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25日 来源: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新常态下的县域经济面临发展新问题,也迎来了转型提升的新机遇,电商就是一个重要突破口。从理论与实践看,大力发展电商,对于县域经济意义重大,应该加快推进。

  一、当前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困难

  自世界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增速下滑,传统的以外贸为导向的产业结构受到挑战,国际经济又与国内经济问题交织,从而引发“三期叠加”的转型期和新常态。从普遍层面看,当前县域经济有四个困难:

  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财政支出压力增大。

  由此导致的现实情况是,经济增长乏力,财政收入增速放缓,靠土地生财的经营城市套路也因房地产不景气受到限制,但民生、社会建设的刚性支出却相应不断扩大,一些县域财政运转困难。二是招商引资的土地、环境约束越来越严,产业转移承接困难。

  在前些年,一些中西部地区的县靠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承接了一部分东部的产业转移,实现了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但随着国家土地政策、生态要求的日益趋紧,目前的县域招商引资面临政策红线的约束。

  三是经济转型升级面临基础设施、金融环境、人才支撑等现实制约。

  虽然经过国家一系列政策的调整,但县域经济处于整个经济发展低端的现实并没有改变,经济要素依然高度集中于大城市和中心城市,成为县域经济最大的现实瓶颈。

  四是经济要素流出格局没有扭转,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信息化难以同步。

  由于县域经济面临的种种困难,虽然政府提出了人才回流的信号,但实际的情况远非可以乐观,“四化”同步面临诸多现实制约。

  二、电商带给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新机遇

  今年5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进一步明确电商的战略性定位,要求“电子商务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成为促进创业、稳定就业、改善民生服务的重要平台,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就县域而言,电商有以下几方面的积极意义。

  一是为县域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了一个有效平台。

  电商创业,只要一台电脑,一根网线,注册一个淘宝账户就能开张,启动资金只需几千元,产品有农民生产,发货有物流公司代理,自己只需要用好网络就行。一些青年只要有好产品,方法得当,在网上几个月就能致富,满足了年轻人的要体面、收入好、挺时尚的创业心理。吴堡县郭家沟镇返乡大学生郭荣亮,在淘宝开店销售红枣、小米等当地土特产,在团省委的帮扶下,通过义卖家乡滞销红枣、供销《舌尖上的中国2》老张家手工挂面等,店铺销售蒸蒸日上,年销售近百万元,带动了当地一批年轻人从事电商创业。年轻人的回流,成为县域经济最活跃的转型升级因素。

  二是电商为增加农民收入增加了一条有效途径。

  电商把生产、销售便捷地联系在一起,不费功夫,不需要大的投资,收益十分明显。目前,农村电商从业群体一般人均月收入集中在2000元到5000元之间,而未上网农民收入则一般在1500元到2000元,前者已通过电商迅速成了“村里的白领”。特别是一些地方特色农产品,长期经受多重中间商的盘剥,农民收益并不高,有了电商平台后,可以直接与消费者见面,不仅大大减少了中间环节,而且农民明显增收。有“中国芒果之乡”之称的广西田东,网络营销非常红火,一般当天摘果,当天发货,3至4天就送到消费者手中,赢利空间更大,网店比实体店成本低,而且芒果附加值比实体店高。到今年7月,已经有3500多家网店销售田东香芒,县物流企业达50多家。

  三是电商为转变县域农业发展方式提供了有效切入点。

  电商把盲目的生产逐渐转向依靠市场来定位,拿到订单再生产,从根本上避免了卖难。安徽省绩溪县于2014年3月推出全国首例私人定制农场项目——“聚土地”,用户只要提前订购一定数量的土地份额,每个月能够收到土地产出的蔬菜水果,并免费到当地住宿旅行。项目发布短短5天时间,曝光点击次数合计达5亿次,参与购买人数达到3500多人,总计销售土地465亩,项目销售额228万元。通过土地流转、返聘务工和提供农家乐餐饮,农民每亩土地增收达2000余元。

