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4日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方桂琴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海南日报近日报道,海口演丰镇蕉农尚有数万斤香蕉找不到销路,海口微友发起“助蕉”义卖,帮蕉农卖出近万斤香蕉。

  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潜力巨大。一边是香蕉熟烂在地里却焦急无措的农民,一边是发发微博就销售近万斤的网友,我们在盛赞网友勇于担当的宏大正义和急公好义的民生情怀时,更应透视公益外表下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巨大潜力。诚然微公益传递出了巨大的正能量,但爱心也会疲乏,公益也有死角,而并不能成为一种常态;而蕉农无奈下选择的临时解危之举—网络直销的成功实践,却给我们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以启示与思考。

  笔者认为,海南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正当其时。对于个别蕉农而言,或许一则小小的供应信息,可以在热心网民的帮助下借助网络迅速扩散,借助人们同情,最大程度减少损失,但更多蕉农却抓不住这根救命稻草。微公益只能裨益个案,而发展电子商务才能在机制上着力,形成制度性保障,让蕉农享受信息通达之利成为常态。

  应对市场的滞后性需要发展电子商务。造成海南农产品“产地卖难、销地买贵”现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农产品市场发育滞后、信息不对称、流通体系不健全等。而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就可以借助互联网,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一览无余,从而建立健全相应的具有前瞻性的市场预警反应机制,通过信息快速传播最大程度地消解市场的滞后性,并指导农民作出灵敏的市场反应,生产出适销对路的农产品。

  进一步做大做强海南热带农业更要拥抱电子商务。实际上,早在今年7月,省委书记罗保铭在参加省委六届四次全会分组讨论时就提出,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拓宽眼界和思路,探索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增加农民收入。淘宝网与海南合作的“特色中国—海南馆”的开通,必将使海南热带现代农业的特色优势与淘宝网丰富的网络营销经验和庞大的消费群体相结合,利用淘宝网成熟的信息交易平台、金融平台和发达的物流体系作为保障,进一步做大做强海南农业。

  只有拓宽政府、企业和农户的眼界与思路,积极探索、科学规划,下大力气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在销售者和消费者间架起供求信息传达的高速桥梁,才能准确指导农民生产,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最大程度地减少农产品的流通环节,用信息的灵敏触角保障好农民利益。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Eva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