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侗族自治县麻石电站库区移民在政府扶持下在石山上大种金银花,既治理了生态,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收入。图为老堡乡边浪村移民喜采金银花。 石永健/摄
石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被学术界称为“生态癌症”。
崇左市是我区岩溶分布面积较大、石漠化严重的区域,石漠化已成为阻碍地方发展的严重生态问题。
现状:石漠化面积连续减
远近山坡满目苍翠,郁郁葱葱;道路两边灌木丛生,绿树成荫。初冬时节,天等县驮堪乡启新村石山区生态综合治理试验区里,仍见一派春色。
10年前可不是这样。天等县林业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石山区生态综合治理实验区包括驮堪乡的南岭村、启新村至孔民村片区,是典型的石山区。由于当地群众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利用,以及毁林开垦等人为活动,石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山上林木尽失,石头显露,森林覆盖率仅为20%,石漠化面积达70%以上。
2002年,崇左市在天等县驮堪乡建立石山区生态综合治理试验区,实施以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为重点的生态林业工程。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植被得到逐步恢复,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还带动实施了道路硬化、牛品改、生态能源、高效农业、人畜饮水、文化教育等综合治理项目的建设,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据统计,2001年试验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680元,至2010年已增至4328元,增加了3648元。
2008年,崇左市又在天等县实施为期3年的全国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采取“任豆树与肥牛树混交”等造林模式,配套草地建设与草食畜牧业发展工程、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水利水保配套工程,整合以工代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扶贫等项目资金,通过“造、封、管、节、永续利用”等措施,开展退耕还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珠(海)防护林、森林抚育补贴、“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实施坡改梯、水保措施、小流域治理、生态能源等生态综合治理。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石山区的植被逐步恢复,水土流失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试验区小气候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2005年全区第一次石漠化监测调查统计显示,崇左市石漠化土地380.3万亩。而2011年全区第二次石漠化监测调查数据显示,崇左市石漠化土地252.77万亩,比2005年减少127.53万亩。至2012年,全市森林面积达到93.2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53.76%,比“十五”期末增加7.85个百分点。
难题:开垦过度投入过低
全区第二次石漠化监测调查数据显示,崇左石漠化土地虽然由第一次调查时的380.3万亩下降到252.77万亩,但潜在石漠化土地却从392万亩上升到503.97万亩。
“工作很难做。让他砍树,肯定不行。但是不让他砍,他说他生活没着落,要饿死了。”这是记者在采访中与一名基层村干聊起森林保护时,对方的感叹。
生态专家指出,大部分石山区群众的过度采伐和开垦,是导致石山区植被日益减少,水土严重流失的重要原因,最终出现严重的石漠化。
而群众的过度采伐和开垦,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生活贫困,收入来源太少。如何积极探索天石山区经济、社会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增强石漠化地区的生态承载能力和造血功能,是一个重大课题。
石漠化的主要根源是植被覆盖度低,水土流失严重。因此,要从根本上治理石漠化,造林绿化、恢复植被是首要措施。在石漠化地区造林,成本比在非石漠化地区要高得多。自2003年建市以来,崇左市人工造林126.2万亩;封山育林89.9万亩,国家、自治区、市、县(市、区)及社会各方面累计投入资金6.19亿元。而这个数字,在严峻的石漠化现状面前,仍显得捉襟见肘。
“按照现有的投入水平和治理速度,治理任务仍相当艰巨。”自治区林业厅厅长陈秋华表示,目前国家安排的治理资金每平方公里仅补助20万元左右,每年每个县600-800万元左右,标准偏低,总量偏少,难以满足实际需要。
同时,森林生态补偿标准也明显偏低。当前我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为个人和集体所有的公益林每年每亩补助10元,国有公益林每年每亩补助5元。而目前商品林地的年租金普遍已经达到30-50元/亩,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管护石山公益林的积极性。
方向:共同参与综合治理
“下一步还要继续加大石漠化治理力度,重点实施好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崇左市主要领导表示。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充分利用石山区特有的自然条件和林地资源,重点扶持石山地区的农、牧、林产业,科学引导石山地区群众发展特色种养业,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市场化运作方式,实现长中短有机结合、林农牧复合经营,在大石山区走一条“不砍树也能致富”的生态发展新路子,推动林业生态扶贫。
加大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力度。“十二五”期间,继续加强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建立建全农村沼气池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沼气池使用率,逐步推广太阳能热水器,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十二五”期间,全市将新建农村沼气池1.8万座,确保全市沼气池保有量28.6万座,入户率达78%。同时,改造、维修一批旧沼气池,使沼气池使用率稳定在90%以上。
在森林培育方面,加快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的建设步伐,争取在“十二五”期末,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5%以上;全面实施森林效益补偿基金工程项目,创新公益林管护机制,提高公益林管护水平,力争到2015年质量优良的公益林面积达700万亩以上。
依法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严禁随意采挖野生植物,确保林地资源的安全。
适当提高工程建设补助标准,特别针对造林难度大的土地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近年来的经验表明,石漠化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靠一两个部门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全社会各部门的共同参与,需要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投入。”陈秋华如是说。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贵港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观察:五光十色新农业
满眼亦红亦绿的辣椒、绿色剔透茶香四溢的茶叶、银光闪烁的人工饲养蛇……放眼钦州大地,这片热土上新兴的农业发展正在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这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合作社、种植大 【详细】
“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村屯绿化行动观察之:用鲜花彩树装点八桂乡村
“绿色是生态乡村的主色调,花化、彩化是提升村屯绿化水平的新要求。”自治区林业厅副厅长莫一平这样说 【详细】
广西发布2014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
近日,自治区知识产权局在门户网站上发布了《2014年广西知识产权保护状况》,从知识产权政策环境、知识产权创造、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及知识产权国内外交流合作5方面,结合翔实数据和具体案例系统介绍了去年我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的新进展 【详细】
“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村屯绿化行动观察:让绿色成为生态乡村主色调
还记得那山脚下清澈见底的小溪、飞舞在苍翠树林间的鸟儿、还有村口的那棵参天古树吗? 【详细】
“农家”“手工”等自制食品是监管难点
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食品安全法将于10月1日起施行,增加了“禁止剧毒农药用于果蔬”、“婴幼儿食品生产全程质量控制”等众多内容,其中,“网购食品纳入监管范围”尤为引人关注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