南宁市享受沿海开放政策。是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1992]4号文件,提出要“充分发挥广西作为西南地区出海通道的作用”。广西以此为契机,较大规模的投资建设现代交通通道。由于交通通道、水电能源的基础性投资加大,有力地拉动了全自治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八五”期间,增长速度高达15.2%,为广西前所未有。到1999年国家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时,广西已基本建成西南地区出海通道的主骨架,在西部省区中先行一步,具备了现代产业后发的基础条件。但南宁、北海对外开放水平不高,远不及同期开放的沿海城市。
跨入新世纪后,广西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提出“工业兴桂”战略方针,首先在冶金、汽车、工程机械、有色、电力等行业进行战略性调整。在实施“西电东送”和龙滩水电站开工的同时,布局建设沿海一批火电、核电、生物能源项目,推动了重化产业转型升级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例如,引进上汽、通用等国际著名汽车集团,以股权连结为纽带,在柳州组建上汽通用五菱,发展低—中—高产品系列和零配件就地就近扩散加工,延伸了汽车产业链,从而建成了全国汽车整车重要生产基地。在支持平果铝发展同时,新建德保铝、靖西铝,由此建成我国桂西铝工业基地。2003年,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主动对接广东先进生产力,承接粤港澳产业转移。2004年,国家陆续赋予广西更多的对外开放资源,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中国—东盟商品交易中心永久定址在南宁,规划把南宁建设成为国际区域性制造业基地、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和信息中心、金融中心。2008年,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较大规模地开展沿海新区石化、电子、林浆纸、粮油加工等新的生产力布局,大力推进北部湾区域四市的同城化、一体化。2013年以来,进一步加大交通投资力度,广西提出力争在2020年前,基本建成西南、中南地区对外开放发展的战略支点,构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设施、港口码头、城市地铁等出省、出海、出边的现代通道。
有了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强有力支撑,才有2007年以后,人均经济在全国占比由0.64提高到0.73的进步成果。“以往为鉴,可知兴替”,对过去成功的经验、发展轨迹值得我们很好地总结、反思和弘扬。平衡是相对的,差异是绝对的。发展有快有慢,地区差异是永远的话题。广西拥有沿江、沿海、沿边的地理条件,是古代丝绸之路始发港,是我国西南、中南诸省对外开放发展的前沿地带,如此独特优越的条件,广西没有理由不加快发展,没有理由不争取人口规模应有的经济份量——最低限度的全国平均水平。然而,现在距离国家两个“翻一番”的战略目标还有六年时间,广西要赶上全国平均水平,时间和形势都变得十分严峻和紧迫,更加催人奋进。我们必须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创新思维,创新机制,以非常的措施,非常的政策,瞄准全国平均水平,奋力拼博,让广西经济按时翻一番,让城乡居民收入与全国同步,携手进入全面小康。
广西赶上全国平均水平的若干思考
一、要牢固树立“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思想,努力克服固步自封、骄傲自满、夜郎自大情绪。加快自身发展,就必须跳出“一亩三分地”的框框。“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定要坚持与珠三角先进生产力零距离对接,既要承接他们溢出的产业资源,更要学习他们的创新发展理念。加强向西部内陆省区的学习交流,通过资源互补,互助互利,合作共赢。进一步扩大行政边界周边区域的合作范围,真正实现东靠西联,构建西南、中南对外开放战略支点的发展目标。
二、找准经济发展的动力点。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由于广西工业基础单薄,没有更多的产品用于出口,目前外贸靠的是通道效应,因此出口贸易是广西的弱项,需要进一步发展加强。投资的过程是消费的过程,投资促进消费,消费刺激投资。因此,投资仍然是广西“十三五”发展的主动力点和发动机。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是投资的重点领域。国家规划的新型城镇化和民生公共福利设施的两个方面投资更是全国性新的增长点。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在城镇化和民生工程大规模投资建设中,争取更多的发展主动权。
