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1月15日 来源:钦州日报 作者:记者黄富 通讯员覃科棵 王振钊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林改确权后,我承包了1000多亩山林进行种树和养羊,现在有羊栏八条,养羊300多头,每头按1600元左右计算,一年养羊收入就达三四十万元。”近日,家住泉水镇横流村的蔡张澄告诉记者。

  近年来,浦北县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围绕“水陆空”立体发展模式,通过政策扶持、部门支持、示范带动等措施,鼓励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加快了生态乡村建设进程。

  写好水里文章

  “由于官垌鱼肉质鲜美,二十块钱三十块钱一斤都有人要,有时一条鱼1000多块钱都有人买去了。”浦北县官垌镇石梯江合作社理事长庞琨说。

  官垌镇素有“小窝养大鱼”之美称。浦北县认真抓住这一有利资源,大力引导发展官垌鱼养殖,经过几年的发展,官垌鱼已成为该县渔业生产的支柱产业,并于2010年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目前,官垌鱼养殖面积4215亩,养殖农户达19260户,预计年产值超2亿元。

  除此外,该县还以合作社的模式,大力发展龟鳖养殖业,今年上半年,全县实现龟鳖产量190吨,产值达8500多万元。官垌鱼、龟鳖养殖只是浦北县大力发展水产业的一个缩影。据初步统计,全县去年上半年水产品总产量13921吨,同比增长7.5%,渔业总产值达2.6亿元。

  盘活陆上经济

  “红椎菌一年可收三次,效益相当好。我管有红椎林40亩,年收入达15多万元。”张黄镇邓平村委木赖坑村张申材说。

  浦北是全国著名的“红椎菌之乡”,全县境内有红椎林面积26万亩,其中五皇山国家地质公园附近连片红椎林面积11.38万亩,是全国最大连片红椎林。自然生长的纯天然食用菌,市场收购一级鲜品每公斤100元以上。近年来,该县通过林改确权后,引导林农加强管理,保护和改善红椎林的生态环境,增加林下野生红椎菌的自然产量,并通过组建红椎菌专业合作社并红椎菌推向全国市场,促进了农户增收致富。如张黄镇邓平村委木赖坑村有村民160多名,有红椎林500多亩,每年仅销售红椎菌这一项,就为该村村民年人均增收近万元。

  除此外,发展林下“套种养”,也成为该县农民一大增收途径。如张黄镇福山村张齐群大姐,在树林里边养鸡,还套种树和竹子,现在林下养鸡六七万羽,年收入就是五六十万元,竹子因有鸡粪做肥料,每亩可增收500至700元。

  目前,林下养鸡、养羊、养牛等禽畜业和种植中草药材,已发展成为浦北县的特色农业。据统计,2014年该县发展林下养鸡2400万羽,产值9.6亿元。

  做强空中产业

  “2014年,我们养蜂合作社养蜂约13500箱,年产蜂蜜4万多公斤,年产值270多万元。”日前,浦北县纯蜜岛养蜂专业合作社、“养蜂大王”黄严高兴地说。

  黄严是北通镇平坡村人,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帮扶下,他充分利用北通镇6万多亩的荔枝、龙眼林,大力发展养蜂业,并凭借着自己多年的养蜂经验和蜂产品深加工技术,把周边平坡、清湖、高林、中屯等村蜂农90户团结一起,创办了浦北县纯蜜岛养蜂专业合作社,同时投资60多万元建造了达到国家食品级、年加工蜂蜜达3万余吨的北通蜂蜜生产基地,成为了钦州市首家通过获得全国食品生产许可证(QS证)的蜂蜜企业,并注册‘纯蜜岛’牌国家商标。经过提纯加工、包装的蜂蜜,价格提升1-2倍以上,大大提高蜂蜜的效益和产值。

  而像黄严这样发展养蜂业的在浦北县不在少数。如小江镇苏村村民周辉隆、光明村村民刘德伟和福旺镇石均村村民陈德义,他们就充分利用浦北森林资源丰富、植物种类多,四季花开的特点,特别是利用全县荔枝、龙眼等果树林面积40万亩,开花的桉树面积20多万亩的丰富花源,进行抱团游移发展养蜂业。刘德伟高兴地说:“养蜂是个脱贫致富的好项目,近年来,我们抱团外出养蜂,年总产值达150多万元。”

  迄今,全县成立养蜂专业合作社11家,发展养蜂户1852户,拥有蜂群9.12万箱,生产蜂蜜1230吨,产值4428万元,已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养蜂示范县”和“中华蜜蜂之乡”。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