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3月16日 来源:广西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作者:陈前总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目标实现,"广西人的银行"在行动--自治区农村信用联社2月21日在玉林召开全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工作会议,在总结三年来信贷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全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2009年投放各项贷款600亿元倾力支持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年末各项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增加220亿元,突破1000亿元大关。

  自治区农村信用联社自2005年成立以来,积极推动全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挥"广西人的银行"的作用,坚定发展信念,加大贷款创新和营销力度,全力支持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三年来,全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各项贷款1318.75亿元,2008年各项贷款余额达823.59亿元,比自治区信用联社成立时翻了一番多,其中"三农"贷款余额连续三年占全区金融机构农业贷款的90%以上,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全区金融机构小企业贷款的74%。自治区农村信用联社连续4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金融机构支持广西经济发展突出贡献奖"。

  2009年,针对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自治区农村信用联社提出要进一步发挥"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银行"作用,全面强化信贷营销,坚持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准确把握信贷投向,重点对八大领域给予支持: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促进"三农"、城乡、区域和经济协调发展;二是农业优势产业扶持,除继续大力支持甘蔗、蚕茧、木薯等传统优势产业外,今年加大对林业、粮食等种植、加工和流通环节的支持;三是小企业融资;四是国家和地方重点工程建设,包括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如城市路网和电网改造,铁路、高速公路网建设等;五是生态环境建设,支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政策的落实;六是技术改造、兼并重组领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七是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八是医药、教育、自来水、污水处理等建设,同时对有市场竞争力、有市场也有订单,但只是因市场需求下降导致经营暂时困难及至亏损的企业继续给予信贷支持。

  与此同时,全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2009年将积极推进信贷产品、抵(质)押担保、服务方式等方面的创新,不断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确保600亿元贷款放得出、有效益,既实现信贷稳健发展目标,又有效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一是探索和创新贷款担保方式,扩大有效担保范围。根据各地农业发展情况和农村经济特点,依照相关法律,进一步扩大农户和涉农企业申请贷款可用于担保的财产范围。凡不违反现行法律法规、权益归属明晰、价值评估合理、风险能够有效控制的各类动产、不动产,原则上都可以尝试用于贷款担保。探索发展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水域滩涂使用权、预期收入等抵(质)押贷款,把农民拥有的各种资产和权利转变为发展生产的"真金白银";大力推广白糖、干茧、干木薯、松脂、淀粉等农产品质押贷款;积极推进专业担保公司担保,特别引进在县域范围内开展业务的小型担保公司,切实解决县域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贷款担保难的瓶颈制约问题;加强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以订单和保单等为标的资产,探索开发"信贷+保险"金融服务产品。

  二是开发适销对路的信贷产品,努力满足日益发展的金融市场需要。以"桂盛卡"为载体,在完成农户信用等级评定的基础上,通过与农户签订最高额贷款合同,在合同期限和授信限额内,农户可以循环使用贷款,收回再贷后不需重新签订合同,只需凭原合同、有效身份证、贷款证等证件到柜台填写借款借据后即可取得贷款。运用联保、担保基金和风险保证金等联合增信方式,探索建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合作机制,积极构建发放千家万户农村小额贷款的平台。针对不同客户群体开发不同的信贷产品:对返乡创业的农民开发农村创业贷款,对促进农产品丰富地区产品流通的经纪人开发经纪人贷款,对种养殖户开发预期收入质押贷款,对农民消费大额生活耐用品开发大额生活用品消费贷款,对矿山经营者开发矿山经营权质押贷款,对土地承包经营者开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等。

  三是根据当前广西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以及农民金融服务需求多元化的特点,着力改进和完善金融服务方式。继续发扬"背包银行"的优良传统,走村串户,主动寻找符合条件的农户给予信贷支持;积极发展农金协管员制度,提高农村小额信贷管理水平;实施"阳光信贷"工程,加快建立"个人客户信贷服务中心"、"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推广金融超市"一站式"服务和农贷信贷员包村服务;积极发展"公司+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公司+专业市场+农户"等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信贷模式;不断优化信贷业务流程,简化贷款审查、审批程序提高办贷效率。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木偶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