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西贺州市第三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党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全面分析新常态下贺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和国内外、区内外发展趋势,认真研究今后五年贺州市发展目标任务,就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出如下建议。
一、认真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奋力完成新使命新任务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以五大发展理念为主线,结合自治区赋予的“发挥向东开放的排头兵作用,把贺州建成广西对接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和枢纽”这一新定位新使命,以及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任务,科学谋划和推动“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一)“十二五”时期我市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预计“十二五”期间GDP年均增长8.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1.6%,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年均增长均超过15%,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与此同时,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基本完成“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特别是,绿色发展格局初步形成。重点培育的“两个千亿元产业”发展迅猛,建成了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初步形成了大产业引领大发展格局;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在全区率先培育生态健康产业新型业态,成为全国唯一实现“中国长寿之乡”县域全覆盖的地级市。开放合作格局显著变化。广贺高速公路、贵广高铁开通运营,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加快构建,在全新的时空格局下,贺州新价值、新优势不断得到发掘,加快了融入珠三角等先进发达地区的步伐。城乡统筹格局雏形初现。启动“生态新城”规划建设,实施大县城战略,加快17个重点镇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广西唯一的全国“多规合一”试点市,在全区率先开展“美丽贺州”乡村建设活动,初步构建起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民生投入不断加大,民计民生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政治生态格局焕然一新。狠抓从严管党治党责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丰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营造了“又干活又干净”的良好政治生态,全市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明显好转。五年的巨大成就,为“十三五”时期更好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十三五”时期我市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十三五”时期,是我市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全面履行自治区赋予我市新定位新使命,基本建成广西对接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和枢纽的关键阶段。总体上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新的增长动力、新的发展方式、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我们推动“十三五”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随着中央赋予我区“建成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三大定位”的加快建设,贺州在全区对外开放大格局中地位更加凸显。肩负自治区赋予的“发挥向东开放的排头兵作用,把贺州建成广西对接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和枢纽”新定位新使命,又是广西唯一一个“多规合一”试点市和入选“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的地级市,贺州正面临“一带一路”、珠江-西江经济带、广东自贸区、贵广高铁经济带拓展延伸等一系列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在全区发展大局中的作用和影响力不断增强,谋划建设贺州连接珠三角核心区的物流大通道、加快向东开放发展、对接中部发展的条件更为成熟。特别是,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培育新的增长点,全力解决贫困问题,确保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目前,我市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持续增强,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全面深化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市场活力不断增强,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空间广阔、潜力巨大。市委就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合作、加强法治建设、保障改善民生,以及新型工业、农业产业化、特色旅游、生态经济、新型城镇化、非公有制经济、教育和脱贫等方面作出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发展布局更加完善、政策措施更加精准有力,有利于推动贺州科学发展加快发展。
同时,受宏观环境、发展阶段、经济结构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市新旧产业和发展动力仍青黄不接,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经济下行压力大,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在工业化初期末段步入新常态,转方式、调结构难度大,传统增长动力减弱,新的增长点不多,创新能力不足,投资消费拉动乏力,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任务艰巨;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滞后,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完善,贫困人口多,补齐民生短板和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土地、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供需矛盾突出,吸引集聚优质发展要素资源的区域竞争更加激烈;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高;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和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有待强化,等等。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使命意识,着力在增强发展动力、优化经济结构、化解突出矛盾、补齐发展短板、提高经济效益和潜在增长效率上下更大功夫,以更大的开放力度、更优的服务,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奋力开创“十三五”发展新局面。
