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3月09日 来源:钦州日报 作者:田时胜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绿意盎然的浦北县城“一江两岸”远眺 王振钊摄

  编者按:2014年,浦北县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大笔书写了“产城一体化、学城一体化”新篇章,使“宜居之城、创业之地、重教之乡”的特色名片越擦越亮,全县处处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本报从今天开始推出特别报道,全面反映浦北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总结浦北的发展经验,以期为我市全面推进县域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一座文明的大厦需要精神支撑,一个和谐家园需要文化引领,一座宜居城市需要软、硬实力保障。“产城一体化、学城一体化”,作为广西的产城一体化试点县,浦北县紧紧围绕建设“宜居之城、创业之地、重教之乡”三大重点,让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把宜居、宜业、宜游写满2500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成为创新创业的一片热土、县域科学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

  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危朝安到浦北调研,充分肯定了该县在生态绿化、城镇化、县域工业、教育、旅游等方面取得的喜人成绩,认为浦北的发展经验值得在全区总结和推广。市委书记肖莺子要求浦北保持势头,奋勇前进,赶超跨越,争创全市科学发展排头兵、城镇化建设排头兵、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社会和谐稳定排头兵。

  春光明媚的阳春三月,迎着暖阳品读蕉乡浦北,总有一种精神让人昂首阔步。

  播种希望的绿色季节,闻着花香解读蕉乡浦北,总有一种力量让人奋力前行。

  宜居,是理念,更是实践

  ——“兴产业、建交通、扩城镇、办旅游”四轮驱动,“宜居之城、创业之地、重教之乡”的特色名片越擦越亮

  浦北是一个山区县,如何按照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推进浦北县城镇化建设一直是县委、县政府思考的重大课题。

  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中央作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部署后,浦北县委、县政府在广泛调研、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提出了“产城一体化、学城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城镇化的步履铿锵而有力。2014年,该县跻身自治区“产城一体化”试点县。“产城一体化,学城一体化”,观念理念很重要,但实践更重要。“摸着石头过河。”该县将“产城一体化、学城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策略融入规划之中,按照“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定位,启动修编了县城30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和各镇集镇规划以及366个中心村的规划编制工作。

  2014年,该县把重点项目实施作为推进城镇化建设的主战场,统筹推进了85年重点项目建设,年内完成投资29亿元,物流中心、苗木花卉产业园、生物质直燃发电工程、县城供水工程扩容扩建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大朗书院文化园、县艺术中心建设快马加鞭。与此同时,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全年新增5家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实现销售面积26万平方米、销售额近7亿元,均增长三成以上。

  县发改局介绍,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通过“扩城镇”,推动每年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到2020年,争取城镇化率接近自治区水平,逐步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浦北县委书记申汉烈说,过去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多重矛盾交织的复杂形势,全县上下团结一心,大力实施“兴产业、建交通、扩城镇、办旅游”四轮驱动发展战略,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产城一体化、学城一体化”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宜居,是软环境,更是硬实力

  ——坚持“造城”与“造市”相结合,一体化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关系发展全局的大事,对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提高人民幸福指数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浦北县在教育优先发展的思路引领下,斥资2.6亿元建设的县职教中心,被列入中央扶持广西中职18所重点扶持学校之一。

  如今,该校一跃成为全国示范学校。校长黎亦辉自豪地说:一职校每年将毕业的学生已供不应求。目前我校已实现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一改以往任由用人单位前来招选学生的做法,对意向招选学生的用人单位我们先派员前往考察,了解用人单位的信誉、效益、工资待遇、生活条件等,确定有利于学生发展成才的,才让“女儿”“出嫁”。