  四是电商开拓出县域消费市场的新增长点。

  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增长,农民消费水平提升,但农村消费环境还不尽如人意,电商为县以下消费品市场提供了便捷通道。据统计,全国2006个县域地区中,2012年超过3000万人上淘宝购物,花费1790亿元。研究表明,消费者通过网络零售消费的100元中,约61元是替代性消费,也即从线下消费转移到了线上;但是另外的39元,则是因网络购物的刺激而产生的消费增量;而三四线县域地区的网络零售对于扩大消费、拉动内需的作用则更加突出,新增消费占了57元。在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专门为村民代理网络购物的淘宝客代购客,一般成功购买后收取一定的佣金,也侧面显示了农村人巨大的消费潜力和电商的前景。也正是因为如此,大量的网络和电商企业开始开拓农村市场,兴起了一轮下乡热潮。阿里巴巴开始密集调研农村电商,京东、苏宁等电商巨头开始设立农村配送点,百度、360等网络企业也开始在农村刷墙做广告,农村电商进一步升温。

  五是电商成为县域经济转型的新动力。

  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一二三产业融合,“第六产业”呼之欲出。电商恰恰是推动县域三产融合的有力抓手。电商在农村的发展不仅是渗透到传统产业之中,而是深刻的影响与再造,甚至是催生农村新的产业,这是农村传统产业模式不可想象的。比如目前的农产品上网,普遍面临标准化程度低的问题,电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科技手段进行了系统性的产业链改造,这对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是深远的。电商带动了配套的生产、加工、储藏、物流和电商服务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为县域经济注入了新活力。武功县通过电商将锅盔、麻花、挂面、土织布、猕猴桃等50多种特色产品上线销售,带动全省乃至西北地区30多类400多种线上交易,促进一批传统食品企业转型升级,带动彩印包装企业生产效益明显上升。可以说,电商将为县域经济转型提升带来持久动力。

  三、推动县域电商发展的关键举措

  在电商日新月异加速发展、农村电商已经整体爆发的今天,县域电商要从提高认识入手,采取有力措施,实施追赶超越计划,努力在互联网时代实现县域经济的“拐弯超车”。

  一是把提高认识作为基本前提。

  要进一步在领导干部中普及电商知识,提高对农村电商的认识,加大工作力度。应在出台全省电子商务发展意见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农村电商的发展,除过省商务厅统筹协调全省电商发展之外,省农业厅、省供销社、省扶贫办等涉农部门也应重视和加强出台明确的农产品电商扶持政策,选择一些有优势的县、乡、村重点扶持,培育出一批农产品电商示范县、示范乡、淘宝村和一大批农村电商示范企业(店),推动陕西地方特色农产品整体包装,集中网上推出。

  二是要把人才培养作为核心。

  电商是互联网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需要一大批熟悉互联网知识与技术的现代人才,目前全国电商人才缺口在150万人,农村电商人才基础更是异常薄弱。发展农村电商,要坚决把专业人才培育放在重要位置,通过优惠的政策吸引一批,通过创办培训基地和电商孵化基地培养一批,通过配套创业贷款等政策扶持壮大一批,以人才引领农村电商发展。由于从事电商的主体是年轻人,建议省上列出专项资金,实施青年电商创业培养计划。

  三是要把因地制宜作为基本策略。

  利用好陕西生态多样的优势,因地制宜确立县域电商发展重点,特别是要在众多的农产品中选出有代表性的特色产品,优先聚焦推出;既做好淘宝(开猫)这样的农产品零售型电商,也抓住阿里巴巴平台扩大农产品批发交易的机遇,把苹果、猕猴桃等陕西大宗特色商品加速推销出去;坚持按照电商思维来改造农产品营销模式,要把洛川苹果、眉县猕猴桃等地域品牌加速推向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品牌,加快生产、加工、包装的标准化和质量的全程可追溯体系建设,以品牌和质量赢得市场。

  四是要把有效的行政推动作为抓手。

  从已经公布的县域电商模式看,共同的特点是政府推动,特别是在西部欠发达地区,政府的作用更为重要。县域经济到底抓什么,政府的决策非常重要,政府决策之后才能有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措施,也才能吸引企业和人才、技术与资金的落户。县域电商要向什么方向发展,做到什么程度,政府要把明晰的战略提出来,有长远和阶段性的目标,形成可执行的发展规划,指导实践发展。要特别重视产业配套建议,主要包括电商园区的问题,配套的通信、物流、包装加工等产业链建设问题,政策扶持问题等,大的企业要引进,小的创业网店也要扶持,各有侧重,共同发展。同时,要营造良好氛围,在宣传上下功夫,来一场农产品电商的微博、微信运动,以突击作战的形式迅速形成社会影响,转变干部群众观念,跟上日新月异的电商时代。(来源:电商御林军 文/魏延安 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