(三)“十三五”时期我市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大战略与行动。
1.“十三五”时期我市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全面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绿色崛起、向东开放、人才兴贺、新型城镇化“五大战略”,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支柱产业超千过百、全面脱贫、重点镇建设、美丽贺州乡村建设“五大攻坚行动”,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把贺州建成广西对接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和枢纽,奋力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广西对接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和枢纽。
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增速实现“超千过百十以上”,即“十三五”期末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GDP年均增长10%以上。人均经济指标与全区差距明显缩小,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全区前列,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生态经济加快发展。
基本建成广西对接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门户和枢纽。生态新城、“一江两岸”建设基本框架成形,中心城区综合承载力不断增强,平桂现代新城基本建成,城市品位显著提升;各县城新区建设初具规模,一批富有特色和魅力的小城镇打造成形,树立起广西东部门户的城市形象。新型建筑材料基地初具规模,生态健康产业四大业态培育壮大,生态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绿色生态城市形象深入人心。与桂林、梧州和湖南永州、广东清远、肇庆等毗邻市连接的现代交通体系更加完善,贵广高铁经济带先行区的作用充分发挥,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全面融入“珠三角2小时经济圈”和“北部湾3小时经济圈”,基本建成“东靠西连、南北贯通”的绿色大通道和珠三角通往中南西南内陆腹地的物流大通道,口岸大通关体系加快构建完善,连接西南、中南和华南经济圈的大通道作用进一步增强,贯通东部、中部、西部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初步形成,基本建成广西对接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重要枢纽。
3.“十三五”时期我市的重大战略和行动是:深入实施“五大战略”,全面推进“五大攻坚行动”。
“五大战略”即:
——创新驱动战略。把创新驱动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人才创新和实践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产业新体系和发展新模式,以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推进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建立完善面向创新的体制机制,建设创新型贺州。
——绿色崛起战略。坚持走“生态立市”“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环境保护治理体系、社会绿色文化体系,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推进绿色矿山、生态园区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建设生态良好、风情浓郁、宜居宜业的美丽贺州,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殷实、生态良好的绿色崛起之路。
——向东开放战略。抓住广东自贸区、珠江-西江经济带和贵广高铁经济带加快建设的重大机遇,主动破除对外开放合作的体制机制障碍,在互联互通、区域合作、平台搭建、产业培育、政务服务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效,加快构建形成符合贺州实际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融入珠三角。倾力构建桂粤湘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着力建成向东开放的重要门户;创新粤桂经济合作新模式,主动参与贵广高铁经济带建设,主动融入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深化闽桂经济合作新模式,搭建对外开放合作新平台,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人才兴贺战略。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使用力度,制定更具吸引力、更具包容性、更具开放性的人才工作政策,以复合型、创新型、紧缺类人才和企业家队伍建设为重点,进一步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建立完善人才引进、培养、管理和使用体制机制。统筹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人才队伍,努力建设贵广高铁经济带上重要的人才聚集地和面向珠三角为重点的区域性人才小高地。
——新型城镇化战略。按照“建设好市区、发展好县城、扶持重点镇”的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产城融合、集约高效、生态宜居、彰显文化,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和谐、可持续发展之路,推动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城镇模式集约高效、城镇化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城镇综合承载力提升。
“五大攻坚行动”即:
——基础设施建设攻坚行动。围绕开放合作、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生态环保、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领域,加快建设与完善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按照“广西对接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和枢纽”的要求,构建形成以连接珠三角核心区物流大通道为主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网、保障发展需要的能源体系、内联外接的信息大通道和比较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支柱产业超千过百攻坚行动。以技术改造、两化融合、绿色发展、制造业服务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做大做强“两个千亿元产业”,培育一批“超百亿元”特色产业集群,初步构建生态健康产业新体系,打造贺州经济发展升级版。
——全面脱贫攻坚行动。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到2020年全市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标,大力推进特色产业脱贫、易地搬迁脱贫、教育扶智脱贫、金融扶持脱贫、科技文化扶持脱贫、社会帮扶脱贫等一批重点工程,整合资源、集中力量解决贫困突出问题,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向贫困村覆盖,确保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重点镇建设攻坚行动。以“强镇兴村富民,强基固本利治”为目标,强化重点镇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职能,着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发展一体化,通过扩权强镇改革释放重点镇发展潜力,努力把重点镇建设成产业聚集区、人口集中区、发展先行区、宜居宜业示范区。
