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2月11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方慧玲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已经波及世界各国并正在向实体经济蔓延,以美国、欧盟、日本为代表的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已进入全面衰退,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里,世界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时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各不同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已融为一体,关联性和依存度越来越高。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即将于2010年如期建成的时刻,广西社科院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综合开发研究院西南分院副院长周毅认为,广西作为肩负着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不断促进中国与东盟开放合作重任的重要省区,当前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就是必须对实施既定的开放合作战略的新形势和新特点有一个研究判断,即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发展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

  从经济全球化视野理解金融危机的影响

  要想对眼下这场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东盟各国及中国与东盟经贸发展可能产生多大影响有一定深度的认识,从经济全球化的视野来审视无疑是一把钥匙。

  当今世界的最突出特点就是经济全球化,当前世界正处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分工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经济全球化,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使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从而消灭了国家间的孤立发展状态,形成广泛的、深厚的世界经济联系。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经济集团化浪潮如火如荼,各式各样的自由贸易联盟方兴未艾,各区域、各经济体不断相互渗透、相互延伸和相互接轨,极大地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分工与融合和全球化的发展,形成了庞大的国际经济运行体系。在这个体系内,各国间的合作障碍日益减少,渗透和依存关系不断增强,各个国家程度不同地分享着世界市场上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促进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实现资源最佳配置带来的收益。

  如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样,经济全球化给各个国家分享全球资源配置红利实现发展的同时,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不稳定性。任何国家和地区,一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都必然深受来自世界市场的各种影响。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同世界经济的联系更为密切,各国国内经济的稳定将不仅取决于本国国内因素,更大程度上要受到国际因素的巨大影响。随着国际贸易和服务贸易的不断扩大,其他国家尤其是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状况如通货膨胀、金融危机等将通过国际经济的传递机制影响到本国。如果本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或市场结构对主要贸易伙伴存在依赖性,因为经济全球化就是金融、贸易与投资的全球化,那么即使本国经济运行良好,也会因为其他国家尤其是主要贸易伙伴出现问题而产生波动乃至冲击。经济全球化使发达国家的经济周期、汇率、利率的变动传导给发展中国家,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经常出现不利波动。

  中国和多数东盟国家外向型经济占很大比重,对出口的依赖性都较大,对外贸易的依存度很高,中国达到60%以上,新加坡433%,泰国132%、菲律宾83%、印尼54%、越南160%,且泛北部湾地区各国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欧盟,占80%以上。这种状况决定了当下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及三大主要经济体的经济衰退将对中国和东盟经济以及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贸关系发展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中国东盟经贸发展的影响

  有关数据和现象显示,此次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对出口导向型的中国经济和东盟经济产生的影响已经逐步显现。

  从中国经济来看,这场危机对中国的直接冲击和影响是有限的、可控的。但应清醒地看到,作为一个外贸依存度高达60%的开放大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直接表现为出口增长放缓。我国是世界第三贸易大国,出口的快速增长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以2007年为例,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21738亿美元,出口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5%,拉动经济增长1.5-2个百分点。欧盟、美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是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金融危机的发生势必减少它们的需求,将不可避免地影响中国的出口,进而影响中国经济增长。这一点目前已在中国经济运行中有所体现。受外部需求减弱、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去年以来我国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增速明显放缓,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不少外向型中小企业面临困境。

  从东盟经济来看,2008年受粮食和石油涨价、美元贬值、金融危机等影响,东盟经济结束了几年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各国经济增长普遍放缓。2008年印尼经济仍增长6.2%,但下半年明显放缓。2008年越南GDP增长6.23%,明显低于前几年7%-8%的增速。马来西亚2008年上半年GDP增长6.7%,但第三季经济增速已经从上季的6.3%滑落至4.7%。菲律宾2008年1-9月GDP同比增长4.6%。泰国2008年第三季度泰经济增长率为4%,低于第一季度的6.1%和第二季度的5.3%。新加坡2008年第四季度GDP与上一季度相比负增长了12.5%,连续第三个季度出现环比负增长,与上年同期相比则增长了2.6%,第四季度制造业指数同比下滑9.0%。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与东盟双边贸易增长势头放缓。2008年我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额达2311.2亿美元,同比增长13.9%,增幅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其中,我国出口1141.4亿美元,增长20.7%,较去年同期回落11.4个百分点;进口1169.7亿美元,增长7.9%,较去年同期回落13.1个百分点。我国对东盟贸易逆差28.3亿美元,同比下降80%。2008年,云南与东盟贸易总额为27.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8亿美元,降幅9.3%,这是近五年来云南对东盟贸易的首度下降。

  应对中国与东盟经贸新形势的对策

  当前,广西处在工业化进程开始加速的阶段,全球性金融与经济危机使广西经济发展特别是刚开始启动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大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广西作为每年一度的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和我国重要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示范区,应及时准确分析金融危机对广西所造成的现实与潜在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显得至关重要。

  (一)客观判断形势,增强忧患意识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扩散和蔓延,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冲击和造成的损失将进一步扩大,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将更加明显,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判断。广西作为欠发达地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期,切不可因为2008年广西对外贸易增幅创16年来最高水平盲目乐观,误判形势,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要以动态的眼光对今年和今后几年的形势可能产生的变化有充分的估计,把不利因素想象得更多一些,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这样才能把措施准备得更周密一些。唯有如此,才能扎实做好工作,迎接各种挑战,奋力渡过难关。

  (二)建立应急机制,加强跟踪研究

  为应对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东盟经济进而对广西经济的影响,建议自治区政府应尽快建立由自治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有发改、经济、商务、财税、金融等职能部门和重点企业参加的“广西应对金融危机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新情况,制定新措施,解决新问题。与此同时,应尽快成立由党委政府研究机构、社科院、有关高校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组成的“广西应对金融危机跟踪研究小组”,加强对金融危机进行动态研究以及对实体经济影响的周期性、规律性研究,加强对广西开放合作的重点区域和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形势研究,为自治区领导定期提供最新动态信息和决策研究报告。

  (三)贯彻中央新政,推动开放合作

  充分运用中央提出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是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发展的强力手段。要精心做好项目建设规划,争取国家投资的倾斜,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区内和通往周边区的高标准、大能力铁路通道,完善高速公路、公路路网及农村公路,加快沿海港口和西江航道整治,推进重点城市机场建设,为一下轮经济快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与东盟经贸发展将进入盘整期,这对广西对外开放与合作是一个挑战。应继续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及GMS等合作平台和机制,以人民币作为跨国贸易结算试点为契机,继续推进对外开放与合作,与东盟国家一起共同抵御并尽可能减轻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木偶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