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峨县的砌墙保土工程,让坡耕地变成了梯田,“三跑”田成了“三保”田。骆远柱/摄
核心阅读
我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脆弱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各地相继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重要水源区、岩溶地区、革命老区等实施了中央预算内投资水土保持工程、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和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等一批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仅“十二五”期间,全区就投入10.63亿元用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是“十一五”的2.53倍,其中中央资金6.79亿元,是“十一五”的3.5倍,先后治理小流域163条,防治水土流失面积近2000平方公里。
盛夏时节,记者走进西林、田阳、天峨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区,见证了治理水土流失给大石山区带来的巨变。
西林:荒地披新绿
8月初,走进西林县八达镇龙保村,展现在记者面前的是一幅山水田园画:流淌的龙英河依山脚而过,阡陌交错的肥田沃土与小桥流水交相辉映,一栋栋玲珑的楼房掩映在簇簇板栗树中。
“以前,一到雨季的时候,覆盖着山石的稀薄泥土很容易被水冲进龙英河,作物扎不了根,贮不了水,玉米、甘蔗等耐旱作物收成少得可怜。水土治理后,现在地表植被覆盖得非常好,土再不会被水冲走,新种的板栗产值比以前种玉米高出一两倍,生活水平比以前提高了很多。”龙保村村委副主任杨丁荣说。
西林县是一个典型山区县。上世纪90年代,随着山地开发热潮的兴起,就连县城周边的山坡也出现了东一块、西一块的“大字报地”,像是给山上打了补丁。自然植被遭受破坏,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威胁到该县及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防洪安全和饮水安全。
2003年以来,西林县先后实施了“珠治”工程、中央预算内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先后利用中央和自治区财政资金4779万元,对17条小流域进行了治理,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9平方公里,再也看不到治理前满山“补丁”和水土乱流的景象了。
在工程建设中,西林县坚持以水为主线,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村统一规划,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因地制宜配置植物、工程和农业耕作,使建成后的工程不仅成为粮仓、果仓,还成为农民学习农业新技术的培训基地,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在贯穿西林县的母亲河——驮娘江,沿岸村民种植沙糖桔、橘红以及板栗等各种经济林木,既保持了水土又让收入大大增加。该县副县长杨登祥表示,西林县还将继续把小流域治理当作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力争在不久的将来,把驮娘江沿岸打造成为一道秀丽的风景线。
田阳:坡地变梯田
在田阳县那满镇新立村“坡改梯”西红柿种植示范点,记者看到连片整齐的梯田里,红彤彤的圣女果挂满枝头,田间的滴灌设施正将水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西红柿根部土壤里。
让人难以想象的是,2010年之前,这里还是“九分石头一分土”,水土流失严重、土地坡度大、土层薄,全村人均收入只有2500元。
记者了解到,田阳县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4%,是广西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坡耕地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29%。
2010年,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启动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把田阳列入全国第一批试点县。该县按照“治一片、成一片、见效一片”的思路,整体推进,全面实施水、田、路综合治理。治理后的坡耕地,田成方,路成网,管进田,水通畅,满足了农业机械化耕作及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基本条件。全县实施坡改梯面积两万多亩,覆盖群众500多户,项目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坡改梯后,斜坡变成了一垅一垅平地,水存住了,土留住了,昔日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坡地,变成了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梯田,不但改善了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还大大增加了耕地面积。种植结构也从单一品种向高效多品种转变,农民种植的火龙果、香蕉等经济作物,收成非常好,收入得到大大提高。
“现在我们种有西红柿、豆角等,品种齐全,几乎样样都有。”那满镇新立村村民马兰梅欣喜地跟我们算了一笔账,“以前村民种甘蔗一年收入只有几千块钱,如今一年四季轮种,每亩地一年收入两三万元不在话下。”
天峨:水丰果飘香
天峨县,地处红水河上游,群峰林立,沟壑纵横。