——美丽贺州乡村建设攻坚行动。巩固提升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工作成果,扎实推进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优化村庄布局,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实现农村环境优美、农民生活幸福、乡村和睦安宁。
二、加快培育新动力新优势,实现经济持续较快发展
(一)增强创新驱动能力。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着力提升科技创新对经济的驱动作用。打造产业科技提升工程,重点围绕“两个千亿元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优势农业等产业关键技术,加快推进国家级碳酸钙质量检测中心、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完善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引导企业向科技型、高新型、创新型发展,争取培育和引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产业集群。建立完善企业技术中心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交流合作对接机制,鼓励企业与院校共建研发机构和实验中心。健全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完善支持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努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动力。探索科技金融结合的有效方式,充分发挥政府财政投入的引导作用,重点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及创新平台建设的扶持。围绕产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创新创业团队和领军人才,鼓励通过技术合作、入股参股等方式来我市创业就业。实施“众创空间”建设工程,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着力打造众创空间贺州模式,引领带动全民创新创业。继续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二)提升内外需的拉动能力。围绕补短板、调结构、惠民生,创新投资方式,突出战略性、效益性、产业类、民生类投资,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增加有效投资,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创新融资方式,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使社会投资和政府投资相辅相成。优化政府投资方向,通过投资补助、基金注资、担保补贴、贷款贴息等,优先支持引入社会资本的项目。鼓励支持企业通过股权交易、发行债券、金融融资、互联网金融等方式融资,扶持优质企业上市融资。加强与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合作,多方面筹措投资资金。精准对接列入国家专项建设债券支持方向的重点领域项目,加快推进专项建设债券三年滚动投资计划。推动消费新业态发展,释放消费潜力。大力发展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创业机会,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比重,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培育旅游等消费新热点,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费预期。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提高消费品质量安全水平。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拓展国际投资贸易。大力发展一般贸易和服务贸易,加快发展加工贸易,扩大特色农产品出口。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提升利用外资的规模、质量和水平。
(三)提升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深入实施“宽带贺州”战略和“互联网+”行动,推动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重点建设新一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和数字广播网,推广三网融合,发展高速、大容量、高智能信息传播网络,实现城镇和产业园区光纤网络全覆盖,农村宽带家庭普及率大幅提升。积极推广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以信息化推进产业现代化、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智慧乡村、智慧交通、智慧教育和智慧旅游。
(四)加快构建生态工业体系。按照“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发展思路,加快培育碳酸钙和新型建筑材料“两个千亿元产业”和生态健康产业。积极推进产业向生态化、高端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加快推进华润二期规划建设,做大做强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推动粤桂县域经济产业合作示范区、旺高工业区(广西碳酸钙千亿元产业示范基地)、钟山工业区等现有产业园区进行生态化改造,规划建设一批生态型产业园区。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等转化为再生资源的能力。加快建立生态健康产业研究中心,大力发展长寿绿色食品、营养品、保健品和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保健器材等健康制造业。大力发展优质饮用水产业。大力发展风力、天然气、沼气、生物质能、太阳能等新兴清洁能源,鼓励推广热电联产、分布式发电,促进新能源与水电互补融合发展。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园区,围绕龙头企业加快建立产业联盟、协会、研发中心等一批专业化平台,加快推进碳酸钙石材、电子、稀土、高纯铝、钨钛锡新材料、食品药品、机械制造、新能源汽车、互联网金融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五)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推进生态休闲健康养生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建设大型农产品专业市场、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和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等,打造面向珠三角的现代有机农产品物流中心。加快互联网+特色农业+旅游业发展,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形成集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度假观光为一体的大型循环生态农业产业链。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与保护,健全完善农产品标准、质量控制追溯和风险评估体系,巩固提升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覆盖成果。加大农民培训力度,积极培育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