  去年,该县筹集资金逾亿元,进一步完善优化学校的基础设施,重教之乡的根基越筑越实。文昌公园位于县城东南,占地100多亩,投资1000多万元,主要景点有文昌塔、孔园、儿童游乐中心和环山路等,其中文昌塔共计9层,高48.8米,是浦北标志性建筑。新近建成的文昌公园和五皇山森林公园、公猪脊森林公园、人民公园连成一体,成为新的休闲和旅游目的地。当地作家韦志远为文昌塔作的赋可以窥一斑知全豹:“山不在高,有塔则名;水不在深,有文人墨客才子佳人则灵。……城乡大变化,群民齐康乐,城镇乡村齐发展,百业兴旺发达锦绣屏。”

  “浦北的县城小,容量不足,聚焦效应发挥不了是重要原因,要改变这种现状,推进“产城一体化、学城一体化”是最佳路径。”浦北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黄昌平分析。

  按照“产城一体化、学城一体化”的发展理念,而今,浦北加快推进“11个产业园”和“两大基地”建设,为县城发展提供产业支撑。通过抓好金浦新区、城中新区、和谐新区等片区开发,拓宽新建越秀大道北段、教育路、浦越路等县城新区路网,县城建成面积突破10平方公里,增长一倍多。迄今,县城正在按照30平方公里的面积加速拓展。

  宜居,是现在,更是未来

  ——把“城市建设”变“城市经济”,蕉乡沿着科学发展的大道迈向现代文明

  家园美了,生活也随之改变。

  每当夜幕降临,县城的男女老少就聚集带状公园两岸,伴着欢快的音乐翩翩起舞。“城市宜居了,散步的人多了,大伙儿精气神足了,干劲也更足了。”居民们对身边变化的满意度溢于言表。

  春色迷人,拾级登上文昌公园,浦北县城美景尽收眼底:马江河蜿如长龙卧波,穿城而过,蔚为壮观。高楼鳞次栉比,新楼高度不断被刷新,令山势而建设,一幅“山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画中”的山水画卷徐徐铺开。“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如今漫步蕉乡山水间,增添了几分阳刚之美,这里一面环山四面环水,迷人的浦北县城坐拥在碧水青山间。春天青山绿水,心旷神怡;夏天河风拂面,清凉舒心;秋天天高气爽,瓜果飘香;冬天山岭逶迤,生机盎然。浦北的四季美景令每一位到过这里的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造城更造‘市’,发展才有活力。我们以新城建设为突破口,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切实提升了核心竞争力,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带动了富民就业,一举多得。”浦北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县长宋雁说,“产城一体化、学城一体化”,让浦北更有活力,更有实力,也更有魅力。

  浦北把城市建设”变“城市经济”,坚持“造城”与“造市”相结合,激活了城市发展内在动力,创造了商业空间,促进产业发展,带动了就业,实现政府和老百姓、企业和商家持续受益。浦北是典型的“大县小城”,90多万人口的大县,原来的县城只有4.5平方公里。“加快城镇化迫在眉睫。”记者在金浦新区,目睹了这里日新月异的变化。在金浦新区,新建了浦北县职业学校、人民医院、体育馆、博物馆、政务中心等文教卫生设施,形成产学研配套互动发展的新城区,让浦北县城面积从5年前的4.5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1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从4万激增至7万。

  近两年来,浦北通过实施县城人口倍增计划,加快县城扩展,顺利完成了越秀大道北段、浦越路、越州大道延长线、教育路及水系等县城路网建设,开工建设了五仙湖湿地公园、思源公园、新城公园和大朗书院文化园,远大购物广场、泰禾财富广场、天隆万象城相继竣工、开业,县城人居环境明显优化。

  “适应新常态,谋求新跨越”。浦北县县长韦业葵说,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将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全面与全国、全区同步实现小康社会写下精彩的浦北篇章。

  深入蕉乡采访,感受浦北变化,一路绿树成荫,风景如画。特别是围绕这里特有的丘陵山岭中建设起来的幢幢高楼大厦,与大山相拥抱,与蓝天相呼应,与江河共辉映,让人触摸到一个活力四射的新浦北。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