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05日 来源:广西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自治区政协主席陈际瓦,在自治区农业厅考察广西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
 
  自治区主席马飚在中国-东盟博览会农业展上了解广西食用菌产业发展进程。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危朝安在广西首届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观看恭城瑶族自治县送展的灵芝。
 
  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在自治区农业厅厅长张明沛陪同下到贵港市调研蘑菇生产。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张金霞研究员(右二)在宜州市指导秀珍菇生产。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李玉教授(右一)在广西科学院调研食用菌育种情况。
 
  横县云表镇菇农在工厂化育菇房采收双孢蘑菇。
 
  广西食用菌异军突起,引起了媒体的高度关注。
 
  柳城县黑木耳生产示范基地。
 

  初冬时节,八桂大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呈现在眼前:顶顶大棚布满田间,朵朵食用菌越冒越大,收获的喜悦写在菇农的脸上,鲜美的菇香在空中飘荡。横县、全州的双孢蘑菇,灵川、兴安的金针菇,荔浦、金秀的香菇,宜州的秀珍菇,八步的杏鲍菇……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统计数据表明,广西食用菌生产面积从2002年的0.57亿平方米猛增到2011年1.25亿平方米;食用菌鲜品总产量达93.08万吨,总产值60.88亿元,连续10年创历史新高。多个品种跃居全国前列,其中野生正红菇总产居全国第一,双孢蘑菇、秀珍菇产量分别居全国第二位,金福菇、茯苓产量分别居全国第三位;栽培面积超百万平方米的县(市、区)有30个,产值超亿元县(市、区)达到18个。食用菌已成为广西总产值仅次于粮、糖、桑、果、菜之后的第六大作物,2012年度预计总产量将首次超过100万吨。目前全区食用菌行业从业者达83.49万人,其中菇农有42.13万人。

  优势明显,广西发展食用菌得天独厚

  食用菌,作为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古代号称“山珍”佳肴,现时美誉“上帝食品”,世界粮农组织誉之为21世纪的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行情的看涨,催生了国内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兴起。2005年,自治区领导审时度势,抓住广西发展食用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把食用菌产业列入重点培育的农业新兴优势产业来抓。

  ——气候适宜。广西地处低纬度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年均温在16-23℃之间,降雨量在1000-2800毫米,雨水多,湿度大,能满足大多数食用菌栽培的要求。

  ——原料丰富。广西是我国的蔗糖、桑蚕、木薯生产第一大省,每年有400万吨桑枝、1200多万吨蔗渣、150多万吨木薯秆、1200万吨稻草、300万吨玉米秆产出,还有大量的森工商品材下脚料、果园修剪枝条等,均可用于栽培食用菌。 

  ——劳力充足。广西农业人口比例较大,季节性的劳动力富余,急需寻找就业机会,这为发展食用菌生产提供较为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保障。 

  ——区位明显。广西沿海、沿江、沿边,现有边境口岸11个,沿海有钦州、防城港、北海等北部湾港口群,是中国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中国大陆距东盟各国最近的港口。地缘优势为食用菌产品提供了一个潜在的出口贸易大市场。

  强势打造,广西食用菌产业成朝阳产业

  面对得天独厚的优势,广西化自然资源为产业资源,向科技要产业,向资源要产业,把食用菌产业做成了朝阳产业。

  ——领导重视。近年来,广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营造食用菌产业浓厚的发展氛围。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自治区政府主席马飚,自治区政协主席陈际瓦,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危朝安,自治区政府副主席陈章良等领导多次深入食用菌主产区考察调研,给予关心和支持。各级政府从财政资金上大力扶持,近几年,仅自治区级财政就投入资金近5000万元;食用菌产业连续列入了“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十二五”规划;同时,2011年成立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食用菌产业创新团队,是国内首先成立体系的5个省区之一。领导的高度重视、政府的持续推动,给广西食用菌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科技创新。近年来,广西农业部门、科研院所的技术人员大胆引进、选育和示范推广了双孢蘑菇、云耳、香菇、灵芝、茶树菇、金福菇等一批食用菌新品种;率先研究和示范利用桑枝、木薯杆、桉树糠等资源进行代料栽培,实现了生产原料本地化;创新改进了桑枝粉碎机械、秀珍菇移动打冷设备,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因地制宜创新发掘栽培模式,一批“稻-稻-蘑菇”、“早玉米-稻-蘑菇”、“果园+菇”、“林下+菇”、“蚕房+菇”、“烤烟房+菇”等生产新模式应运而生。栽培技术和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带来了食用菌产量提高、品质提升、效益增加。

