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9日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黄贤明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新华每日电讯》10月13日刊发了《世行上调贫困线标准,精准扶贫更紧迫》的文章。文章称,世界银行本月初宣布,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将国际贫困线标准从此前的每人每天生活支出1.25美元上调至1.9美元。此次大幅上调意味着全球贫困人口数量大量增加。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基本实现了千年发展目标,贫困人口减少了4.39亿。按照我国现行的年人均收入2300元人民币的农村扶贫标准计算,国内目前仍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参照世行上调前的贫困线标准,中国有2亿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而按世行上调后的最新标准衡量,我国的贫困人口将大幅增加。

  党中央确定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是“两个一百年”中的第一个百年目标,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一步。中国有特殊的国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确定,我们要群策群力、克难攻坚、矢志不渝、勇往直前,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把扶贫攻坚工作抓好做实,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百年目标。

  我们要认清形势,思想上更重视。国际贫困线标准是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得出,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比性、代表性。经济发展了,物价提高了,提高国际贫困线标准无可厚非,这也是形势的需要,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我国在消除贫困上的大力度已经得到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及不少国家的认同。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看到,我国仍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大,经济发展不平衡,扶贫攻坚工作仍任重而道远。必须更加重视发展经济,消除贫困,逐步减少贫困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让更多的国人收入越过国际贫困标准线,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国家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破除经济发展困境,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是减少我国贫困人口的重要途径。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用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摒弃制约经济发展的种种束缚,不断减轻企业的负担,激活市场的活力,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劳动力就业率,以增加居民收入。只有不断地推进、深化改革,我们减少贫困人口、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努力才取得更大成效。

  良好的宜居环境和完善的社会保障,是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的基本要求,也是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不能再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在精准扶贫的设计中,要有更高的标准和追求,有步骤有计划地赶超国际贫困标准线,让人民生活水平更高、质量更好。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