2006年,我国第二大水电站——龙滩水电站在此建成,下闸蓄水后,造成天峨县库区2.5万移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大部分良田,农民只能依托库区周边的坡地种植旱谷、玉米等传统农作物,大量的陡坡开荒,又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如何稳定和提高库区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保持库区良好的生态,成了天峨县委、县政府面临的一道难题。
近年来,天峨县先后投入了数亿元巨资,实施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珠江防护林工程等生态建设项目,打造“生态天峨”美丽家园。
“2006年实施水保项目以来,我县立足县情,依托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引导群众在项目区种植以龙滩珍珠李、油桃为主的‘三特’水果,既达到保护生态的目的,又促进了群众脱贫增收。”天峨县副县长龙慧芬说。
据介绍,为发挥工程效益,该县采取农户承包自主经营、土地流转大户经营、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或引进公司等多种方式,解决了水土保持工程的后续管护问题。通过项目带动、政府推动、社会广泛参与,目前全县已种植龙滩珍珠李、油桃等无公害水果40多万亩,已成为广西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示范县。向阳村村民罗利长说:“我家种了100亩珍珠李、油桃,每年收入达到40万元左右。”
天峨县向阳镇宏义珍珠李合作社理事付瀚义,去年来到向阳镇,看到这里实施坡改梯后,建了很多水柜,他就在当地流转200多亩土地,种了200多亩珍珠李,并带动周边群众种植珍珠李。
山绿了,水清了,地平了,农民的生活改善了,过去大量库区移民上访的现象也没有了。用当地库区移民的话说,水土保持工程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原来的水田虽然没有了,但现在的收入是过去在山下只种水田时都不敢想象的。
保护水土利千秋
■新见地
周 印
秀丽的山川,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塑成了美丽广西的形象。生态资源是我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我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水土保持是保护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可以达到涵养水源、美化环境、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等效果,是保持广西生态优势必须采取的重要举措。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区涌现出像西林、田阳、天峨等水土流失治理先进典型,全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也应当看到,还有一些地方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任务依旧十分紧迫。
治理水土流失,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既要保持“绿水青山”,又要换来“金山银山”,当前最要紧的是,在水土流失治理上以进求胜。各地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保持政策不变、力度不减;要注重整合部门力量,加大财政投入;要注重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创新工作机制和治理模式,实现长效治理。
持续坚持水土流失治理,广西的生态优势将更加凸显,八桂山川将更加美丽,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才能更加美好。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广西检验检疫机构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畅通广西开放合作之路
畅通广西开放合作之路 ——我区检验检疫机构多举措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略记 检验检疫出入境货物7万批次、货值110.7亿美元,检验检疫监管边贸互市贸易出入境货物46.1万批次、货值10.8 【详细】
广西与中铝在京举行工作会商 陈武葛红林出席并讲话
8月11日,自治区政府与中国铝业公司在北京举行工作会商。双方就更好发挥广西沿海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广西铝产业转型升级等具体合作事项深入交换意见,达成重要共识。自治区主席陈武、中铝公司董事长葛红林出席会商会并讲话。 【详细】
上半年广西纳税百强企业出炉 南宁上榜企业占六成
昨日,记者从广西地税部门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广西地税纳税百强企业出炉,百强上榜门槛也从去年同期的2780万元提高至3124万元。南宁青秀万达广场投资有限公司、南宁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南宁61家企业上榜,占上榜企业六成。这表明 【详细】
未来五年广西将以南宁为核心 打造十大重点集聚区
8月10日,本报记者从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获悉,《广西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近日获自治区政府批准颁布实施。根据《规划》,未来5年,我区将重点建设10大类共122个集聚区,建成以南宁为核心的“一主五副多节点”集聚区组织网络体系 【详细】
广西首辆全铝身新能源汽车将下线 为南宁研发制造
7月20日,南宁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到南宁市宾阳、横县调研时的讲话精神,以及对五象新区开发建设所作的批示精神,部署贯彻落实措施。本报即日起推出系列报道,宣传我市在加快现代产业发展、加快城市建设和管理、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