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8日 来源:来宾日报 作者:石秋梅 卢彬彬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兴宾区的“破题”思路:

  2015年,兴宾区按照“稳粮、保蔗、增蚕、强果蔬、兴养殖”的思路,发展“两区一带”现代农业,已建成5.95万亩“双高”甘蔗基地,甘蔗从4.07吨/亩提升到8吨/亩以上,蔗农每亩甘蔗收入从2000多元增加到4000多元,五年内,将调整30万亩低产甘蔗地用于发展现代特色高效农业。

  甘蔗种植总面积从2014年的152.15万亩减少到2015年的129.3万亩

  甘蔗产量从4.07吨/亩提高至8吨/亩

  群众种蔗收入从2000元增加至4000元

  全区农产品更加丰富,甘蔗不再一支独大

  兴宾区是全国最大的县级糖料蔗生产基地,“甜蜜事业”一度是兴宾人的骄傲、政府经济的支柱。长期以来,兴宾区立足实际,高度重视蔗糖业发展,把其作为富民强区的重点产业来抓,积极扩大甘蔗种植面积。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糖料生产所需劳动力越来越紧张,甘蔗价格连续几年下滑,糖料蔗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究竟还要不要发展甘蔗种植“甜蜜事业”路在何方30多万蔗农如何实现增收兴宾区甘蔗生产之路的问号始终在徘徊。

  一问:“甜蜜事业”究竟还有没有出路

  蒙村镇歌朗村委蔗农石才劳家有8亩甘蔗,几年前,甘蔗每亩产值达1500元,靠着这几亩“发财蔗”,他家建起了两层的小楼。而近几年,随着国际糖价持续走低,种蔗成本不断增高,蔗农的日子越来越难过,“发财蔗”渐渐变成了种之无益、弃之可惜的“鸡肋蔗”。

  石才劳说:“每亩肥料和农药钱约650元,平均每亩产量约5吨,装车费125元/亩,砍蔗若要请人每吨要100元。按2015/2016榨季甘蔗450元/吨计算,家里这次甘蔗收入不到5000元,平均一亩只有五六百元的利润,可是种惯了甘蔗的地还能种啥”

  像石才劳一样,兴宾区31.4万蔗农正在被甘蔗种与不种的问题困扰着,这样的甘蔗生产现状,被形容为“苦涩的甜蜜事业”。

  数据表明,2014/2015榨季,兴宾区平均蔗糖亩产4.07吨,比上个榨季5.38吨/亩减少1.31吨;甘蔗产值24.76亿元,比上个榨季减少10.81亿元,减少32.04%;蔗农人均种蔗总收入3232元,比上个榨季的4800元减少1568元,减幅32.67%。

  “甜蜜事业”是不是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应该如何破解种蔗难题

  区委书记韦平认为,白糖是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也是关系到兴宾区经济发展以及大部分蔗农生计的问题。糖业和甘蔗种植不能丢。目前兴宾区通过多年来的积累和发展,有了很好的土地基础、农民种植的技术基础,兴宾区正想办法利用这些优势,顺应市场变化,通过改良甘蔗品种和农业结构,推动甘蔗生产经营规模化、种植良种化、生产机械化、水利现代化“四化”发展。

  韦平介绍,兴宾区制定了糖业发展“三步走”的战略构想:第一步,在各乡镇建设“双高”糖料蔗示范基地,带动蔗糖品种改革;第二步,推动“小块并大块”土地流转,促进蔗糖种植向规模化发展;第三步,建立制糖企业主导的“种产收”一体化农业模式,实现扭亏增盈。通过实施“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逐步实现糖料蔗基地经营规模化、种植良种化、生产机械化、水利现代化,降低糖料蔗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单产、糖分和生产效益,为兴宾区解决今后糖料蔗生产如何发展的难题。同时,兴宾区将按照“稳粮、保蔗、增蚕、强果蔬、兴养殖”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计划5年内,将调整30万亩低产甘蔗地用于发展现代特色高效农业。

