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河池市召开脱贫攻坚大会,吹响“攻坚五年、圆梦小康”冲锋号,动员全市上下统一思想认识,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河池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据统计,河池农村贫困人口由2010年的162.07万人减至2015年底的68万人。但河池仍是全区乃至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河池市委书记何辛幸表示,脱贫攻坚是河池当前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全市上下必须拿出冲锋冲刺的精神,以最大的决心、最足的勇气、最优的作风、最强的力度、最硬的措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就如何打赢攻坚战,河池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六项措施:一是抓好精准识别,找准脱贫对象。继续抓好精准识别工作,对贫困户、贫困村(屯)逐一建档立卡。认真核清、核准、核实相关信息,弄清贫困户、贫困村(屯)发展需求,特别是结合精准识别,把移民搬迁对象找准找实。二是实施“七个一批”,开准脱贫方子。从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入手,把好脉、开好方,找准脱贫致富的路子。落实帮扶责任人,科学制定脱贫方案,因户施法,一户一方子,帮到点上、扶到根上,确保实现精准脱贫。三是改善基础设施,夯实脱贫基础,破解阻碍贫困地区发展的瓶颈问题。四是发展特色产业,引领脱贫致富。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举措和主要途径来抓,立足资源禀赋,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宜游则游、宜商则商、宜工则工和一、二、三产业整合发展的原则,大力发展贫困地区特色富民产业。五是实施移民搬迁,破解脱贫难题。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的大石山区、高寒山区以及生态环境脆弱、限制或禁止开发地区的贫困人口,要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组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同时,结合建设移民搬迁安置点,精心实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配套教育、卫生等公共资源,加强移民后续产业发展和就业帮扶,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六是提升公共服务,筑牢脱贫保障。抓好教育、科技、文化、就业、医疗、救助等在内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编织一张保基本、兜底线的民生安全网。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都安“整乡推进”促山区群众脱贫 近2万名群众走上致富路
2014年以来,都安瑶族自治县把隆福乡作为实施开发扶贫“整乡推进”的重点乡,以项目为抓手,夯实农村基础设施,重点实施产业带动、教科引领等六大示范项目。目前,隆福乡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逐步形成,近2万名群众走上致富路。2015年,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5000元, 【详细】
河池非遗传承留住民族文化根脉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结合铜鼓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着力推进非遗保护工作平台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详细】
[覃塘区]“扶贫+”让贫困户脱贫走上持续增收之路
上月31日,覃塘区黄练镇平寨村贫困户李祖清站在覃塘区可龙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茶园,望着绿油油的茶苗,高兴地说:“两年后这些茶苗就可以采摘茶叶了。到时候我们家就有一笔固定的收入了。”这是覃塘区打造“扶贫+基地+合作社(公司) +贫困户”模式带来的可喜景象。 【详细】
[兴宾区]“十二五”期间交通扶贫攻坚纪实
“做梦也想不到,走了几辈人的山路,如今变成平坦宽敞的水泥路了。”1月7日,正在地里劳作的凤凰镇武宜村村民韦传式夫妇指着眼前通村硬化路,喜不自禁。武宜村是自治区级贫困村,山多资源少、沟多平地少、产业单一,交通不便是阻碍当地发展的最大因素。 【详细】
河池市城区江南西路正式通车
为进一步缓解河池城区道路交通压力,改善广大市民出行难题,经过多部门多方走访调研,积极与上级部门进行协调沟通,从2015年12月中旬起,对河池市中心城区龙江一桥头南端实施道路改造工程,于2016年1月1日完工并正式通车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