三、加快新区特区新带建设 。一是加强“广西海上丝绸之路”专题研究,抓紧培育发展近海航线和远洋航线。以市场化思维,破解长期困挠北部湾港口的专业船队和船务代理等难题。二是抓紧实施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加强沿江城市团组的港口码头、航道船闸、产业布局、工业园区的建设,争取在2017年之前形成新的生产力,壮大全自治区经济体量。三是努力办好国家批准广西设立的各类特定功能区域,坚持属地管理原则,改革现行管理体制,发挥特殊效能,支持地方发展。四是积极做好左右江革命老区发展规划编制和项目组织的前期工作,争取早实施早收益。
四、农业安全就是国家安全。广西赶上全国平均水平,关键是增强农业防灾抗灾能力,根本是提高农民收入。要以水、电、路为突破口,夯实农业大生产的基础条件,极大提高农业水利化、电气化、大田化、园田化、机械化和生产组织社会化、资本化、规模化。要用国际眼光审视广西农业,如目前蔗糖产量在全国占比处在超大地位,但农民种蔗收益逐年收窄,长此下去将挫伤农民的积极性,影响收入倍增实施。要做优蔗糖产业,应积极推行“二步法”,向“用地减量化、耕作专业化、产品多样化、利益高效化”的方向调整升级,同时要服从国家外交战略,给国际交往、对外贸易留出一定空间。多一些考虑和解决农民人均增收问题,及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立低效农业退出机制,做到适时适度,有进有出,用特色高效替代传统落后。2002年,广西毅然腾出200万亩耕地发展桑蚕业,实现蚕丝产量全国第一,就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范例。
五、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招大引强,支持中央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广西,以高新科技产业化促成工业结构比较完备的广西现代产业体系。加工贸易是广西对外开放的“短板”,必须强化招商工作,按照国家定点要求,加快建成南宁、北海、钦州、梧州四个加工贸易基地,进一步扩大外贸规模,增加社会就业。精心选择有发展条件、集中治污能力强的县域,建设15个年产值超千亿元工业园区、20个年产值超500亿元工业集中区。着力发展民营经济,扶持中小企业,千方百计壮大县域经济。
六、新型城镇化是“十三五”国家投资的重点领域。广西要赶上全国平均水平,必须在城镇化的投资方面做足文章。一是加大投资城镇市政道路、给水排水、供电供气、通信网络、金融网点、商业网点、公交线路、教育机构、医疗设施等城镇功能的工程建设。二是加快县城、矿区危旧房改造,同步加快新农村民居改造建设,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配套、统一服务。乡村民房建设要纳入国民经济统计范围。三是发挥市场配置作用,引导更多的房地产开发商参与城镇房地产开发和旧城区改造。四是加快县域乡镇市场发展,建立物流配送中心,促进城乡双向物资互联互通。五是在工业较集中的重点镇区,加快市政工程建设,探索发展“镇级市”模式,以县领市,以工兴市,如南宁黎塘、柳州雒容、玉林福绵等工业镇区可先行试点。六是加快农村饮水安全提级工程建设,做到城乡供水管网互联互通,实现自来水一体化。
七、实施“宽带广西”工程。引导和支持电信运营商重点投资县域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两化融合,把信息网络引入工业、金融业、商业和市政等行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到互联互通。推动宽带网络进村入户到田头,开展田头农情科技咨询活动。大力普及宽带应用技术,促进社会服务消费。
八、加强民生福利公共设施建设。一是大力推行国民基础教育设施提升工程。努力办好县级中等职业教育,试办高等级技师培训认证机构,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保障劳动者等级技能增收。二是实施县域医疗机构提级工程,规划建设县域“三甲”医院,实现县级医院“三甲”化,乡镇医院县级化。三是大力发展社区、乡村养老院,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敬、老有所乐。四是加快县域适用住房建设,适度扩大政府廉租房源规模,承接农民进城落户。五是加强县域文化场馆建设,投资建设县城图书馆、博物馆和体育场。加大村屯文化体育设施投入,丰富基层乡村文体生活。六是充分利用广西山水生态旅游资源,大力开发建设生态景点景区,发展生态休闲养生健康产业,精心策划各行业错时休假制度安排,增强人民群众小康生活幸福感。
(作者系广西公共政策研究会秘书长、高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