  二问:发展“双高”蔗,政府、蔗农是否“双赢”

  “双高、双高,要种、要管、要施肥,产量高,成本也高。”1月15日,良江镇独女村蔗农韦志明刚刚收完地里的甘蔗,对于每亩仅有600多元的产值,他并不高兴。问及对“双高”蔗的看法时,韦志明道出了自己的担忧。农民“不会种、不想种、不敢种”是目前兴宾区“双高”糖料蔗推进过程中的难题——究竟发展“双高”能否带来政府和蔗农的“双赢”

  或是“合作社+农户+基地”,或是“公司+公司”,或是“公司+大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凤凰、大湾、寺山、桥巩等镇,纷纷根据本地情况探索各种模式建立起了“双高”示范基地。截至2015年末,兴宾区已建立“双高”甘蔗基地5.95万亩,约占该区甘蔗种植129.3万亩的5%。

  区长莫若锋说,通过推进甘蔗“双高”基地建设,加快“小块并大块”土地整合和改革,能够最大限度地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一部分能力较强的农民开展甘蔗规模化经营,提高生产的规模效益;一部分农民成为甘蔗基地的聘用工人,通过为基地打工提高收入;还有一部分农民作为剩余劳动力离开原有土地,外出务工经商,大量增加收入。这样,通过甘蔗“双高”基地建设,就能有效推动农村改革,普遍提高农民收入。如2015年,兴宾区“双高”甘蔗基地核心区农民纯收入比全区农民人均收入高出30.7%,甘蔗“双高”基地建设带来的改革红利有目共睹。

  同时,兴宾区提出的“两区一带”现代化农业发展战略,其中就是以桥巩农科所“双高”糖料蔗基地为核心,建立“桥巩现代特色农业甘蔗(核心)示范区”,其核心区面积3200亩,拓展区1万亩。基地内建有成套的喷灌系统,各项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达到自治区经营规模化、种植良种化、生产机械化、水利现代化的“四化”要求。该基地带动了兴宾区甘蔗良种、科学种植技术的推广,并为兴宾区确保糖料蔗总量维持稳定的情况下,调整出土地用于发展特色农业,2015年初新增茂谷柑、砂糖橘、红心柚、葡萄、坚果等特色水果种植面积5.6万亩。

  三问:“蔗路”漫漫,如何全面实现“双高”

  “双高”的建设可谓兴宾区甘蔗发展的好路子,但兴宾区蔗区蔗地95%以上是旱地,蔗区的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没能起到旱能灌、涝能排的作用,甘蔗生产基本上靠天吃饭,单产偏低,总产波动幅度较大;机械收割不够成熟,甘蔗生产难以实现全程机械化,无法解决甘蔗生产缺乏劳动力的瓶颈问题;土地“小块并大块”涉及农户较多,种植的地块比较复杂,再加上目前广大农民群众恋土情结仍然很重,不愿意实施土地“小块并大块”和土地流转,甘蔗生产难以达到规模化经营,无法发挥机械化作业生产效益;目前全区甘蔗品种以新台糖系列品种为主,其中新台糖22、16号面积占总面积90%以上,品种结构比例不合理。这一系列因素制约着“双高”甘蔗生产。

  副区长丁振敏说,兴宾区政府在“顶层设计”中首先认真落实相关政策,充分利用各项资金支持政策,同时,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双高”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双高”基地建设工作;其次,进一步加大对“双高”基地建设和土地“小块并大块”的思想动员工作,提高蔗农认识,让更多蔗农能够积极配合、以多种形式参与到“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工作中,同时,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力度,引进有实力的种植公司或大户以多种模式建设“双高”基地,并加大糖料蔗新品种培育、引进、繁育和推广力度,提高良种覆盖率;最后,要发挥示范点带动作用,引导群众成立甘蔗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多种有效的“双高”基地建设模式,并加强对土地整治、水利化建设和甘蔗种植良种良法的业务指导,实现规模化经营、统一管理,提高基地甘蔗单产,提升业主种植甘蔗的利润空间。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