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17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任丽娜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县为国之基。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昔日强县在发展中逐渐“褪色”,一批新星冉冉升起,成就不凡。12年风雨历程,12年岁月轮回,折射出山西省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诱发人们众多感悟和启迪。

  每个县域经济体发展的快慢,结构的优劣,关系到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的成效。经过深入调研,15日,山西省统计局对外发布了《山西县域经济发展的分析与思考》调研报告,全面分析了山西省县域经济12年的发展。

  县域经济扩张得益于二、三产业

  报告称,2012年山西省96个县市(不含市属区)生产总值达到7240.2亿元人民币,占全省经济总量12112.8亿元的比重为59.8%,比2005年的55.8%提高4个百分点,比2000年的48.6%高出11.2个百分点。单个县域经济体的平均规模,2000年为9.3亿元,2005年提高到24.6亿元,2012年则迅速攀升至75.4亿元。

  分产业看,这些年山西省县域经济的扩张主要得益于二、三产业的大发展,2012年山西省县域经济二产总规模为4610.2亿元,是2000年的10.8倍,年均现价增长率为21.9%;2012年县域经济三产总规模为2019.4亿元,是2000年的6.9倍,年均现价增长率为17.5%。

  GDP过百亿县(市)达24个

  从GDP过百亿元的县(市)数量来看,2000年为零,2005年只有河津市一个,2012年达到24个,其中大于200亿元的县(市)有5个,分别是孝义市、柳林县、高平市、襄垣县和泽州县,位序排第一的孝义市GDP达到390亿元。

  从GDP不足10亿元的县(市)数量来看,2000年有64个,占全省县(市)总数量的三分之二;2005年骤减至26个,2012年则只剩3个。

  县域经济十强变动明显

  由于资源禀赋、发展路径的差异,经过12年的发展,山西省96个县(市)中GDP总量前十强发生较大变化,孝义、柳林等县(市)GDP总量在全省的排序中呈明显上升态势,分别跃居全省第一、第二位,位序比2000年分别提升了9位和36位,而阳城、洪洞等6个县由于种种原因,逐渐从前十强中淡出。

  40个县(市)经济规模位序前移

  回顾过去12年的发展,山西省有40个县(市)的经济规模在全省排序中的位次前移,其中沁源县、兴县、柳林县、保德县、河曲县排序分别上升了53位、45位、36位、35位、31位。从进位较快的县域经济情况看,其成功之处就在于大企业集聚、大项目引领、大投资带动。

  55个县(市)经济规模位序下滑

  由于种种原因,山西省有55个县(市)经济规模的位次出现下滑,其中古交市、陵川县、平定县、大同县、黎城县、垣曲县、太谷县、祁县在12年间位序下滑20位以上。

  不难看出,县域经济的大发展,在助推山西省经济上台阶、GDP过万亿的过程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明显地看出,在12年的历程中,96个县(市)发展极不平衡,以孝义、柳林为代表的县域经济发展“明星”色彩浓重,其在96个县(市)中的排位迅速上升。而部分县(市),由于种种原因,在全省的排位一落再落。

  山西省统计局表示,12年的发展风风雨雨,12年的发展起伏跌宕,总结12年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对推进今后县域经济的发展意义深远。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