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7日 来源:玉林晚报 作者:温驷昌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今年以来,我市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加快推进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不断完善农村产权服务体系建设,加速农村产权流转变现,为农村发展开辟更多融资渠道,打造了强劲引擎使农村经济社会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农民收入不断提升。前三季,我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0313元,增长12.9%,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出3.2 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打通产权交易第一关节

  一直以来,我市把确权颁证作为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关键第一步,注重运用玉东新区湘汉社区试点工作经验,积极筹措经费,加强与专业技术公司合作,整合资源,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按照“三年三步走”目标计划,有序有效铺开面上农村“六权”确权颁证工作。

  截至目前,全市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已发证1398宗,发证率98.11%。林权确权发证985.36万亩,发证率94.58%。土地承包经营权全市58个乡镇的545个村开展了确权工作,已完成承包经营权确权6358户,确权面积16442亩。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则重点推进了自治区国土部门统一部署的“一期”和“二期”工程。集体建设用地上房屋所有权的确权颁证覆盖范围保持与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覆盖范围一致。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的确权重点是扩大试点范围,对经营性,以及群众有意愿、有需求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进行确权颁证,全市已办好产权证47宗。

  与此同时,我市以农村产权确权流转工作开展为契机,通过完善机制、培育主体、典型示范等方式,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规模经营,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全市形成了50亩以上连片种植基地2073个,其中1000亩以上产业化基地43个,初步呈现出农村土地向适度规模集中的现代农业发展态势。

  服务体系建设日臻完善

   今年10月30日,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正式交易,农户可以拿着自己手中的各种产权到中心流转交易,获取扩大生产所需资金,“沉睡的资产”变成流动的资本实现……这是我市不断完善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的一个有力举措。现在,每天都有不少农户前来咨询政策和交易信息,希望将手中的产权上市进行交易。

  我市在建立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的基础上,积极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四级服务网络,完善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在市、县、镇分别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在行政村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站。目前,全市已建立了1279个中心(站),为土地流转提供场地设施、信息发布、政策咨询、范本提供等全方位服务。

  据工作人员介绍,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开业至今,共组织交易及鉴证服务的交易合同102宗,出具鉴证书25份,累计涉及流转面积27104亩,交易额3215万元。交易品种涉及土地承包经营权、林地使用权、水域养殖权三类。同时,一大批意向转让信息和受让信息在此发布,未来将有更多产权转让达成交易。

  加快产权流转变现步伐

   为给涉农经济更多资金支持,我市积极以要素市场化为导向,以群众自愿为原则,依托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平台,加速推动农村产权规范流转,变现增值。

  值得指出的是,为顺应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新情况新要求,我市不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增加机构网点,为加快农村农业发展提供高效、快捷的金融服务及资金保障。目前,我市村镇银行已有7家支行向乡镇农村基层延伸,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到25家,证券服务机构增加到5家机构8个营业部,保险机构达到27家。

  并且,我市还积极拓宽涉农主体融资渠道,引导银行机构大力拓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联户担保贷款,推进农村贷款抵质押方式创新,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促进信贷资金倾斜支持“三农”发展。截至10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451.32亿元,增幅16.7%,高于各项贷款增幅2.3个百分点,为农户发展生产提供了充足有效的资金支撑。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limit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