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27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韦壬森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绣花”二字,意味深长。绣花耗时间,精细耗精力。在保证精力、时间等投入之后,“绣花”还须练就精准功夫,追求节约高效。“绣花”功夫,是一种精细的功夫,是一种务实严谨、极端负责的态度。用“绣花”功夫做好扶贫工作,才能把控细节、打造精品。2017年是脱贫攻坚承上启下、全面突破的关键一年,脱贫难度将越来越大。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当前我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越难就越需要下大力气,像总书记要求的那样“下一番‘绣花’的功夫”,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贫困遁形。

  下“绣花”功夫,要扭住“精准”不放松。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也在精准。“精准”是扶贫工作的“牛鼻子”,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无论是组织好易地扶贫搬迁,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还是加大扶贫劳务协作,促进转移就业;无论是落实教育扶贫和健康扶贫政策,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还是加大财政、土地等政策支持力度,加强交通水利金融等具体扶贫行动,都要把“精准”的要求贯穿到扶贫脱贫全过程、各环节,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摘贫帽不松劲,让更多农村惠民政策落地生效,真正拔掉“穷根”,为摆脱贫困、迈向小康注入源源动力。

  “欲致其高,必丰其基”。下“绣花”功夫,要抓住基层基础不放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我们党立下的军令状。要选派好驻村干部,保持基层扶贫干部相对稳定,保持工作连续性和有效性。现在所有扶贫地区的领导干部都要坚守岗位,要保证人员的稳定。”对此,我们既要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关心农村干部,充实一线扶贫工作队伍,又要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脱贫工作队”。同时,要更加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下“绣花”功夫,要强化作风保障不放松。俗语说,绣花要得手锦巧,而脱贫也需自身硬,硬在干部作风严实。要防止形式主义,扶真贫、真扶贫,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要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过细工作,来不得半点水分、虚假。要以更严更实的作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对不严不实、弄虚作假的必须严肃问责,真正让所有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一起过上幸福生活。

  (作者单位:自治区党委办公厅)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薇璞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