  ——龙头带动。广西坚持“培育一批、改造一批、引进一批、壮大一批”的原则,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中心农户和骨干农民,促成了一批经济实力强、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的产业龙头,如广西集盛食品有限公司、兴安县宏旺菌业发展有限公司、宜州市宜源桑杆菌业有限公司、柳城县天地自然食品有限公司等等。这些企业以关键技术为核心,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前端带领并团结了分散种植的菇农,中间开展产品精深加工与品牌开发,后端连接广阔的市场,实现了食用菌产业链的有机结合,发挥了明显的龙头辐射作用。

  ——示范推动。近几年,各地结合实施广西千万亩秋冬种产业开发行动计划、广西千万亩农作物间套种技术示范推广行动计划等科技行动,因地制宜广泛创建示范样板,每年自治区都扶持建设示范样板点超过100个。几年来,全区累计举办“科技兴菌”各种培训班8490场(次),发放技术资料154万份,培训90万人次。示范的推动和培训班的举办,极大提高了农民生产食用菌的积极性,促进菇农按标准化生产,确保了质量安全。

  ——引智引资。广西通过“借脑兴菌”,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李玉教授、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金霞、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谢宝贵导师以及王泽生教授,到广西考察调研和座谈交流,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建言献策。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内引外联、以菇会友的方式,到国内先进省、市参观取经,引进了福建、四川、浙江等省的企业和老板超过50家(个)到广西从事食用菌生产及加工。

  六大跨越,广西食用菌产业连年创新高

  一份汗水一份收获,广西多举措强力推进食用菌,促进了一个新产业的兴起,实现了“六大”跨越。

  ——规模大增加。近十年,广西食用菌生产从小到大,经历了一个快速扩张的过程。据统计,广西食用菌生产面积在2002年度仅有0.57亿平方米,到2011年度已猛增到1.25亿平方米,规模扩大了1.19倍,有30个县(市、区)的栽培面积超过了百万平方米,小作物已摇身变成了大产业。

  ——区域大突破。目前广西食用菌已形成了不同品种的优势主产区,一条从全州-兴安-灵川-临桂-荔浦-八步-鹿寨-柳城-宜州-武宣-金秀-覃塘-横县-青秀-浦北-钦南等纵贯南北的食用菌产业带赫然而出,引人注目。

  ——周期大延长。通过引导发动、示范推广,广西云耳、秀珍菇、金福菇、夏香菇、灵芝、竹荪等一批中高温名优品种生产逐步推开,比重逐年增加,其中中高温品种——秀珍菇产量从2002年的几乎为零发展到2011年的4.14万吨。高、中、低温型菇搭配,实现了由单一冬季栽培向周年生产的发展,有效填补了夏秋季节食用菌供应的不足。

      ——产量大增加。广西食用菌主要生产品种有双孢蘑菇、平菇、香菇、木耳、金针菇和秀珍菇等。2011年度广西食用菌鲜品总产量93.08万吨,比2002年度的12.03万吨增长了674%,翻了近七倍。

  ——效益大提高。广西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的这几年,也正是销售行情持续上涨的几年,2011年度广西食用菌鲜品总产值达到了60.88亿元,比2002年度的5.00亿元增长了1118%,翻了十一倍;有18个县(市、区)的产值超过了亿元。在广西,因菇强县、因菇兴镇、因菇富农的新典型层出不穷、亮点纷呈。实践证明:食用菌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一个“短、平、快”的好产业,它的投入产出比在1:2至1:8之间,最高可达1:15。种植食用菌,亩产值少则1.5万元,多的超过10万元,实现“万元田”轻轻松松。

  ——产业大提升。近年来,广西以良种、良法、产业化为基本思路,在发展中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强化菌政管理、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有力推进了食用菌产业快速提升,产品更加多样化、方便化、高质化,产业更加规模化、规范化、有序化。

  展望前景,广西食用菌产值锁定百亿元目标

  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种植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了将食用菌优势产区的发展作为全区五大蔬菜优势产区之一加以打造;《广西食用菌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十二五”期间,广西食用菌综合生产能力要有大步提高,到2015年,全区总产量达到170万吨,年均增长15%,总产值百亿元,进入全国食用菌主产大省前列。

  目前,广西各级农业部门已达成共识: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是深化种植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林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是改善居民膳食结构、引领健康饮食的重要基础,是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出口创汇的重要途径。他们决心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富民强桂”新跨越,勇于创新,克难攻坚,力争实现广西食用菌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制定的宏伟目标,把食用菌产业真正做成农民增收的朝阳产业。

  (本版图文由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统筹提供)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圆故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