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加养牛,我有信心今年实现脱贫,也有信心让家人过上好日子。”3月下旬,在一次与记者聊天时,都安瑶族自治县永安乡永吉村银二屯贫困户黄思焕如是说。然而很难想象,信心满满的黄思焕,在一个多月前,还在为儿子新学期的几百元学费着急。
黄思焕的妻子因病去世,留下年过八旬的父母以及一个10岁的孩子,还有8万元的债务,家中需要劳动力照顾老人孩子,又有外债高垒,生活举步维艰。在今年精准识别中,黄思焕家里得分低于贫困线,成为贫困户。
在得知黄思焕的情况后,3月22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脱贫攻坚指挥部指挥长何辛幸亲自率地方和部门干部,前往永吉村,与黄思焕一家面对面商讨脱贫计划,并最终敲定,黄思焕就近到县城农民工进城创业园边打工边照顾家庭,家中贷款养牛,并加入当地合作社,预计年收入达2.5万元。4月5日,何辛幸又深入黄思焕所在的创业园康音电子厂,询问就业问题。一揽子的精准帮扶计划,让黄思焕没有了后顾之忧,对未来生活也信心十足。
在贫困户黄思焕一句“有信心今年实现脱贫”的背后,浓缩了地方党委、政府扶贫攻坚的信心决心,也凝聚了领导干部精准帮扶的辛勤付出。农民工进城创业园、养牛产业、养殖合作社、扶贫无息贷款……贫困户黄思焕的故事,不仅是我市今年20万预脱贫对象落实帮扶计划的缩影,更是近年来河池脱贫攻坚工作厚积薄发的体现。
5年脱贫近百万人
地处桂西北的河池市,是典型的“老少山穷库”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当落后,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一直是河池的最大实际。全市11个县(市、区)有7个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个是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县,是广西乃至全国典型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扶贫是河池的主要工作,脱贫是河池的主要任务。近年来,尤其是“十二五”以来,河池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的决策部署,全面动员各方力量,加快推进开发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3月,春意阑珊,姹紫嫣红,正是踏春旅游好时节。在南丹县城关镇关上村下水屯袁老二饭店里,“小老板”袁国康每天忙个不停。有时游客太多,他只能老板伙计一肩挑,忙得不亦乐乎。5年前,袁国康与当地农民一样,过的是“山上打猎伐木,山下种田打工”的生活模式,由于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不足2300元,被列为贫困户。
5年后的今天,下水屯变成了风景如画的下水洞湖乡村旅游区。“你家种菜养鸡摘果,我家旅馆住宿餐饮。”响应号召的袁国康,把自家房屋改成了饭店旅社,搞起了农家乐。2015年,袁国康家庭总收入18万元,纯收入超过5万元,在当年的精准识别中,该屯正式宣布全部脱贫。
“十二五”期间,与袁国康一样脱掉贫困帽的,河池市就有近百万人。全市农村贫困人口由2010年底的162.07万人下降到2014年底的83.75万人,预计2015年减贫到68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从近50%下降到19.1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4118元增加到2015年的6328元。
68万贫困人口明确脱贫年度
长期以来,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历史欠账多,河池市贫、县贫、民贫的现状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截至2015年,全市贫困人口达68万人,占广西全区贫困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左右,是广西乃至全国扶贫开发主战场之一。
“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全市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发展机遇。”何辛幸曾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全市“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市现行标准下68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10个贫困县(区)、684个贫困村脱贫摘帽,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目前68万贫困人口已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并明确脱贫年度。”市政府副秘书长(兼)、市扶贫办主任胡革介绍说,其中2016年脱贫20万人,2017年、2018年分别脱贫19万人,2019年脱贫10万人,2020年为巩固年,确保顺利实现全部脱贫。