(六)推动特色旅游业大发展。在旅游产品的特色化、差异化、精品化上下工夫,积极培育生态健康产业四大业态,大力推动生态旅游、生态休闲、生态养生、生态养老等特色服务业,打响“生态贺州、长寿胜地”的品牌。优化市域旅游空间布局,重点打造以黄姚古镇为龙头的旅游文化产业区,培育和建设一批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温泉休闲度假区、特色景观旅游村镇、乡村旅游特色村、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继续规划建设一批森林公园,着力打造山水人文旅游度假目的地。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延长旅游产业链条,实现“旅游+”产业互动发展。加快城市旅游咨询中心和集散中心建设,健全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推进服务质量标准化建设,构建“快旅慢游”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旅游营销体系,加快推进旅游商品研发基地建设。积极开展跨区域旅游合作,加强与主要客源地旅游企业的合作,推进桂贺旅游一体化建设,共同打造区域联动的旅游精品路线。
(七)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提升服务质量、效益和水平。加快自治区级商贸物流专业市场和贺州市“无水港”建设,着力把贺州石材及碳酸钙新材料交易中心、贺州(平桂)石材展销中心、粤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贺州生态科技服务集聚区建设成为自治区级现代物流集聚区,推进一批重大物流项目建设,打造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加快“智慧贺州”云数据中心、电子信息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争取每年在贺州举办智慧城市产业联盟发展论坛。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立贺州市千亿元产业网上交易平台,把贺州生态产业园建设成为电子商务创业示范基地。加快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业,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不断提升服务经济在中心城区产业结构中的比重。
(八)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完善体制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着力推动中央、自治区各项重大改革措施落地生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综合改革、医疗卫生体系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各领域改革。着力推动实践创新,突出贺州特色,抓好全国“多规合一”试点、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建设、重点镇建设等方面的改革,努力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改革经验。强化问题导向,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反映群众呼声,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完善改革信息反馈机制,畅通信息反馈渠道,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推进改革的良好局面。
三、坚持统筹协调发展,构建全域一体化发展格局
坚决打破以往县域内各自为阵的发展模式,通过以中心城区建设带动县域发展,推进连线成片发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构建起全域一体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实现各县(区、管理区)错位发展、协调发展、一体发展。
(一)着力增强立体交通支撑能力。坚持交通先行,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统筹推进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以贺州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为龙头,促进各种交通方式的无缝对接。以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为基础,带动骨架路网的建设,建成永贺高速贺州段,推进贺州至来宾高速公路、二广高速贺州至连山段、信都至梧州高速公路、贺州城区北环路、国省道新建(改扩)、县乡道建设等项目建设,推动洛湛铁路电气化改造、柳韶铁路、贺梧城际铁路等项目建设及铁路交通线向重点产业园区的延伸。以水运、民航等其它交通方式建设为突破,加快推进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城市轨道交通、贺江和桂江扩能等项目建设,打造多样化交通体系。坚持城市公交先行,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以人口和产业布局为依托,打通交通骨干网络连接县城、乡镇和广大村屯的“毛细血管”,完善国省道通往工业园区、旅游景区的路网建设,提高交通通达能力。
(二)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中心城区作为市域综合服务中心,围绕“一江两岸”的综合开发,重点推进生态新城和贺州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发展完善旅游服务、商业服务、生活居住等功能,扩大中心城区规模。协调推进“贺八平钟一体化”发展,依托绕城高速和贵广高铁(贺州站)、洛湛铁路(贺州站、望高站)等交通干道所形成的30分钟交通圈,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资源深加工产业。激活市域副中心城市的增长活力,以钟山、富川、昭平和信都作为4个市域发展副中心,把八步区打造成为贺州向东开放发展的桥头堡、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排头兵和改革创新先行区;把钟山县建设成为广西中小城市、贺州市副中心城市、贵广高铁经济带物流和旅游黄金节点城市;把富川瑶族自治县建设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广西循环经济示范县、广西特色旅游名县,打造成为山水流韵、民族特色浓郁、宜居宜业的生态园林城镇和“中国瑶乡明珠”;把昭平县建设成为全国有特色的生态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全国有特色的宜居宜业山水森林城;实现平桂管理区设区,把平桂建设成为中国重钙之都、中国岗石之都、产城融合示范区和宜居宜业现代化新城区;适时启动粤桂县域经济产业合作示范区升格为市辖区的申请工作。重点扶持培育贺街镇、黄姚镇等17个发展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吸纳人口能力强的重点镇,完善重点镇产业发展规划,强化重点镇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职能,充分发挥重点镇联结城市、辐射农村的重要作用,把重点镇建设成为服务“三农”、促进农民就近就地城镇化和镇村一体化发展先行示范区。
