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长期努力,河池的生态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如今,“一个村庄、一座绿岛,林在村中、村在林中”的生态景观在河池处处可见。“山青水秀生态美”更已成为我市的一大品牌和优势,而生态建设释放出来的绿色福利,让群众享受到了更蓝的天、更绿的地、更净的水。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已进入攻坚阶段。为进一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减少各类生态灾害,突出绿色品牌优势,增强我市核心竞争力,我市把生态建设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来推动实施。
多年来,我市生态建设的重点在山上,但我市的公路、铁路、河流等通道和广大农村仍然是生态建设的薄弱环节。让森林进社区、进村屯,通过社会大发动、全民齐参与、城乡大绿化,加快人们“身边增绿”,建设秀美城乡,不仅可以让广大群众享受生态福利,更有助于促进广大农村的生态文明发展。
今年以来,全市共投资42.25亿元实施515个城乡新貌新风项目、519个村屯绿化示范点建设、7799个一般村屯绿化建设;新建通村硬化路92条861.68公里,屯级道路硬化399条452.44公里,全市村屯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同时,我市结合“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开展的各项大规模植树活动,在全市不断掀起植树造林热潮,全市森林面积由2010年的3324.8万亩增加到2014年的3440.7万亩,居全区第4位;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66.19%提升至目前的68.68%,居全区第4位;兑现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13亿元,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
一系列的生态建设让我市获得了诸多荣誉。巴马、南丹、罗城3县荣获广西“森林县城”称号,广西现代职业学院、罗城高中荣获广西“森林校园”称号,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洛阳镇荣获广西“森林乡镇”称号,国道210线水任至大兴二级路荣获广西“森林通道”称号,南丹县里湖瑶族乡王尚村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
生态建设释放的绿色福利不仅体现在优化环境方面,在促农增收上也有明显效果。我市把发展核桃产业作为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从2012年起开始发展核桃产业,目前全市核桃种植面积达216万亩。待进入盛果期后,我市核桃产业产值将达30亿元以上,预计主产区农民年人均核桃收入可达5000元以上。核桃产业广泛有效推动了我市贫困地区、石漠化地区经济、生态双发展,形成长远可持续的生态发展特色道路。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美丽河池”乡村建设有喜有忧
2013年以来,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统一部署,我市大力推进“美丽河池”乡村建设活动,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市强力推进“生态乡村”建设,全市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村屯环境大为改观,但依然存在部分县(市、区)、乡镇重视不够等问题。为进一步推进“美丽河池”乡村建设,11 【详细】
河池市党政扶贫考察团赴宁夏、甘肃考察综述
今年以来,中央和自治区对于扶贫攻坚尤其是精准扶贫有了新要求和新部署。为准确把握开发扶贫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市委、市政府着眼全局,审时度势,提出要学先进、促发展。11月16日至20日,市委副书记陈刚率市党政扶贫考察团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及甘肃省兰州市、定西 【详细】
河池市开发扶贫“整乡推进”试点乡镇已竣工项目2000多个
河池是全国、全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市贫困人口达83.75万人,其中,65%的贫困人口分布在生存条件恶劣、缺水少土、基础设施薄弱、自然灾害多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大石山区,扶贫攻坚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详细】
梧州市不断完善长效监督管理机制 形式多样推进生态建设
今年以来,我市以“三化”专项活动为重点,以督促整改“常态化”、属地管理“网格化”、机制建立“长效化”、专项资金“规范化”为抓手,因地制宜扎实推进生态乡村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截至10月底,我市354个自治区级示范村屯项目已全部完成,37个市级示范村 【详细】
武鸣觉卢屯生态建设呈新貌:村前白鹭飞 屋后果满枝
村道洁净,两旁铺设红色地砖;楼房竖立,外墙与蓝天共色赏心悦目;房前屋后,硕果累累满树飘香;村前池塘,鸭子闲游白鹭飞过。这一派美景出自武鸣县觉卢屯。该屯积极参与生态乡村建设,整个村庄焕发容颜。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