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社科院发布《中西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处境与对策》,其中“中西部农民向城镇转移意愿分布”调查显示,“一般”的占17.45%,“不太想”的占24.82%,“完全不想”的占24.13%。调查还显示,66.1%的农民工认为到了一定年龄就想回乡。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如何让市民和准市民在城市中生活得更舒适,是实现高质量的城镇化需要考虑的问题。这份调查显示,中西部许多农民不愿进城,影响因素当然很多,中西部城市的相对吸引力不足是重要原因。形成集聚效应是城市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提升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增加城市吸引力的关键因素。对我国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而言,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一大关键是促进城市集聚发展。
一方面,应着力推动形成人口集聚效应。西部地区不少地方人口规模偏小、数量偏少且分布稀疏的现状,决定了形成集聚效应的难度很大,已成为西部地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掣肘因素。
要在继续加大户籍制度等改革力度的同时,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实现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如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迁移人员与本地人员享有同等的医疗卫生服务、养老保险、城镇住房保障等权益;对已在城镇就业和居住但尚未落户的外来人口,以居住证为载体提供相应基本公共服务,确保迁移人员既能“迁得进来”,又能“留得下来”。
另一方面,应着力促进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对特色产业示范基地、从事特色产品生产经营的企业、示范户予以扶持,形成门类齐全、特色浓郁、地域特点鲜明的特色产业发展优势。投资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引进有影响力的特色产业项目,带动上下游相关企业并形成特色产业链和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形成特色产业经济。
同时,人口集聚、产业集聚虽然对新型城镇化发展能够产生巨大作用,但城市集聚发展中也容易出现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为此,西部地区城市建设应以自然为美,大力开展生态修复,切实维护好城市的好山好水好风光。坚持绿色循环低碳的城市发展理念,推动城市交通低碳发展,对城市能源系统开展节能低碳改造,加强水的循环利用,在源头上实行垃圾减量化行动,推动形成生态友好型城市运营模式。大力宣传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弘扬并发展生态文化,构筑环城绿圈,倡导绿色出行,推行低碳消费,建设绿色建筑,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支撑。
(作者系青海省委政研室干部、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博士)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城镇化“主体形态”如何协调发展——我国城市群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城市群是全球城市发展的主流和趋势,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自2006年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迄今已经过去了10年,城市群的“主体形态”地位逐渐明确、作用日益突显。 【详细】
湖南发布6部新型城镇化标准设计图集
近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免费发布包括装配式住宅、海绵城市、城市道路、城市综合管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城市标识在内的6部新型城镇化标准设计图集。 【详细】
中国新型城镇化峰会在京召开
5月2日,第5届中国新型城镇化峰会在北京召开。副市长杨玖庆在会上作了题为“‘两区同建’新型城镇化规划实践与思考”的主旨发言。 【详细】
[永福县]苏桥镇融合产业发展促进城镇化建设
近年来,永福县苏桥镇在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中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和商业配套等有机融合在一起,走出了一条“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互动”的特色发展路子。目前,全镇2.8万群众基本达到了就近就地城镇化目标 【详细】
我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47% 新型城镇化率稳步提升
记者从自治区发改委获悉,广西新型城镇化建设又迈一步。截至去年底,我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7.06%,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32.4%。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