(三)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继续抓好市容市貌综合提质工程,全面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建设,加强城镇道路、公交、电网、供水、通信、给排水、园林绿化、物流配送、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建设,加强学校、医院、文体、市场、养老、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加快园博园、城市公园、生态新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贺州市域绿色廊道工程、园区互联互通路网、产城一体化路网等项目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运营管理长效机制。大力推进农村道路硬化、饮水净化、电网改造、通信设施、供水排水、绿化美化、环境卫生等建设,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四)推动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配置。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把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和接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城镇,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构建集商贸、创业、人居、休闲、保障为一体的新农村综合体,实现农民居住相对集中、现代产业成片发展、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公共服务配套完善。
分阶段开展好“美丽广西·生态乡村”“美丽广西·宜居乡村”“美丽广西·幸福乡村”活动,优先支持大村大屯、重点村屯、移民村屯、贫困村屯等引领示范工程建设,着力打造一批连片成带的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生态和谐、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示范区块。加快推进村屯规划集中行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民居保护力度,既厚植地方传统特色和民族特色,又展现新农村时代风貌。
(五)提高法治建设水平。建设平安贺州,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构建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体系。按照“程序依法、过程透明、结果问责”原则和思路,健全完善权力运行和制约机制,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提高司法公信力。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加快实施政社分开和多元社会组织培育建设,加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力度,推进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商会的“去行政化”。加强城乡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发展社会工作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优化行政执法运作机制,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经费由财政保障制度。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改善基层法治建设基础设施和条件。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成立县(区、管理区)、乡镇(街道)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促进全市人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坚持地方立法与改革决策相衔接,及时制定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六)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依法强化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影响安全生产、损害生态环境、破坏网络安全等重点问题治理。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安全生产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实施重大气象保障工程,推进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健全打防管控一体化运作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密防范和严惩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落实重大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深入推进基层平安建设,实现全市综治网格化管理全覆盖。依法防范和打击“三股势力”破坏活动。推进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完善流动人口网格化管理模式。创新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方式。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社区矫正队伍和社区矫正管理中心。加强防灾减灾和应急能力建设,完善预警预测、信息报告、应急处置等机制,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依法规范互联网管理,净化网络环境。
(七)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全方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加强思想品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加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建立完善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公共文化建设、管理、运行和保障机制,加快构建形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影视服务、文化旅游、文化会展等产业,推动文化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升文化区域影响力,大力扶持文化精品创作生产。深入挖掘具有贺州特色的文化内涵,打造贺州文化名片。加强文化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积极创建广西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加快建设区域性的文化创作生产和交流传播中心。培育文化消费市场,加强文化知识产权保护,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八)加强国防动员与双拥工作。加强党管武装工作,统筹经济社会建设和国防建设。加强国防动员体系建设,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关心支持军队建设和调整改革,深入开展新形势下的双拥工作。做好军转、军休干部安置管理和随军家属就业安置等工作,密切军政军民团结。
四、推动绿色发展,建设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
生态资源是贺州资源禀赋核心优势,是贺州发挥区位优势和后发绿色崛起的保障。“十三五”时期,以全国“多规合一”试点为引领,以建设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为目标,以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重点,全面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区划,优化空间开发格局,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生态贺州,实现山清水秀人长寿。
