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5月13日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金林杰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在京发布《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5)》。报告显示,浙江入选竞争力百强县(市)和最具发展潜力百强县(市)的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分别为29个和26个,数量占绝对优势。

  据了解,此次入围名单中,长三角独享竞争力百强县(市)前10名,江苏尽揽前四,义乌排第五,仅次于昆山、江阴、常熟、张家港。在前10名中,浙江占3席,分别为义乌、慈溪、诸暨。

  另外,德清县稳列全国发展潜力百强县(市)第一位,超过了长兴和义乌。

  民营经济“重心”低

  夯实县域经济基础

  无论比竞争力还是比发展潜力,为什么浙江百强县的数量占绝对优势“这说明我们的经济发展全面开花嘛!”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副院长杨轶清接受浙江在线记者提问时开心地笑了起来。其实,作为浙江人,听到这个消息后,一定会为自己家乡点个大大的赞。

  说到浙江省县域经济整体实力强,杨轶清告诉记者,有两个最主要的原因,一是因为浙江民营经济“重心”很低。据其分析,浙江民营经济的前身大多是乡镇企业,生产基地、公司总部基本都在县域范围内,甚至很多就驻扎在乡镇,也就是说民营经济创造的就业、税收经济总量都在县里,所以县域经济十分活跃。

  第二个原因是,浙江省地方政府十分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在政策上出台许多做强县域经济的相关政策,其中包括一系列“强县”政策,例如,简政放权、省管县、扩大县级政府的经济审批权等,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增砖添瓦。据《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5)》主编吕风勇和邹琳华反映,2014年中国县域经济增速总体出现下滑,400个样本县(市)地区的生产总值占全国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继续呈现下降趋势,但浙江县(市)地区经济却逆势上升,遥遥领先于全国其他省市。

  “近水楼台”的优势

  让县域在“互联网+”时代更具潜力

  “因为杭州有个阿里巴巴,所以很多县在互联网、电商的应用有了‘近水楼台’的地利优势。”杨轶清告诉记者,浙江省能有26个县入围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潜力百强县,在于浙江近年的经济转型比较成功,电商县、电商下乡如雨后春笋一般在浙江遍地开花,互联网在浙江省的产业结构中,比很多其他省市的转型力度、强度都要大。因此,互联网的创业热情很高,再加上阿里巴巴的公司坐落在杭州,更是让各县有了“近水楼台”的地利优势。目前,已有许多县市地区在电商的应用上早已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除此之外,浙江省整体经济协调发展,城乡差别比较小,特别贫困、落后的县比较少,据了解,现在浙江省没有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杨轶清说,全省区域统筹发展水平比较高,发展相对比较均衡,比如说浙江近年来通过一些协作战略,就是沿海发达县跟相对欠发达县发展互助合作关系,这也是从政策层面上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让一些县更具备发展的潜力。

  据介绍,《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5)》基于全国400强样本县(市)的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和创新力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遴选出了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潜力百强县和全国县域经济创新力50强。浙江29个全国县域竞争力百强县和26个发展潜力百强县正是在全国400强样本县(市)中脱颖而出的。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