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24日 来源:玉林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陆川县大力发展中药材橘红种植,帮助农户脱贫致富,图为农民在护理橘红树。 (记者 蒋金泰 摄)

  产业扶贫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实现扶贫对象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

  只有把地方产业发展起来,让贫困户充分融进产业中,坚持问题导向,开准用对“药方”,方可“药到病除”,拔掉“穷根”。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玉林市在推进产业扶贫过程中,创造了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合作社(家庭农场)带动模式、资产收益带动模式、能人带动模式、电商扶贫带动模式、“扶贫+旅游”带动模式等六种可推广可复制的模式。特别是去年以来,一件件产业扶贫实事,一幅幅脱贫攻坚图景,在玉林这片土地上精彩演绎。

  同心下好产业扶贫这盘棋

  玉林是广西的农业大市,在产业扶贫方面有条件、有基础、有潜力。

  为此,玉林市精准扶贫攻坚领导小组产业开发专责小组下设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工业、旅游服务业5个产业组,协调推进全市产业扶贫攻坚工作。各县(市、区)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在产业扶贫方面积累了好经验好做法。

  北流市注重抓好精准施策,在群众认可度高的种养业上做文章;注重种植大户的示范引领,开展技术帮扶;注重引导散户种植户成立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壮大养殖规模;注重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业。

  陆川县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积极引导农民开展中药材、水果、花卉、淮山等特色产业种植,鼓励贫困村建立农民合作社,把贫困群众有效组织起来,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

  兴业县摸索出一条电商扶贫的好路子,让越来越多农副产品搭上互联网快车售往外地,更好地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和贫困户增收,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

  全市上下坚定信心,勇于担当,全力做好产业扶贫工作,为脱贫攻坚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多元化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龙头企业以及专业合作社,一头连着农户,一头接着市场,是有效带富农民的动车组。全市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自治区级38家,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0个、自治区级129个,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150个。2016年,参与扶贫的新型经营主体2100多家,其中企业近700家、专业合作社1100多家。

  “我们通过打造玉林凤鸣八桂现代生态养殖示范区,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实施规模化养殖三黄鸡,辐射带动10000多户农户,实现户均增收10000多元。”广西参皇养殖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玉林市龙头企业采取“龙头企业+贫困户”等模式,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企业就业务工,带动贫困户发展马铃薯、中药材、食用菌、养鸡、养牛等特色优势产业,实现企业与农户的双赢。

  “合作社对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种植橘红实行全程指导、产品进行保价回收,辐射带动了周边50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加入陆川县绿丰橘红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不少贫困户尝到了甜头。

  合作社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解决了农民进入市场的难题。通过扩大合作社规模,吸纳贫困户入合作社,将原来分散种养的贫困户捆绑在一起,合作社为贫困户提供技术服务、种子种苗、产品回收、加工销售等服务,将他们链接在特色优势产业,走出一条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增强他们自我发展能力的好路子。

  博白县通过实施“奶水牛养殖”精准扶贫项目,探索出“政府+金融+保险+企业+贫困户”的“五位一体”精准扶贫新模式。实践证明,资产收益扶贫让贫困户利用既有的资源资产,参与产业发展,享受成果,获得收益。

  乡土能人点亮脱贫新希望

  放眼当下的农村,一批“土专家”“田秀才”“羊掌柜”等能人活跃在田间地头,他们有头脑、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对贫困群众有着很强的示范带动效应,是脱贫攻坚中一支生力军。

  “全国十佳农民”刘入源创办的博白县桂源农牧有限公司,创新推行“公司+基地+支部+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对贫困户实行因户施策,带动博白县9个镇11个行政村贫困户参与山羊养殖,目前已发展养羊贫困户300多户,每户增收2万元以上。

  陆川县滩面镇新旺村的沈靖凯,放弃繁华的都市生活,回家乡当起新型农民,养鱼、养鹅、养鸡,还不忘帮助周边贫困户走上致富路。

  2016年全市有8000多名返乡人员成功创业,有力地推动脱贫攻坚。玉林市动员一批返乡人员特别是有一定经济基础、技术的人才留下来,在村里创办劳动密集型企业,带领当地贫困户发展产业,优先吸纳贫困户就业。

  发展壮大新产业新业态

  如今,“互联网+”呈现风生水起的态势。产业扶贫借着这股东风,把扶贫“装”进互联网,进一步促进融合发展,壮大新产业新业态。

  陆川县丰兄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联合有关单位,致力于结合互联网技术,运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农业产品与互联网结合的线上线下营销,让贫困户在产业链上长期受益。

  福绵区通过产业基地、线上平台微信群、线下平台爱心超市,打破农副产品走不出村、进不了市场的困境,至今帮助贫困户销售农副产品100多万元。

  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是为了赶时髦,而是立足当地特色,对接潮流大势,找到契合点,释放产业融合发展的多重红利。

  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我市围绕产业扶贫探索“互联网+旅游”新机制,依托农村电商扶贫服务体系,在网上宣传当地的乡村旅游资源,推销本地优质土特产品,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北流市民安镇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引进企业对铜石岭进行综合深度开发,将其打造成旅游产业聚集区,安排贫困户在乡村旅游经营中参与接待服务,进一步促进他们增收。

  全市发展各类休闲农业景点、休闲农庄、农家乐等350多个,其中帮助贫困群众发展农家乐达200多家,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扶贫效果突显。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