5年“啃”下68万农村贫困人口,信心底气从何而来在产业方面,我市把核桃、桑蚕、特色林果等10大产业确定为扶贫重点产业,并实现贫困村产业全覆盖,贫困户产业覆盖率达95%;核桃种植面积从2011年的13万亩增加到现在的216万亩,预计进入盛果期后,产值将超过30亿元;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推动旅游扶贫,2015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80亿元。
在生态移民搬迁方面,我市先后摸索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安乡“整乡推进”开发扶贫新模式和都安瑶族自治县“无土安置”扶贫搬迁新模式等,在全区乃至全国推广。全市在2011年-2014年已经移民4.28万人的基础上,2015年再移民3.89万人,为全区最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5年来,我市先后投入超过100亿元用于改善贫困地区“水电路房、科教文卫”等基础设施,特别是1133个贫困村中,有449个通过实施“整村推进”,村容村貌均发生了重大变化。
今年20万脱贫人口落实“摘帽”计划
“决心已下、目标已定,剩下的就只有落实和执行。”市长、市脱贫攻坚指挥部指挥长唐云舒指出,河池将横下一条心,坚定愚公移山志,确保完成今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0万人、138个贫困村脱贫摘帽的任务,坚决打赢脱贫攻坚开局之战。
“大到产业发展、移民搬迁,小到鸡鸭养殖、引导就业,今年预脱贫的20万农村贫困人口已落实脱贫帮扶计划,将于年底实现脱贫。”胡革介绍说,宣布脱贫后,我们还将继续跟踪扶持,确保真正实现脱贫。
为确保如期实现目标,今年我市还将选派2万多名工作队员继续进村入户,深入开展精准识别“回头看”,选派优秀年轻党员干部98人担任“整村推进”贫困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选派2355名精准识别工作队员进驻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做到扶贫工作队全覆盖,为下一步实施精准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我市还将重点打好以核桃产业为重点的产业建设硬仗、以扶贫生态移民攻坚为重点的易地发展硬仗和教育扶贫硬仗,全力破除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脱贫致富产业缺乏、“等靠要”思想三大难题,实施“七个一批”,努力夯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础。
我市还颁布实施贫困县、贫困村脱贫摘帽激励机制,对按期脱贫摘帽的贫困县(区),从2017年起至2019年市财政分别给予1000万元、800万元、600万元奖励;贫困村按期脱贫摘帽的,市财政奖励10万元;贫困县、贫困村脱贫摘帽后,继续保持扶持政策不变,同步纳入扶贫规划,同步安排扶贫项目资金,同步进行扶贫项目建设,同步驻村定点扶持。(记者 蒋 宽)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精准识贫:广西25万名干部进村入户摸底“打分”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棉花村村民吴天高一家,今年不再是贫困户了。 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办划定的精准识别贫困户“分数线”是62分,但吴天高家评分107分。对于这一结果,老吴表示“很服气”。 【详细】
大化岩滩镇:因户施策制订脱贫方案
自精准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大化瑶族自治县岩滩镇认真谋划、精心部署,落实精准结对、精准施策、精准督查等措施,实现精准帮扶全覆盖。 【详细】
金城江供电公司:捐资修路 真情帮扶
“我屯公共文化活动中心项目和村屯道路硬化建设,得到贵单位无私资助水泥20吨,让我们感到无比温暖。”4月6日上午,金城江供电公司城郊供电所设备维护班的副班长,念着来自金城江区白土乡德明村干公屯的感谢信,大家的脸上纷纷露出了笑容。 【详细】
都安干部结“穷亲” 发力拔“穷根”
连日来,都安瑶族自治县全面落实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所在单位、各村帮扶部门干部与贫困村、贫困户一对一帮扶工作机制,组织近万名党员干部职工进村入户开展精准帮扶结“穷亲”,因户施策,精准发力,彻拔“穷根”。 【详细】
靖西:以创新党建为抓手 为扶贫攻坚提供组织保障
靖西市把加强党的建设与推进扶贫攻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创新党建工作载体和抓手,全力构建工作保障体系,为深入开展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