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经济带因水而生,却是因“船”而旺。100吨级、500吨级、3000吨级……随着西江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江面上的船舶吨级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多。
广西水运的复兴与发展,同样离不开船,更离不开成千上万“以船为生”的人。新年伊始,记者走近这样一群人:他们或靠船谋生,或因船而富,他们在见证西江的兴衰历程的同时,也成为广西水运复兴历史画卷中的缩影。
船长的愿望
已经4天了,来自贵港的“润桂690”船仍停滞在西江江面——下游一公里处就是长洲水利枢纽。
1月12日,梧州市交通局当天数据显示:西江上游候闸船舶达399艘。“与往年相比,这算是比较少了”。
事实上,对于长洲枢纽动辄一周甚至数月的滞航期,在这条航线上跑了5年的“润桂690”船长张崇师早已习惯。
南宁-广州航道是目前广西最繁忙的航道,全区内河运量的90%经过这里,而长洲枢纽正位于该航道的咽喉位置。
随着西江航运的迅猛发展,截至2013年,长洲一、二线船闸实际年过闸量已达7000多万吨,是原设计过闸量的两倍多,早已不堪重负。每年枯水期,滞航现象都会准时“上演”。
“没办法,只能在船上干等着。”看着江面上排列的数百只船舶,张崇师叹息,“而且不知还要等多久。”
其实,只要经过长洲枢纽,就可一路畅通无阻,直航至珠三角。不过,张崇师也坦言,这些年西江航道的变化,跑船人都看在眼里。过去贵港跑一趟广州要一个多月才能来回。现在水深了、船大了,来回广州一个星期就行了。
要解决长洲枢纽多年来的堵船之困,唯有将船闸扩容改造、提高船舶通行能力。采访中,正在候闸的船员们纷纷向记者打听长洲三、四线船闸的通航时间。张崇师告诉记者,对于常年过着枯燥、乏味、周而复始航运生活的跑船人来说,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快解决长洲滞航问题,“候闸的日子实在太难熬了”。
最让张崇师印象深刻的是:2009年春节前夕那次滞航,“候闸一个多月,父母和妻子特意从桂平老家赶来,全家人在不到7平方米的船舱里,算是过了个团圆年。”
不过,“福音”已经来临。记者了解到,工期4年多的长洲三、四线船闸目前已经通过验收,今年1月20日三线船闸将先投入使用,春节前四线船闸也将投入使用。4座船闸实现联合调度后,总通过能力可提升到单向1.36亿吨/年,将成为世界上内河通过能力最大的单级船闸,有效缓解长洲滞航状况。
“到那时,我们就能多回家陪陪家人了。”张崇师说。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自治区副主席张秀隆调研西江经济带建设
3月14日至15日,自治区副主席张秀隆率自治区有关部门负责人来梧,调研西江经济带建设情况,协调解决西江经济带建设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详细】
柳州打造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掀热潮
3月5日,位于柳东新区的柳州港官塘作业区一期工程工地,机械设备轰鸣声不断。羊年元宵节,这个工地开始了新一轮施工。一批重大项目有序推进,柳州正一心一意打造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 【详细】
李志刚代表:从中央层面加快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
“珠江-西江经济带为广东、广西以及沿江各地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来宾市委书记李志刚表示,希望从中央层面加快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工作。 【详细】
我区实施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完成投资168亿元
2月11日,记者从自治区政府召开的西江经济带建设座谈会上获悉,去年7月国务院批复《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以来,我区各级各部门积极开展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各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截至2014年底,大会战项目已开工78项,占计划总项目数的47%;完成大会 【详细】
进一步优化西江经济带产业布局的对策
《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强调,充分发挥经济带通道和纽带作用,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强化产业合作对接,推进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优势互补、协同配套、联动发展的现代产业集聚带。落实这一要求,就必须着力优化经济带产业布局。2014年上半年,自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