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基地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重心在基层,干部是关键。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着眼于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着眼于有效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明确提出基层干部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三农”工作,不仅对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干部的法治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更为农村法治建设和“三农”工作实际问题的有效解决指明了方向。面临当前“三农”问题处理中的诸多法治困惑与挑战,迫切需要用“四个强化”举措来进一步提高基层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三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一、着力强化基层干部的法治自觉
法治自觉,就是基层干部在涉农工作中要自觉平衡好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自觉把握好法治的内在运行规律。强化基层干部的法治自觉,就是要使基层干部真正把依法办事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行动自觉,在法治轨道上推动“三农”工作。这就需要基层干部主动学习宪法和法律,对于同“三农”职责范围密切相关的法律制度要稔熟于心。无论是与农村管理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还是和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政策法规,都要认真系统地学习,在法律的框架内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推动工作,在不断学习、思考和实践中提高法治素养。在“三农”工作中,凡是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第一原则就是按法律办事,有法律规定的,遵循法律规定;没有法律规定的,遵循法治原则、法治原理。回顾我国农村工作改革的重要节点,法治精神是更新农村工作理念、丰富农村工作手段、完善农村管理体系的关键力量。要求在农村工作改革中提倡法治精神,就是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使农村治理体系规范化、程序化,使农村治理能力科学化、现代化。当前,要大力推动形成基层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三农”工作的激励机制。在这方面,除了正面典型的引导作用外,反面典型的警示、警戒作用也不容忽视。对于那些坚持人治思维,在决策、执法和其他行使公权力过程中有法不依、滥用职权,给国家、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造成重大损害和损失的,要依法问责、严肃追责。只有这样,在组织人事管理领域坚持给人治亮“红灯”,为法治开“绿灯”,才能不断引导和激励基层干部主动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三农”工作。
二、着力强化基层干部的法治担当
敢于担当是好干部的政治品格。基层干部的法治担当,指的是基层干部要主动承担起农村法治建设的历史重任,勇于直面挑战,敢于攻坚克难,发挥好法治在保持农业农村持续向好局面中的支撑作用。强化基层干部的法治担当,就是要使基层干部在推动“三农”工作中成为法治的坚定信任者、法治的积极宣传者和法治的有力推动者。要积极参与涉农立法、关注“三农”法律的发展和变化,尊重并善待法律。事实上,健全农村产权保护法律制度、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财产权的保护,以及健全农业市场规范运行等法律制度,正是对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和农业等方面法律法规建设任务的具体落实。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如土地改革,出现了跟现有法律相冲突的情况。比如《土地管理法》中规定“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不得用于非农建设”,《担保法》明确规定“农村土地不得进行出卖、抵押”等。当前,农村许多改革需要突破现行法律,这需要强化基层干部的法治担当,在推进涉农法律的修、改、释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切实做到涉农的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农村改革如果于法无据,不仅会影响各项举措的合法性,更可能因为失序而损害亿万农民的利益。所以,要根据改革试点实践情况,稳步推进法律的立改废。对此,基层干部应当主动担当农村改革决策与立法相衔接的历史重任,在推进农村改革的过程中,尽可能准确把握有关政策要求,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要大胆地试、大力地推;法律和政策有限制的,不能擅自开展试点或扩大试点内容和覆盖范围,不能抢跑越线。实践中,基层干部参与立法对于提升其法治信仰意义重大。
三、着力强化基层干部的法治素养
基层干部的法治素养,就是指基层干部在日常涉农工作中要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习惯。强化基层干部的法治素养,就是要使基层干部主动适应农业农村领域政府职能转变的法治化要求,提高依法行政、服务“三农”科学发展的法治水平。近年来,我国通过简政放权,从法律上进一步明确了服务“三农”政府机构的履责职能,“权力清单”“负面清单”不断清晰。同时,随着农民群众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法律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广大群众对依法行政、公正行政、民主行政、透明行政的要求和期待也日益提高。对此,要强化基层干部的法治素养,使基层干部在推动“三农”工作过程中,切实履行好法定职责,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失职、不滥权、不推诿,杜绝乱作为、慢作为现象,形成“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职业履责习惯。进一步创新服务理念,转变政府职能,着力提高依靠法治服务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能力。同时,积极探索农林水利等涉农领域内的综合执法,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明确执法人员职责,合理配置执法力量,引导执法重心和执法力量下沉。切实提高农业执法水平,加强执法监管,规范农业生产经营秩序,依法重点查处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等违法行为,让执法者真正为农民服务,做农民权益的“守护神”。
四、着力强化基层干部的法治情结
基层干部的法治情结,就是指基层干部要重视法治和崇尚法治,在法治的轨道上常怀律己之心和为民之情。强化基层干部的法治情结,就是要使基层干部通过法治方式主动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积极推动“三农”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让法治思想深入基层、深入人心。有关部门要统筹城乡法律服务资源,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服务。积极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农民增强遵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充分发挥法治的定纷止争作用,支持农民群众通过合法途径维权,依法加强对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依靠制度来规范约束村干部和村民的行为,借鉴农民和基层的智慧,通过村民议事会、监事会等完善乡村治理,引导发挥村民民主协商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基层干部要做尊法守法用法护法的表率,推动广大农村加快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危朝安: 坚持党建法治共同引领 推进管理服务改革创新
4月16日,全区社区管理服务创新改革工作现场会在南宁召开。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危朝安出席会议并讲话 【详细】
广西保险业支持“三农”再发力
记者4月15日从全区保险工作会议获悉,今年我区将加快保险下乡,进一步提升保险业护航“三农”水平,全力确保实现2016年农业保险发展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详细】
三农时评:工程移民需要补贴 更要产业扶持
河南淅川县渔民为了支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放弃了效益颇丰的网箱养鱼,转而寻找其他生路。在这过程中,有“舍小家为大家”的豪迈,也有损失惨重转产有成有败的喜忧。 【详细】
云南省“三农”商业性保险规模全国第一
2014年,云南省保险业全面推进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增品”工作,不断提高保险服务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目前,已经实现全省129个县市区开办了农保业务,超过170万农户从农险保险赔款中受益 【详细】
甘肃“12316”七年磨一剑 服务三农“百分百”
“从下午3点到4点半,先后接听了来自天水市、甘谷县、岷县、渭源县、临洮县、西峰区、西和县的7名群众打来的电话。”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