(一)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全力推进“多规合一”试点,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经验。严控生态空间底线,按照城镇、农业、生态三大空间和城市开发边界控制线、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三大控制线和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统筹规划布局全市经济社会建设。在重点开发区域,主要布局全市的重大工程项目,推进集约高效开发;在农产品主产区,突出做好农产品供给保障,抓好耕地保护,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发展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在重点生态功能区,重点做好生态安全保障,全面做好生态保护工作,发展生态产业。优化城乡空间结构,构建“一主四副、两轴三区”的紧凑式空间发展结构,推进生产要素向贺江城镇发展带的集聚,全力推进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土地开发,提高资源配置水平。
(二)优化水生态系统。按照节水优先、综合治水、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优化水生态系统。按照“河清湖秀、城水相依、生态宜居”的生态水城建设要求,加快推进贺州生态水城规划建设。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完成路花水库、贺江整治工程等一批重点骨干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重点水源工程等民生水利建设。加快中小河流及山洪沟治理,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成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增强防汛抗旱减灾能力。实施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纳污“三条红线”管理,提高农业、工业和城镇节水力度,提升水资源节约、高效、安全利用水平。
(三)构建绿色生产体系。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加快构建绿色化发展体系,建设经济与生态共发展的生态贺州。从产业集聚带建设、支柱产业发展、工业园区生态改造、企业绿色化生产等层面,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精心呵护“山清水秀生态美”的特色品牌。充分利用特色产业吸引客商,巧推“以特引特”,吸引绿色企业向贺州聚集,做大做强绿色产业链条。找准建设切入点,以生态健康旅游、生态健康休闲、生态健康养生、生态健康养老四个新型业态引领生态服务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决淘汰低端落后产能。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使生态产品在平等交换中体现应有的价值。
(四)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扎实做好淘汰黄标车、燃煤锅炉和有机废气治理工作,深化矿山扬尘、施工扬尘、道路扬尘专项整治行动,加快推进城市中心城区产业“退二进三”,促进区域空气质量持续好转。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努力走出一条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新路子。大力弘扬和宣传生态文化,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保护、挖掘、发展具有贺州特色的生态文化。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培育发展环保社会组织和志愿团队,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公益和生态创建活动,使绿色文化成为社会风尚。
(五)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等规定。建立建设项目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评价与控制制度,严格执行“环境第一”的发展理念,实现资源开发、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机均衡。开展区域环境承载力评价,针对区域总体和重点开发区,对环境可支撑的人口、经济规模和容纳污染物的能力进行系统研究,建立科学的区域环境承载力评价控制指标体系,促进区域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巩固和壮大国家森林城市的成果,推进贺江、桂江跨流域环境治理工程。建立完善珠江-西江流域、桂粤湘等周边地区跨省区生态文明合作机制,推进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建设,加强污染联防联控、统一环境准入制度等方面的合作,切实保护好区域环境。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节水型社会。以加快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推动生态城乡建设,依法铁腕治理环境违法行为,保持环境治理工作常态化。调整优化树种结构,控制速生桉种植规模,逐步减少速生桉总量。
(六)打造生态贺州长寿胜地。充分发挥贺州所辖三县均荣获“中国长寿之乡”实现全覆盖的独特优势,进一步挖掘、开发、保护和利用生态健康长寿资源,整合拓展资源优势,全力打造“生态贺州、长寿胜地”。通过生态健康服务业、有机农林产品等延伸“长寿”价值链,将“贺州长寿秘诀”融入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宜居度。大力弘扬长寿文化,规划建设“长寿”精品休闲养生体验线路,打造特色精品“长寿贺州”。培育形成“健康游,在贺州”“慢生活,在贺州”“想长寿,在贺州”“乐晚年,在贺州”等各种主题品牌,把贺州打造成人人向往的长寿养生旅游胜地。
五、融入“一带一路”发展,建成广西对接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和枢纽
坚持开放发展,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创新开放模式,拓宽开放领域,集成开放优势,发挥向东开放的排头兵作用,建成广西对接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和枢纽,全力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一)加快建设贵广高铁经济带先行区。以自治区谋划建设粤桂黔高铁经济带试验区(广西园)为契机,以粤桂县域经济产业合作示范区为依托,积极谋划建设“贵广高铁经济带先行区”,并争取上升为自治区战略。依托贺州优越的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加强与高铁沿线城市在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园区共建、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合作,按照优势互补和错位发展原则,主动抢占发展先机,在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服务业等方面实现率先发展,力争把先行区建成粤桂黔三省(区)生态产业深度合作的示范区。
(二)提升广西东部门户城市新形象。充分发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品牌优势,位于港澳-广州-桂林旅游黄金线上的区位优势,以及生态景观、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等多种资源复合优势,依托生态新城、一江两岸,推进贺州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完善路网的规划建设,实现铁路、公路、机场、水路的“无缝衔接”和“零距离换乘”,加快推进贺州城区市容市貌提质升级改造,高标准规划建设公共休闲养生服务基础设施,把贺州城区乃至全市域打造成集生态观光、养生休闲、民俗考察、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华南旅客集散中心和“粤港澳后花园”,打造珠三角进入大西南的第一门户。
(三)构建桂粤湘区域性物流中心。以贺州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发展专项物流业。依托贺州碳酸钙等优势资源,重点打造广西碳酸钙千亿元产业示范基地和广西新型建材千亿元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一批自治区级的现代物流集聚区。谋划建设一批沟通珠三角、中南、西南地区的货运站场和物流园区,大力发展铁海江联运,改善农产品供港澳及出口集中验放场等物流平台建设,打造桂粤湘边界“无水港”和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规划建设自治区级的石材碳酸钙、家具、建材、茶叶、果蔬、手工纺织品等新型专业市场,为大西南、中南地区的特色产品进入珠三角等搭建重要物流通道和平台枢纽。加大海关监管场所的建设力度。
