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2月12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杨 清 韦红教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思路·出路

  打开中国地图,从空中鸟瞰,密密麻麻的交通动脉犹如人的神经,从首都向全国各地辐射,广西就处在神经的“末梢”。

  因为偏僻,所以落后,“老少边山穷”的帽子,广西戴了多年。

  论发展,广西有区位和资源优势:沿海、沿边、沿江,处在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和中心位置,是我国对东盟开放的前沿和窗口;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和旅游资源。

  然而,没有发达的现代化交通,区位和资源优势就无法转化为经济优势。

  2006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听取广西工作汇报后,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广西发展缓慢的症结:“过去广西工业不行,一个重要原因是交通不行。”推进广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离不开交通支撑。

  2007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作出“要把广西打造成连接多区域的国际通道、交流桥梁、合作平台”的重要指示。加快交通建设,是我区建设国际大通道的迫切要求,是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去年上半年工作会议,自治区党委、政府审时度势,以“两新”为发展目标: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中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步伐。

  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对于奋起直追的广西干部群众来说更是嘹亮的进军号角,主要经济目标鼓舞人心: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以上,按2005年价格计算,到2010年达到8000亿元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6万元以上,比2000年翻1.5番以上。

  路通,才能财旺。为实现科学发展三年计划,我区提出“三优先”策略:产业优先发展、交通优先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优先发展;提出围绕把我区建设成为连接多区域的国际通道、交流桥梁、合作平台的战略目标,掀起交通建设新高潮的工作部署。

  为形成内外通达、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出海出省出边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我区干部群众付出了艰苦努力,初步形成了以首府南宁为中心、以沿海港口为龙头的综合交通运输通道总体框架。截至去年底,全区铁路运营里程达到2751公里,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9万多公里,港口吞吐量达到1.27亿吨,开通了168条国内国际航班和区内支线航班。

  但是,横向一比,我区交通底气依然不足:主要是交通基础设施总量规模偏小,目前我区公路总里程居全国第22位,按国土面积计算的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39.9公里,居全国23位,约为东部沿海省份平均密度的65%。铁路总营运里程虽然居全国第10位,但按国土面积计算的铁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1.32公里,居全国第20位,约为东部沿海省区平均密度的70%。 

  路不通,万事不通。

  思路,广西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迫切。

  思路,在科学发展的统领下越来越明确。

  打破交通“瓶颈”,建设路网“枢纽”,构建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这是广西的根本出路。

  北部湾·广西

  一个地方的经济要想取得突破性进展,必须有个中心区域带动,这个区域,就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区。

  广西的核心区在哪里?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多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当广西历经近30年改革开放,走入“十五”开局之年的时候,经济发展核心区的重任,落到了广西北部湾的肩上。

  从版图看,我国沿海宛如一张“弓”,渤海湾、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弓的两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是弓臂,由东北向西南的广大内陆地区就是一根弦,由西向东的交通路网、珠江、长江水系就是箭身,射向海外市场。从这张“弓”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位。中国经济发展正如“弯弓射箭”,蓄积力量,实行区域优先发展战略,集中火力,重点突破,“箭在弦上”——

  去年10月4日至5日,温家宝总理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广西产业体系必须围绕北部湾产业开发总体布局,依托沿海城市和深水良港,建设以现代工业为主的产业集群,承接国内外先进产业和技术产业的先导产业,推进技术创新,在更高水平和更大范围促进沿海和腹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

  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承载着党中央的重托和全区各族人民的期待,事关广西百年发展大计,是广西发展的一个大局。

  自治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经过10-15年努力,把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成为我国沿海重要经济增长区域,成为我区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产业优先发展,交通优先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优先发展。然而,没有交通先行,产业发展就无从谈起,北部湾经济区就会裹足不前;没有北部湾经济区路网航线向海外延伸,广西交通枢纽地位就无法凸显。

  奋起,广西交通——

  打通断头路,广西公路出省出边:“十一五”末,广西出省出边公路通道接点将建成45个,其中与广东省接点17个。到2010年底,高速公路突破3000公里,与周边国家及各省将建成45条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通道,其中与相邻各省(国家)至少有1条以上高速公路通道、与广东连接有17条二级以上公路通道。

  下力气建设航道、港口,拉近广西乃至西南各省与东盟各国的海路联系:“十一五”期间,我区沿海港口将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39个,达到65个;吞吐能力超过1亿吨。

  加快南昆、黔桂、焦柳和洛湛铁路建设,沟通我国西南、西北、中部和华北地区。这几大通道将汇集广西北部湾地区扬帆出海,北部湾地区将形成“锅底效应”,为广西北部湾地区发展临海工业、出口加工业和物流业等行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和有力的交通保障。

  5年·3000亿

  科学发展,交通先行。

  2008年7月17日,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关于掀起交通建设新高潮的决定》,以更大的决心和气魄、更大的力度、更多的资源,全力加快交通建设:

  今后5年,我区将投入3000亿元以上,掀起新一轮交通建设新高潮。力争到2012年,基本形成区内综合交通网络主骨架,建设通往周边省份和东盟国家的快速运输通道,实现从交通“末梢”到“枢纽”的跨越——

  5年,投入1150亿元,开工建设线路1450公里,建成新线1100公里。到2012年,区内运营里程达到3550公里,其中复线1200公里,这是我区铁路建设的大手笔。

  5年,投入公路建设资金1200亿元以上,新开工高速公路1800公里以上,建成高速公路1700公里以上。到2012年,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0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3600公里,二级公路通车里程超过1.2万公里,与周边国家、邻省建成14条高速公路通道,通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出海高速公路通道全部贯通。这是我区公路建设方面的大气魄。

  5年后再看南宁机场,年吞吐旅客能力将达到600万人次以上,建成面向东盟的国际门户枢纽机场;5年后的桂林机场,A380大型客机将在这里起降,年吞吐旅客能力达到1000万人次以上,建成国家重要的旅游枢纽机场。

  从路网“末梢”变交通“枢纽”,从闭塞之所变通衢之地,从发展的后方变成东部产业梯度转移的必经之地,曾经“不东不西”的广西,将一跃成为“沿海的腹地、内地的前沿、开放的窗口”。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木偶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