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3月25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袁 琳  贺亮军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去冬以来,我区的降雨量比正常年份同期少了七成,目前全区74个县(市、区)正遭受着历史少见的严重旱情。

  旱情就是命令。我区各级农业部门大力实施先进抗旱技术,为实现全年钱粮双增目标而“与天斗,与地斗”。

  崇左市江州区新和镇庆合村,技术员和农民们正热热闹闹地开展着抗旱保春耕春种的工作,汽车、拖拉机齐上阵,有的淋灌,有的微喷灌,还有先进的移动式滴灌系统也大显身手。崇左市土肥站的工作人员介绍,滴灌是利用低压管道系统将水或连同溶于水的肥料,通过滴水供给,缓慢浸润到土壤里。这种“水肥一体化”的技术,一是能省水,每亩次用水量仅为1立方米左右,相当于地面灌溉用水量的七分之一左右,相当于喷灌用水量的三分之一;二是省肥、省工,随水滴施化肥,能减少肥料流失,提高肥效,并能减少修渠、平地、开沟等的用工量,比地面灌溉省工50%以上。目前,庆合村的甘蔗、木薯地里正套种着西瓜,看着2500多亩的西瓜在干旱的情况下依然长势喜人,瓜农们对农技人员传授的“水肥一体化”技术竖起了大拇指。

  近日,记者在扶绥县山圩镇苏大村目睹了一道特殊的风景:漫山遍野的田地里是白茫茫一片。这都是应用“三避”技术盖出来的“白色海洋”。苏大村的西瓜苗在这些“白色海洋”的保护下,坚强地与“旱魔”抗争着。记者看到盖起来的天膜上,结着颗颗水珠,而膜外田地里的土,却是干得用手一捏便成粉状。瓜农介绍:“今年旱情严重,如果不盖拱膜,瓜苗会因为缺水而无法种植,而现在一星期浇一次水就行了。”

  近日,我区局部地方下了些雨,但由于降雨时间短,雨量不大,旱情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除,特别是桂中旱区、左右江旱区和石山区的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各旱区迅速将抗旱工作提升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自治区农业厅在这春耕生产大忙的关键时刻,展开了一系列有效行动:举办座谈会专题研究当前抗旱促春耕问题;召开全区抗旱保春耕现场会,在全区迅速掀起抗旱保春耕春种的高潮;在媒体刊登《广西主要农作物抗旱技术措施》,给予农技人员和农民朋友针对性的指导……

  目前,全区各地的农业干部带领着农民群众打井挖沟、培训示范,大力推广旱育秧、两段育秧、地膜覆盖、秸秆覆盖、滴灌、集雨补灌等成功的抗旱先进技术。面对严重旱灾,他们做好了用先进抗旱技术与“旱魔”打一场持久战的充分准备。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木偶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