(四)搭建向东开放合作发展平台。推进与肇庆市共建粤桂县域经济产业合作示范区,并借力广东自贸区与广佛肇一体化,将示范区建成粤桂产业一体化发展、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充分发挥示范区作为广东自贸区和东盟有机衔接的绿色中转站作用,高起点、高标准创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依托示范区现有的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碳酸钙及新型建筑材料、家居家具、电子电力等重点产业,全面实施面向粤港澳的招商引资引智工程,重点引进珠三角中心城市重点产业行业协会等市场主体,共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集群培育,形成广西乃至全国重要的金属制品、石材碳酸钙产品、新型建筑材料、家居家具生产、电子电力产业化基地,成为东中西跨省区产业转移集聚地、珠江-西江流域绿色增长极。
六、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共享发展成果、增进人民福祉是“十三五”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完善民生领域各项制度,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
(一)全面推进精准脱贫。以整县推进区域脱贫攻坚,加大项目、资金、政策等倾斜力度,大力实施道路畅通、饮水安全、危房改造、产业发展、旅游增收、教育扶智等重点工程,明显改善贫困地区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实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精准施策,确保帮扶举措到村到户。完善精准考核工作机制,全面落实扶贫责任、权力、资金、项目“四到县(区、管理区)”,贯彻减贫摘帽激励机制。大力开展特色产业富民行动,实施“十百千”产业化脱贫示范工程。稳步有序推进金融脱贫,创新贫困户资产性收入机制。大力实施易地搬迁脱贫工程,把移民搬迁与重点镇建设、园区建设、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加速产城融合,探索移民搬迁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效结合的新路子。大力实施教育培训脱贫工程,提升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强化社会帮扶脱贫工作合力,建立完善各界支持、参与脱贫工作的激励机制。
(二)奋力实现教育现代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统筹发展各类教育。实施学前教育普及工程,积极发展多元普惠性幼儿园。高质量高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优化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升普通高中办学质量;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促进贺州职业学院创新发展。稳步发展高等教育,支持贺州学院内涵式、特色化发展。积极发展特殊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促进现代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分类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促进教育公平,坚持教育资源配置向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贫困地区倾斜,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状况,积极推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受教育。深入实施依法治教,加强师德师风、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高度重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加强学习型社会建设。
(三)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完善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统筹推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维护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加强职业能力建设,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完善技术工人技能评定制度。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扩大社会保险参保缴费覆盖面,完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机制。积极推进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建成公平、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健全社会保障财政投入机制,完善社会保障预算管理。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经办服务体系。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和经办管理,确保人人享受基本医疗保障。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医保经办,发展补充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抓好城镇棚户区、城乡危房改造、公租房、廉租房建设和管理。改进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监管机制,提升住房公积金住房保障作用。完善以城乡低保为核心的社会救助制度。统筹推进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福利事业发展。完善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奖励扶持制度。
(五)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完善基层医疗服务模式,加强基层医疗卫生薄弱环节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级医院扩建改造及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完善城区医疗机构设置布局建设,加快城区综合医院和专业医院建设,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城市社区、农村三级卫生计生服务网络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发展民族医药。健全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体系,合理降低药品价格。加强医护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医技服务水平。完善医患纠纷调解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艾滋病、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和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应急体系,建成覆盖全市的紧急医学救助网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探索建设养老服务综合体,推进医养结合,建设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全面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推进优生优育工程,提升出生人口素质。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发展残疾人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大力发展体育事业。
(六)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深入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落实企业工资、最低工资和工资支付及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补贴改革相关政策。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七、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十三五”规划全面落实提供坚强保障
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凝聚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的智慧和力量,以新理念新状态新作为开创工作新局面。
(一)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提高新常态下应对风险挑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推进决策科学化,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研判经济形势、制定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健全决策咨询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进模范带头作用,实施“政治引领”工程,完善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常态化机制。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关心爱护广大基层干部,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优化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培养和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干部。抓好“壮苗计划”的实施,实现年轻干部、党外干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统筹配备。搭建市县乡三级干部日常表现数字化平台,探索创新从严管理评价干部制度体制。
(二)强化人才支撑保障。坚持把人才作为强市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完善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完善党委决策咨询制度、顾问制度,实施更开放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战略合作,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个人等有序参与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引进。加快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更大力度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完善人才评价、培养、使用、流动、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充分使用好现有人才,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
(三)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权,支持人大常委会实施宪法宣誓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代表工作,拓宽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渠道。支持人民政协依据政协章程履行职能,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全面落实民族宗教政策、侨务政策、知识分子政策。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作用。
(四)以严实作风推动规划全面落实。坚持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位置,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深刻汲取贺州“塌方式腐败”等教训,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把握运用执纪监督“四种形态”,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打造干净干事的良好政治生态。各地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编制好“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切实落实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决策。各级领导干部要模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和“三严三实”要求,真抓实干、勇于担当,坚决落实本建议确定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
全市共产党员和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一致、砥砺奋进,为发挥向东开放的排头兵作用,把贺州建成广西对接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和枢纽,实现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注:“一主四副、两轴三区”,“一主”即市域综合服务中心,“四副”即钟山、富川、昭平和信都四个副中心,“两轴”即城镇发展主轴和城镇发展次轴,“三区”即西部生态保育区、中部核心发展区和东部粤桂合作区。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李裕科:贺州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现状与思考
贺州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位于富川瑶族自治县境内,一期规划面积为11.16平方公里,于2010年10月开工建设,依托循环经济理念先后建成了华润(贺州)电厂一期、华润(富川)水泥一期、华润雪花啤酒(广西)一期项目。2014年,广西富川华天能新型环保建材有限公司点火试运行。贺州华 【详细】
贺州:行走千年古郡 体验长寿贺州
目前,贺州以所辖昭平、富川、钟山三县均获“中国长寿之乡”称号为依托,着力构建中国首个“长寿市”名片,通过本届新媒体群英会,借助新媒体精英的影响力,把优质资源转化为传播影响力,传播生态健康理念,打造城市品牌形象。 【详细】
东兰精准扶贫的对策与建议
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持续开展,东兰县已初步完成30.44万人口的入户登记和调查工作。按照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的国家扶贫标准,该县现阶段还有贫困村73个,占全县147个行政村的50%,贫困户20208户;贫困人口7.9万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28%。2014年,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 【详细】
东兰县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召开 审议通过“十三五”规划建议
12月23日,中国共产党东兰县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召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